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物流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9-28 11:35:25

关于我国物流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物流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的物流园区,也迎来发展的最佳时期本文在借鉴国外物流园区运作经验和总结国内物流园区运营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对物流园区运作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我国的物流园区的发展运营提出建议。

【关键词】物流园区,产业集聚,资源整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物流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的物流园区,也迎来发展的最佳时期。然而,由于前期的规划和科学论证工作不足,以致于很多物流园区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据资料显示,我国物流园区每平方公里每年的货物吞吐量(即物流强度)在50万吨以下的占13%,物流园区自身营业年收入收入不足100万的占4%[1],本文在借鉴国外物流园区运作经验和总结国内物流园区运营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对物流园区运作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我国的物流园区的发展运营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相关理论概述

目前,对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运营,一般是基于“产业集群”、“网络化和价值链”的理论。物流产业集群是不同类型物流企业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物流资源的高度密集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物流生态环境。“物流组织网络化和价值链理论则强调物流经营管理机构、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的组织按照网络方式在一定市场区域内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实现物流系统快速反应和总成本最优等要求的过程。

二、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

据有关资料,日本是最早提出物流园区的国家,日本从60年代末开始建设物流园区,日本已经建成物流园区24个[2]。日本政府在园区运营方面,主要采用“官民协力"的方式,宏观上统筹调控,微观上自由放开。欧洲的物流园区发展中,以德国最为成功和典型。德国园区的投资人主要是政府或政府经济组织,所以园区经营企业的经营方针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主要侧重于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

从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政府支持必不可少。这主要体现在规划、基础设施、融资及税收等方面。

2、物流园区运作市场化。这主要体现在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完善服务功能,吸引和积聚各种物流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物流服务。

3、入住企业高标准。这主要体现在对园区投资强度和物流强度提出要求,阻止“圈地"行为和一部分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园区产生。

三、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目前有4种,即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物流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其中经济开发区模式是指在特定的开发规划、开发政策和设立专门的开发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的物流经济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是在物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优势的企业,率先在园区内开发和发展,逐步实现在园区范围内的物流产业的聚集和依托物流环境引进或吸引工商企业在园区所在区域进行发展;物流地产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及投资商专门投资开发物流设施,综合运作模式是指对上述的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混合运用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生动的概括了我国目前物流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的现状。但目前从整体来看,我国物流园区的运作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功能定位不准确,对当地产业发展支撑作用不明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借“物流园区”之名,实施“圈地运动”之实,先象征性修建一些仓库等物流设施,等地价上涨后,又进行土地土地出售牟利。

2、物流园区管理体制混乱,政企职责功能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提供物流信息、物流金融、物流培训等服务。

3、招商水平低,入驻园区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物流园区沿用工业园区地产经营思路,采用了“招商”和“售楼”的经营思路,缺乏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与能力。

4、增值服务水平低,盈利较差。业务单一,而像有较高盈利能力的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程物流服务却鲜有企业能够提供,物流增值服务薄弱。

四、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思路

1、建立健全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体制。综合考虑本区域的物流需求规模及增长潜力,并结合现有物流园区布局情况及设施能力,坚持政府规划协调,成立物流园区管理机构,开展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服务,规范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尊重市场运行机制和规律,坚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支持、鼓励物流企业间正当、充分竞争。

2、加强物流园区资源整合。充分整合现有物流园区及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明确功能定位和分工,依托交通枢纽建设,整合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发挥物流园区设施集约和统一管理的优势,引导各类工业和商业仓储配送资源向物流园区集聚,有效整合制造业分离外包的物流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3、推进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加强物流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园区现有信息资源,提升物流园区信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规范物流信息平台接口,建立物流园区区内外的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促进入驻企业、园区管理和服务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序交换,创新园区管理和服务。

4、重点扶持龙头物流企业,使其逐渐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物流园区的发展,可将园区的部分管理职能有条件地转移给引导型物流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运营统计分析报告(2015).2015.7

[2]彭望勤.建立物流基地的一些问题【J].国际商业技术.2001.5.50.52

课题项目: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资助课题《广元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东坡,男(1973―),硕士研究生,现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物流、营销、电子商务等领域。

上一篇:美国再制造业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博物馆文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