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物使用不当的不良反应

时间:2022-09-28 12:22:33

常见药物使用不当的不良反应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不患病,偶尔吃药治疗是不可避免的。许多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其实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只是这种不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的机率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日渐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所增加,但是,只要遵照医嘱,药品不良反应是可控的,不必过于惊慌。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既能治病,但可能也产生有害反应,我们把这类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具体定义即:“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有 严重的,也有不严重的。根据卫生部第81号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药物引起的如下损害之一:导致死亡;危及生 命;三致: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具体可因药物不同、给药途径或方法不同、人的体质不同而表现各异,因此,遵照医嘱用药十分必要。下面一起来了解常用药物容易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抗感冒药

抗感冒药多为复方药,常含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扑尔敏等。如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发生严重肝肾损害、大疱性皮疹等,甚至引起昏迷;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严重胃肠出血等;服用扑尔敏,可能会导致头晕、嗜睡等反应;少数患者(如儿童)使用感冒通后可出现血尿等。

降压药

低血压是降压药的常见反应。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目前有20多种),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干咳无痰、血管神经性水肿(脸肿、舌肿及喉头肿)等。

调血脂药

少数患者用他汀类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胃口差、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此外,也有横纹肌溶解、转氨酶升高等反应。如果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合用,更易出现肌肉症状和横纹肌溶解症。

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最为人关注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主要症状有皮疹、胸闷、恶心、呕吐,甚至呼吸困难、紫绀、皮肤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也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类抗菌素,可引起二重感染,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此外,长期大剂量服用,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精神错乱、惊厥、癫痫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沙星类)抗生素

这类药物能影响16岁以下儿童软骨组织的发育。用药可导致永久性软骨损伤,产生承重关节糜烂及其他关节病。此外,喹诺酮类对成年人的肌腱损伤也屡有报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的显著不良反应主要是它们能引起不可逆耳聋、肾毒性。这类药不宜用于儿童,有的仅用于成人结核病治疗。

抗肿瘤药物

这类药物不良反应通常较多。临床主要有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胃炎等消化道反应,严重时出现消化道出血,还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心肌缺血(心绞痛)、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会出现延迟性进行性心肌病变。

在抗肿瘤药物中,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反应较为突出,呈剂量累积性;抗肿瘤药物还会出现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急性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反应;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可逆性末梢神经炎、腱反应消失、下肢无力等外周神经症状;以及短暂语言障碍、意识混乱、昏睡、惊厥和意识丧失等中枢神经症状。此外,这类药物还可能产生脱发、骨髓抑制、变态反应、泌尿系反应等众多反应。

胰岛素

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注射后有针刺感、发热或发痒,部分患者有局部肿胀、红斑、硬结,偶有水泡形成等局部过敏反应。此外,也有胰岛素浮肿、皮下脂肪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单剂量应用一般无不良反应。若长期大剂量使用,会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加重感染;有的会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加重糖尿病,导致白内障。糖皮质激素还会诱发癫痫或精神病发作、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妊娠头三月使用,可引起胎儿畸形。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常有过敏反应,轻者为皮疹和瘙痒等皮肤损害,重者可能发生高热、寒战,过敏性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另外,也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反应。

上一篇:血压测太勤反而不准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请与熬夜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