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研究

时间:2022-09-28 12:11:09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高位运行,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和预期型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的增长并无多大的关系。因此,我们控制通货膨胀的重点应该放在管理通胀预期和降低食品、原材料的价格上来。

【关键词】通货膨胀 原因 政策建议

一、通货膨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我国也未能幸免。幸运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果断决策下,我国迅速实施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从而使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从09年下半年开始至今,我们承受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政府出台各种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本文查阅2009年1月到2011年3月的CPI数据并根据经济学理论知识在遴选出可能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建立了静态回归模型来试图对各个因素的影响作用进行定量研究,并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一)通货膨胀定义

当一个经济体内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持续的上升时,宏观经济学称这个经济体经历着通货膨胀。通常,我们利用GDP折算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描述通货膨胀,而由于CPI与人们消费息息相关,所以CPI应用最为普遍。

(二)近期通货膨胀特征描述

2009年1月以来,我国CPI经历了从正转为负,并在2009年11月再次转为正并且一直持续至今的过程。2010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10月份后我国CPI一直在5%左右的高位运行。如表1所示:

表1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我国月度CPI表 单位:%

注:本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1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我国月度CPI图 (单位:%)

从数据特征来看,我国CPI数据经历了大概三个阶段:第一,从2009年2月到2009年10月,这一阶段由于金融危机的时滞作用我国CPI为负,经济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影响;第二,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9月,这一阶段由于我国迅速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开始复苏,物价上升,CPI数据由负转为正,并且迅速增长;第三,从2010年10月至今,由于担心经济下行而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市场流动性充裕,CPI在5%左右的高位徘徊,居民和政府越来越关注通货膨胀。

(三)计量模型分析

根据经济学理论,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有货币、经济需求、成本、预期因素。因此我将狭义货币供应量(M1)、工业增加值(GYZJZ)、粮食价格food_price、物价预期指数( ex_price)作为各因素的对应指标。并辅之以外汇储备增长率(foreign_reserve)、汇率(exchange_rate)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income),原材料能源价格指数增长率(RPI)等指标,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的解释通货膨胀。各项数据图表2所示。

表2 CPI以及其各影响因素指标增长率月度数据 单位:%

注:1.本表数据直接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部分数据根据原始数据计算而成。

2.可支配收入(income)以及物价预期指数( ex_price)均为季度数据,由于没有较好的可替代指标月度数据,现在将其修改为月度数据。修改的方法是令各月份数据直接等于季度数据。

3.由于GDP只有季度数据而CPI采用月度数据,为了避免因主观臆测导致数据信息失真,所以用工业增加值的月度数据代替GDP数据)

4.汇率(exchange_rate)为人民币对美元,“-”号表示人民币升值。

利用Eviews软件,通过比较数种模型,得出下面较好的模型,

CPIt=-4.5939+0.0614ex_price+0.2598food_price+0.0428 foreign_reserve-0.0563M1+0.1120RPI-0.2768CPIt-1。(式1)

拟合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拟合所得较理想结果图

方程式1说明:

*预期物价指数、粮食价格,外汇储备,狭义货币以及原材料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有影响。其中,预期物价指数增加1个百分点,CPI会相应增加0.0614百分点;粮食价格指数增加1个百分点,CPI会相应增加0.2598个百分点;外汇储备增加1个百分点,CPI会相应增加0.0428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指数,增加1个百分点CPI会相应增加0.1120个百分点。

*方程显示,狭义货币增加1个百分点,CPI则会减少0.0563个百分点;这与经济理论不相吻合,我们要以经济理论为首先选择,其次才是计量模型。

*作为代表需求因素的工业增加值对CPI几乎没有影响,工资因素和汇率水平对CPI的影响也很小。

*因此,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特别是粮食等基础原材料成本推动型,以及预期型通货膨胀,要治理通货膨胀首先要解决粮食等基础产品价格增长问题,还要注意管理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

根据解释变量拟合得到的CPI与真实的CPI以及两者之间的残差由图3表示。

图3:真实CPI与拟合的CPI及其残差图。其中红线代表实际CPI,绿线代表拟合得出CPI,蓝线为二者的残差。

三、政策建议

第一点,目前的通货膨胀与居民的通胀预期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居民形成通胀预期,则会要求提高工资,并尽量提前消费,从而使得通胀预期成为现实。而通胀预期的实现进一步加强了居民的通胀的预期,形成了通胀预期-通实现胀-通胀再预期的恶性循环。温总理多次强调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并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4%的通胀目标都是为了降低人们对通胀的预期。此外,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高层的不断讲话也有助于降低人们的通胀预期。然而,08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银行将近10万亿的天量信贷,美日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使得居民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笔者认为央行应该加快提高存贷款利率从而改变实际负利率的情况,正的实际利率一方面体现了央行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游资对于价格的推动。

第二点,粮食以及原材料的价格对通胀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国际国内投机者利用近年自然灾害频繁的概念,大肆炒作,使得粮食价格等原材料急剧攀升。工业生产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导致工业产成品价格的上涨,推动通货膨胀。在粮食问题上,尤其要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击碎谣言,并在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利用国家粮食储备进行价格干预。在石油,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方面,笔者认为国家可以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去购买石油,铁矿石形成充足的基础原材料储备,此外,应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去海外收购矿业公司。

第三点,外汇储备和货币发行。在模型中外汇储备对CPI的作用为正,而M1为负。后者与我们所熟知的理论我不吻合。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外汇储备与M1的紧密联系对后者造成了影响,也可能是该模型还不够完善。从理论上来说,外汇储备通过央行发行本币购买外汇使得本币超发从而造成通货膨胀。要缓解这种局面,笔者认为:短期中我们应该加快与西方发达国家谈判,购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长期中,我们要改变依靠投资-出口-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扩大内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伴随人民币渐进的可控的升值步伐。此外,笔者还建议建立一个国内的集中的外汇交易场所,通过这个交易所,央行、银行、企业、居民可以进行直接的货币兑换,央行增加了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也化解了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国际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我国对抗通胀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加基础原材料的价格话语权,适当的提高汇率,平衡进出口,从而打消人们的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来控制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易纲:《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

[3]陈彦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2期。

[4]刘金全,谢卫东:《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世界经济,2003年第6期。

[5]田益祥,刘光中:《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经济数学,1995年12月第12卷第2期。

[6]周宏山,李琪:《中国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关系分析》,经济问题,2006年第12期。

[7]万世平,舒元:《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1月第1期。

作者简介:孙明高(1988-),男,汉族,山西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0级研究生。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我国石油储备问题 下一篇:浅析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