徐静蕾:每一个都是正业

时间:2022-09-28 12:55:57

徐静蕾越来越难归类。她自称“杂家”,大家也顺势这么叫她。写博客,办杂志,做演员,当导演,还忙里偷闲写了套“方正静蕾简体”,在旁观者眼里,她总是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成一行。“才女”、“知性”,“现代女性领军人物”……大帽子一顶接一顶,可她一律敬谢不敏。少年成名的她早早就敏感地察觉到,就算你符合了别人的期待,但也很可能只是一时的同路人;谁也不能保证在下一个路口,你们会不会踏上相反的方向,从此殊途且不同归。所以她总是强调,她是个随性的人,没有长远的规划――她不给自己下套,也反感别人给她下套。

大家看到的都是她干成的事,故而感喟她的才华。徐静蕾说,其实她干不成的事更多,她想开服装店没开成;她想拍《宫里的日子》,嚷嚷了那么久,到现在也没着落。看看她的经历,会发现她说的都是大实话。甚至她干成的每一件事,前面都有一系列失败铺垫着。她一心考美院却没考上,失意而归,在中戏门口被人误认为表演系的学生,这才突然动了学表演的念头;她弄了个网站,结果观者寥寥,在朋友的建议下,这才去办了电子杂志,她想拍电影,忙活了很久没忙成,在家郁闷无聊才写博客解闷,谁料一不留神写成了“第一博客”。徐静蕾说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总是做不成,不太想做的却总是能做成;但总的来说,自己的人生挺顺。

一下子兼了这么多事,多少让人担心她分身乏术,骑虎难下。哪一件干不好了,都难免被讥为半途而废,或者不务正业――徐静蕾演员出身,演戏出名,正统观念里,她就应该以此为正业。徐静蕾自有化解妙招,她一再声称,从不把工作当做压力,让它们随性而来,随性而去,此起彼伏,再正常不过。这不,眼看着博客两个月没更新了,她仍优哉游哉:八年来她第一次正经八百在别人导演的电影里担任女主角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却正在上映――正所谓“此起彼伏”。在徐静蕾那里,想必就没有不务正业之说,只要兴趣和热情到了,每一个都是正业。

徐静蕾第一次办杂志的念头起于15岁。那时她有一个好朋友的爸爸是服装设计师,家里有成堆的国外设计杂志。去朋友家玩的时候,她最喜欢翻杂志看。当时无论是资讯内容还是版式设计,国内杂志和国外相比,都有挺大差距。看着看着徐静蕾就想,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的杂志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办一个这样的杂志呢?

这事想想也就算了,尤其是没在美术这条路走下去之后。后来徐静蕾,办网站不成功,有朋友建议她办杂志。她将信将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办网站不行办杂志就行。朋友帮她一条条分析,杂志有什么什么特点,你有什么什么特点,你怎么就适合办杂志等等。徐静蕾是那种“听人劝,吃饱饭”的人,再加上又是她从小想干的事,于是就兴兴头头做上了。

超初她想能有一百万下载量就不错了,现在《开啦》已经办到了第59期,数亿下载量,而且还办了《开啦街拍》等姐妹刊。和创办初期徐静蕾事事亲力亲为相比,杂志的采编已经有分工明确的编辑部和一整套完善的流程了。不过回顾杂志的创办过程,她还是觉得自己当初下的“笨功夫”还是很值得的。那时从看文章到选图片,从设计版面到剪切音乐,她事必躬亲,正因为每一个细节她都仔细斟酌过,所以《开啦》从一开始就是一本有“灵魂”的杂志。而徐静蕾也从中收获了对“自我执行力”的自信。

和办杂志相比,徐静蕾写博客更是抱着“玩”的心态。许多人都在研究她的博客。要说名气,比她有名的多了,要说写字的水平,比她有思想有文采的也很多。不明白为什么就她能获得如此天量的点击。

徐静蕾的博客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文字很口语,一个是内容都是日常的琐碎小事。徐静蕾说,“我很怕别人的文字不分段,一下子就是一篇,所以我的文字会分很多段,写得很清楚,尽量不绕弯子。”这些很符合她随意随性的性格,所以博客里的她显得很真实。很多粉丝点击明星博客,是希望能和他们获得最近距离的交流,他们并不愿意围观一个虚拟的完美偶像。

起初徐静蕾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写字之道”。写第一篇随笔的时候,徐静蕾还深受那种“文章千古事”的教育的影响,生怕下笔稍有不慎便铸成大错,写两行看看不满意,删,又写两行,还是不满意,再删。一篇文章永远写不完。后来王朔告诉她,你干嘛这样,不就写一篇文章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你想说的都是好的,真实没有好坏之分。

这让徐静蕾建立起一种自信,她开始放松地写作。哪怕被人指责在写流水账也不在乎,她觉得既然不认同就没必要来看她的博客,外面反复琢磨几经修饰的文章多了去了,可以去别处看。博客就这样成了徐静蕾的“电脑游戏”,没有八百字的限制,没有内容的限制。想写时一天可以写好几篇,不想写时好几天都可以不写。

至于做演员,还是徐静蕾最有把握的一件事。让她用五六种方式完成一次表演,对她来说完全没有问题;要演到十种以上,才会变成挑战。她很享受单纯做演员的乐趣。做了导演之后。再回头拍别人导演的戏,也让她对演员的角色有一些新的体认。

以前做女主角,徐静蕾在现场希望和导演能有推心置腹的讨论,尤其是她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对人物塑造影响极大的时候。可是导演有时会显得心不在焉,不太在状态,徐静蕾心里就会很不高兴,这么重要的角色,你都不全心全意,太不负责!现在徐静蕾能理解,导演要想的事儿实在太多了,女主角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清单上,也不一定排第一个,如果人人都要求导演先解决自己的问题,那这戏就没法拍了。

徐静蕾当导演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与人沟通。一个剧组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运作,必须靠导演把他们捏合起来:而导演需要什么,也只能依靠各个部门去帮他实现,这个时候清楚的表达和反复的沟通就更显重要。

虽然近年来徐静蕾放在导演工作上的精力远多于做演员,但她仍不打算放弃表演。她清楚地知道今天的自己之所以能做这么多事情,都来自于“演员”这个起点。更重要的是,她对在银幕上扮演另一个人这件事,仍然有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

徐静蕾访谈:每天都过得挺开心

大众电影:现在的青春偶像剧似乎很少愿意触碰人物真正的内心,但12年前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很不一样。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以下简称《将爱》)用同一对主人公讲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各自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寓意吗?

徐静蕾:它就是一电影。三个故事一个是校园恋人结婚在一起了,然后出现了,七年之痒:还有一个就是两人分开后有了各自的家庭,但是两个人都过得并不是那么顺心,多年后的同学会上又相见了;最后一个就是女主角远嫁异国,而男主角一直单身,女主角-直以为自己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一个很爱自己的丈夫,可是有一天忽然发现丈夫竟然有外遇,所以瞬间就天崩地裂了,后来男女主角在异国又相遇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其实在说人生的可能性很多, 也许是这样,也许是那样。至于怎么去看可能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大众电影:你会偶尔想到自己的这12年吗?如果有,你愿意怎么小结这12年?

徐静蕾:在这12年里,我想过的我得到了,我没想过的我也得到了,生活得越来越开心,也越来越懂得感恩了。

大众电影:电影里的文慧,与12年前电视剧里的文慧相比,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是否有变化?你自己呢?

徐静蕾:电影里有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里的文慧都有不同的感情、生活经历,所以很难说用一条线去说她的一些变化什么的。我以前比较小,做什么都是混混沌沌的,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爱情也是,很迷茫。现在的话我觉得相对于别人对爱情的看法,我的概念可能更宽泛,谁又知道我和我家小猫咪之间不是爱情呢?我把这种一生一世的感情,统称为爱情,而不是仅限于男女之间的那种。

大众电影:李亚鹏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而你依然未婚,拍摄《将爱》你们哪方面的话题交流最多?

徐静蕾:拍戏交流的话当然就是角色上的一些话题。其实我们也不是说这12年都没有见过面,平常我们有时间也会时不时见个面、吃个饭什么的。

大众电影;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但电影只保留了杨峥和文慧两个人物,拍摄时你是否有过困惑?

徐静蕾:这很容易理解,毕竟这次拍的是电影,只有九十分钟,还要讲三个不同的故事,平均下来每个故事就只有半个小时,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大众电影:《将爱》在三个城市拍摄。北京、上海,波尔多,你最喜欢哪个?可否谈谈每个城市给你印象最深的细节?

徐静蕾:我当然更喜欢在法国的那一段,那里的拍戏环境和中国很不一样,工作时间要求很短,整个剧组,不止是演员,所有工作人员工作都不能超过多少多少小时,他们有那种劳工法的保证。在中国别的行业都有劳工法的保证,只有电影、电视制作这个行业没有。对我们来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再加上波尔多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阳光明媚,有大片大片的葡萄园,葡萄结得非常好,全世界很多特别有名的葡萄酒都是从那个产区出来的。自然景色很漂亮,大家除了拍戏外,休闲时间也很多。拍戏地方的主人也很热情,每天放各种各样不同的酒在餐桌上请我们喝,还有我特别喜欢的鹅肝酱,吃得非常开心。

北京的那个故事因为有很多特技,演的时候觉得比较无聊,就是每天都在那里摆造型。演戏就是总得有点戏,对上话、有交流才有意思。在上海的那个拍完后就是身上弄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大众电影;你觉得这三个城市的不同气质和这三个不同的故事之间有关联吗?

徐静蕾:关联这事儿没有想过,不过我觉得人生的可能性那么多,不同的人可能会有相似的故事,相似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故事,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发生,甚至也有可能就在同一地方或者同一时间,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而已。这太难说了。

大众电影:你第一次听说张一白要拍电影《将爱》时是什么情形?

徐静蕾:张一白决定拍这个电影之前,拿了几个案子给我看。我就说,那你要拍就拍《将爱》吧。当然,《将爱》也是在他的那几个案子里的,然后就拍了。

大众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有拍摄续集的打算吗?

徐静蕾;没有,但是我们明年五月份有一部新戏开拍,剧本目前正在完善阶段,商战题材,类似于《华尔街》和《史密斯夫妇》结合版。和杜拉拉没有任何关系,不过会是原班人马来创作。

大众电影:如果在你导演过的电影中挑一部让你做导演拍续集,你选哪部?

徐静蕾:没有想过。

大众电影:如果有可能允许你在你的演员作品表里抹掉一部作品,你最愿意抹掉哪一部?

徐静蕾:没有。

大众电影:拍摄《将爱》时,你和张一白曾像两个导演同行那样交流过吗?

徐静蕾:我觉得当过导演的好处之一可能就是你演戏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导演所想要的,而且我们是这么多年的好朋友,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大众电影:你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很随性又喜欢享受生活的人。演员的工作常会被渲染成一件重体力活儿,反观你这些年的表演作品,好像完成得都很轻松。是这样吗?

徐静蕾;只演的话还是比较轻松的。

大众电影:你会因为拍摄太辛苦而拒绝一部电影吗?

徐静蕾:主要还是看角色和合作团队。

大众电影:《将爱》上映时贺岁档已经接近尾声了。你关注贺岁档吗?今年的贺岁片你看过哪些?

徐静蕾:没有说特别关注或者不关注。《让子弹飞》《非常勿扰2》都非常不错。

大众电影:姜文曾主演过你执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怎么看他在《让子弹飞》中的表演?

徐静蕾:姜文导演是一个非常棒、非常有才华的导演,那演戏就更不用说了。

大众电影:看这样的电影时,你会否偶尔跳出观众的角度转从导演的角度去评价和分析?

徐静蕾:看电影的时候就是做一个观众享受一个观众该享有的乐趣。

大众电影:新的一年会有什么新的计划?

徐静蕾:明年就是拍一部新戏。我从来不给自己做什么计划,我觉得计划就是给自己上套,多半会反悔的。但是在做一件事时我会有短期目标,这个要明确,要不然可能会产生方向上的错误。

大众电影:可否谈谈2010年你看过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

徐静蕾:一说到“最”吧我就头疼。印象比较深的书有《船讯》《孤独六讲》,电影的话《社交网络》很喜欢。

大众电影:2010年你去过哪些国家?除了国内,在哪儿呆的时间最长?

徐静蕾:巴厘岛,法国,还有美国。在洛杉矶的时间比较长,有两个多月。

大众电影:在已经过去的2010年里,你有没有特别心烦意乱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你怎么排解?

徐静蕾:没有,我觉得我每天都过得挺开心的。

大众电影:我注意到你的新浪博客至今两个月没有更新了,有什么特别原因吗?

徐静蕾:博客就是我的一本流水帐,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想起了什么就写什么。以前是,现在也还是。可能是累了吧,我本身就不是一个有长性的人。

上一篇:贾樟柯“语路计划”另类贺岁 下一篇:《非诚勿扰Ⅱ》:只关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