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生写作的引路人

时间:2022-09-28 11:50:18

做好学生写作的引路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成效的一个最直观的体现。那么,作为学生写作的引路人,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一、自由选择材料,使学生愿意写作

作文属于创造类型的个体活动,能够准确地将内心情感有效抒发。倘若学生对写作的题材有一定的兴趣,则表示学生主动且愿意进行写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均会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作文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师常常会事先规定好选题选材,有着基本一致的立意,这样一来学生的发挥空间就相对狭窄。题目在特定的状态下,则会要求学生统一表达特殊的情感,导致学生在创作作文时以套话、空话以及假话等方式创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倘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拟题,那么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则会产生许多新颖的立意以及题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创作源泉。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式,在课文的引导下,抓住家乡的特征,自拟作文题目,针对性地讲述家乡的美景。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观点,也是历经历史淘洗而留下来的至理名言,直到现在,依然被大家所认同、遵循。无论什么东西,只有先喜欢它,然后才有学习的兴趣。

(一)消除写作恐惧,树立写作意识

很多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究其原因,无非是他们认为写好一篇作文难度很大,所以当给出一个写作要求时,往往认为自己会写不好甚至是写不出来。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还没有开始写,就对自己没有信心,要把作文写好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写作文前,一定要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要让学生相信作文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小学作文其实都是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只有自己了解、熟悉要写的人和事,学生才有话可讲,才能坚持写下去。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一篇作文“我身边的小能人”。很显然,这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身边人的印象、看法,这道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写起来难度应该不大。所以,碰到这样自己熟悉的话题,学生压力是不大的,至少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知道如何写。小学生思维很活跃,与同学相处很密切,身边的同学中“小能人”肯定不少。写作兴趣有了,写起作文来,难度自然也就小了。

小学生受到生理特征、年龄等方面的约束,无法静下心阅读,在课外阅读方面缺少主动意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引导。在童话故事《去年的树》教学后,向学生推荐《小红帽》《灰姑娘》《青蛙王子》等经典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使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阅读产生较大的积极性,给学生构思童话故事奠定基础。

三、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有着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写作文时总感觉没有什么话可以写,其实这是平时积累不够的结果。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俗地讲,它就是我们平时对世界外物的感知。因为平时的积累不够,很多时候我们写作时冥思苦想半天,却毫无头绪,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是被逼无奈挤出来的,以挤牙膏式的方式一点一点、一字一句地拼凑出来,好不容易凑够了字数,任务也完成了。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学生平时的习惯入手。

(一)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这一道理,养成细心的习惯,在生活中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都能有注意的意识,能意识到很小的事物也有可能隐含大的道理。

写作并不仅仅是从大事件入手,我们更该强调以小见大,从细微处着手。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有篇关于“我的朋友”的话题作文。要写好这篇作文就免不了在平常的交往中对自己的朋友有足够的了解,包括他的外貌、性格特点等等,这都需要平时的仔细观察。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生活中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很小的方面,看起来越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越饱含真理,在我们写作中越有可能派上用场。

(二)教会学生积累词汇和素材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对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也是很有帮助的。积累词汇、素材对写作很有帮助,在写人或者记事时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以写。

写作文没有什么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作为教师,我们只能引导学生,而实际的路要靠学生自己摸索,只有坚持不懈地积累,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出口成章。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讨论 下一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