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时间:2022-09-28 10:38:51

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摘 要:实践证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体育、学体育,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研性学习。让学生掌握“乐学”的学习方法,对话式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最能体现互动在对话中的生成,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合作探究;创新

历经多年体育教学生涯,使我认识到只有实现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才能搞好体育教学。而教学互动又在于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让学生掌握“乐学”的学习方法,对话式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最能体现互动在对话中的生成,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现将本人的一点感触回顾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组织

要认真备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法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意接受的过程,真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好、学有所得。

通常我会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把课堂设计为情境教学,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动物世界”、“冒险之旅”等等情境中流连忘返,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一些器械,把教学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得见、练得实,也容易成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器械布置和语言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深山”寻宝。这时教师捉住时机,利用学生的兴奋点,将学生带入课堂,随后通过“丛林行军”──教师在场地上布置的小障碍(障碍桶、体操垫)来代替以往枯燥的慢跑,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障碍之间闪动,学生一会跳、一会躲,玩得十分高兴,我的教学目标──激情活跃,也达到了。接下来“智斗怪兽”,在教师扮演的怪兽袭击下,学生躲闪连连,兴奋的叫声此起彼伏。学生为了躲避我,一会东一会西,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完成了准备活动。最后在“探寻宝藏”的游戏环节,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情境,学生玩得很高兴,学得也很活跃。在小组的合作下,他们都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借助情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得到了欢乐,激发了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甚至相互埋怨,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正确引导。合作学习并不等同于教师撒手不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有了合作的形式并不等于就是合作学习,决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锻炼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样的道理,若教师教师一步一随,满场包办,就和过去的教学没两样。在这里就有一个“合”与“分”的尺度问题。“分”与“和”是互相矛盾的,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多给学生“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但若是完全放弃“合”的时间,就容易形成“放羊式”的教学,从而背离我们的初衷,把“分”的意义和目的变相抛弃了。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我自己的方法:精讲多引。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一个主题,课堂是学生的,但我们教师的话要讲,示范要做,不然还要我们体育教师干吗?让学生自己练就好了。重要的是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引导,“精讲多引”。我认为教师应该下到学生中去,通过个别辅导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小群体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之一:学会学习。例如投掷课教学,在课堂上我集合的次数不超过五次,在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就下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在学生合作讨论时,通过适当的语言,例如“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这位同学的动作好在哪?还有没有比这更棒的办法?”引导他们到我的教学目标上来。

三、体育教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竞争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竞争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积极的竞争意识,就很难立足于社会,而这竞争意识的培养,再没有比体育竞赛中优胜劣汰、能力至上的竞技法则更直接、更生动。体育竞赛中,胜与败总是并存的,如何对待?在教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胜与败的教育尤为重要,需要教育学生在胜利中找不足、在失败中找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更要端正对学习、生活的态度,成为社会的强者。例如:在本学期初,我校开展了高一级部的男女生篮球赛,裁判工作全部由学生担任(本校的篮球队员和爱好篮球运动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要求裁判人员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场比赛。在比赛场上每位裁判人员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完成比赛。每赛完一场,教师先集中裁判人员,让他们先分析、总结,因为学生的“学”法是各异的,只有通过经常性的讨论与分析,相互借鉴,才能纠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各自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最大的好处。在学习讨论中学生很认真,也很详细地举了不少例子来说明,因为学生学的不单单是裁判工作,还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思想认识分析能力,也加强了自身的纪律性。

四、合理精选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实效性的内容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练习时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有教师使用全新理念指导体育教学,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求发展,才可能为祖国明日体育事业的辉煌插上理想的翅膀。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变化 下一篇:胶片故事汇(2)135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