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填挖交界处路基处治设计

时间:2022-09-28 10:30:36

公路填挖交界处路基处治设计

摘 要:我国公路建设施工从量的要求已经开始转变成为质的保障。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使得公路填挖交界处的处理日益凸显。文章结合具体的公路建设施工,提出了相应的公路填挖交界处路基处治设计。详细的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参考标准,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公路建设施工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公路填挖交界处路基;建设施工;公路质量

前言

我国幅员面积辽阔,平原地区的公路建设不仅操作起来简单,而且公路的质量较高,保障了百姓的出行需求。但是在一些地形崎岖的区域,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增大了公路建设施工的难度。例如山谷和洼地的交界处,在此路段修建公路时,尤其要注意“挖填交界”的处理。首先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因素和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运输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建设方案,其次还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规范化施工建设,如果不能够较好的处理“挖填交界”,那么公路在使用通车后,一段时间内必然会出现不均匀沉降,轻则出现混凝土路面裂缝,影响车辆通行的平稳性,重则出现严重的塌陷,公路毁坏,威胁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因此,近年来人们提高了对于“填挖交界”的重视程度,对于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投入也越来越大。

1. 填挖交界路基的病害成因

填挖交界延伸的方向分为:纵向填挖交界和横向填挖交界。路基纵面填挖交替称为纵向填挖交界,路基横断面为半填半挖形式时称为横向填挖交界。路基纵向方向和路基横向方向的填土所受的约束条件不一样,这两者的病害特点也不相同。首先,如果在路基施工施工建设时按照纵向填挖交界处理,那么出现的病害多为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严重的会出现较大的路面裂缝,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如果这种裂缝出现在路面和桥梁的交界处,则会出现跳台现象,是公路上频发交通事故的路段;其次,如果是按照横向挖填交界路基进行施工建设的公路,那么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公路整体出现失稳现象,公路路基出现整体塌陷,加大了公路修复的难度,严重的可能导致公路的废弃。

2. 填挖交界路基处治方案

每一段公路都受到其周边的环境因素、地质条件等相关影响。同时不同的公路等级对于施工建设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制定填挖交界路基处治方案时,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制定,不能以偏概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就针对不同类型的填挖交界进行具体的分析:

2.1纵向填挖交界路基处治

纵向填挖交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公路地基处理方式,结合相关的公路建设施工经验,爱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种主要的应对方法,虽然各有差别,但是具有共性,能够作为处理纵向填挖交界路基处治的基本参考即在填挖交界处挖方路基区域进行超挖回填,纵向长度不小于10米,横向宽度和路基同宽,厚度为路面厚度+路床厚度(0.8米)+0.7米,超挖部分回填透水性材料(回填材料采用级配较好的碎石土、砾类土或砂类土等透水性材料料粒径应小于10cm)压实度≥96%。铺设两层土工格栅,第一层土工格栅铺设于路床底面即路面厚度+路床厚度(0.8米)位置,第二层土工格栅铺设于第一层以下0.7米处,土工格栅纵向与路基填挖界线垂直,土工格栅采用GSL50/HDPE(JT/T 480-2002)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纵向长度为30米。

填方路基区域处理,当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需开挖台阶,台阶宽度≥2米,过渡段填碎石土,填方区域路床底面以下的路堤在按规定压实度填筑后,需再用冲击式压路机或强夯进行增强补压。加强排水,在超挖回填区域与挖方交界处设置60cm×60cm的横向碎石盲沟与路基同宽,在此区域边沟底部设置80cm×80cm的纵向片碎石盲沟,盲沟除顶面外,其余三面均采用反滤织物(土工布)包裹;土工布采用规格:SNG 400-2.5 GB/T 17638-1998。

2.2横向填挖交界路基处治

所谓的横向填挖交界路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面进行公路路基的挖掘,另一面进行公路路基的填充,属于填挖相互结合同时施工。具体的施工方案的设计主要结合公路的坡度。填方部分地面横坡缓于1:5时,挖方部分路床超挖回填级配较好的碎石土、砾类土或砂类土等透水性材料,填方部分清除表层腐殖土即可填方。填方部分地面横坡为1:5~1:2.5时,挖方部分路床超挖回级配较好的碎石土、砾类土或砂类土等透水性材料,填方部分应在原地面上开挖土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填方部分地面横坡陡于1:2.5时,挖方部分路床超挖回填级配较好的碎石土、砾类土或砂类土等透水性材料,填方部分在原地面上开挖土质台阶,且在路床底部铺设一层土工格室, 土工格室型号为 TGLG-PE-50-500,抗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5%,铆缝间距:500mm,格室高度:50mm,展开尺寸:4m×12.5m=50m2/ (整幅须为单根筋带制做)。土工格室纵向垂直于路线纵向铺设,搭接宽度30cm,搭接处用U形钉锚固,锚固纵向间距1.5米;土工格室距边坡边缘应有20cm的净距。U形钉采用φ12的光圆钢筋制作,可将钉端打磨成尖状后,以便施工,数量为:0.977kg/个。

填方部分地面横坡比较陡,填方的土层又比较薄时,必须采用填方薄边坡处理措施处治:根据实际需要首先制定出具体的工格室层间距,其型号采用 TGLG-PE-50-500,抗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5%,铆缝间距:500mm,格室高度:50mm,展开尺寸:4m×12.5m=50m2/ (整幅须为单根筋带制做)。土工格室采用U形钉锚固,单行锚固,锚固纵向间距1.5 米,土工格室距边坡边缘应有20cm的净距。位于土工格室下部挖方区30cm的土层需超挖回填。U形钉采用φ12的光圆钢筋制作,可将钉端打磨成尖状,这样更便于施工建设,降低施工的难度。

3. 要加强公路填挖交界处理的方案对比

虽然公路建设施工整体上具有共性,但是每一段公路在具体的施工中存在个性问题,所以在施工建设时,必须进行事前数据收集和实地考察,并设计出多种填挖交界处路基施工方案,最终进行反复对比和研究选择最优方案。换言之,虽然上文中我们对公路挖填交界路面的横向和纵向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也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但是并不能够完全的参考上述指标进行操作,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和完善。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钻研,公路的质量才会得到保证。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在公路“填挖交界”处理上的认识逐渐加强,也进行了相应的施工建设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需要公路设计人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钻研。同时,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要求具体的设计方案应该有所差别,所以不可能设计出一整套万能的方案,需要无数的公路建设施工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并在实践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提高公路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确保老百姓安全出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 普立(黔滇界)至宣威高速公路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设计图.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0)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青少年科学选择身体锻炼项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