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09-28 10:20:57

【摘要】从“活动方案”的设计开始就蕴含着教师的“导学”。“活动方案”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点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供学生课前进行自学活动的方案。它讲究引导的循序性、学法...

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摘要:“活动单导学”倡导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活动中也自始至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导学”。从设计“活动单”起,“导学”就已经开始。“方案”是“导”的先范,“活动”是“导学”的实施;动态之“导”具有即时性,静态之“导”则培养学生的细腻思维。有了教师的因势利“导”才有课堂教学的科学与高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领、点拨,其主导作用才会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关键词:职校语文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发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9-0054-03

“活动单导学”模式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笔者突出“导学”这个关键词,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在教师的引领下科学、高效地进行。

一、引领起步,“导”在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中

从“活动方案”的设计开始就蕴含着教师的“导学”。“活动方案”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点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供学生课前进行自学活动的方案。它讲究引导的循序性、学法的科学性、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的趣味性,注重给学生提供探究情境、资源平台和学法指导,体现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把握,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设计《荷塘月色》一课的自学活动方案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先由学生自主学习:(1)收集作者资料,从作者经历、代表作品、作者性格精神、成就等方面列举要点;(2)尝试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解字词,可借助工具书,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字词,可请教他人;(3)读熟课文,个人自读,小组内1+1朗读检查。

在这几个学生自学活动设计中,要求明确、具体、可测,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资料的收集,也有工具书的运用,还有朗读的训练。教师“导学”不是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自学,而是把教师的引领巧妙地贯穿其中,初步完成文本研读的基础性学习。

二、加工整合,“导”在对教学资源发掘和利用中

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单,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运用重组、整合的方法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同时,还可整合和利用身边的地方性资源、学科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等。如学生在读《荷塘月色》一文时,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学生不太了解写作背景,对此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1)将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等相关材料制成卡片准备课堂交流;(2)摄影小组将拍到的校园荷塘图片发到班级博客上;(3)收集校本教材中家乡名人写荷的古诗文;(4)阅读李国平《〈荷塘月色〉讲解》、吴周文《谈〈荷〉》、姚效先《〈荷〉有浓浓的哀愁》中的有关作品主旨分析的节选。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对本文寓意就比较好理解了。

三、穿针引线,“导”在流畅的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中

课堂的预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个过程不要让学生有突兀之感。要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穿针引线,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

在设计《荷塘月色》教学时,注重突出教学重点,充分考虑几个教学环节的简捷而具逻辑性,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一步,信息整合,预习展示。这个环节都是由学生来完成。通过投影仪,各小组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间互相检测难懂字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最忠实的观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了学习的热情。

第二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出作品文眼,自主研读,进行内容复述,小组合作探究,从而归纳出文章结构,抓情感核心句归纳总结展示情感脉络。

第三步,赏析美文,感悟情怀。这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重难点部分,活动中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线索,以情感为纽带,带领学生一同赏析三幅唯美画面,品味朴素典雅的语言,掌握写景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拓展延伸,提升能力。这个环节在教给学生赏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关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

这样的设计,把学生的活动放在了极重要的位置。整个活动以发展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教师只是在巧妙地“导”,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也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在设计中应该致力于构建生动活泼、扎实有效而且是自然流畅的教学。

四、点拨开悟,“导”在

抓住契机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时

主体性思想指导下的课堂变成了学生活动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也是一种考验,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是很难驾驭的。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开放的课堂教学,却出现了教学重难点内容浅尝辄止、课堂肤浅的热闹。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没能抓住契机,将课堂教学进一步引向深入。教师要抓住关键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有拨疑为悟,豁然开朗之感。

如《荷塘月色》,笔者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是这样组织的。

学生自主学习并与教师交流: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融情于景的句子。

生1:(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我们组觉得这句话比喻修辞用得很好。

师:“酣眠”、“小睡”各指什么?

生:“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

生2:写出了月光的清淡朦胧。

生3: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吻合。

师:作者说“恰是到了好处”有无深层含义?

生(简短思考):他追求一种平和的心态。

师:是啊,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他就是要寻找一种安宁平和的生活,你们能通过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吗?

学生活动……

以上教学片断过程流畅,分析深入,其中教师的“导”起到了点拨开悟的作用,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的同时,也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五、起承转合,“导”在

让课堂渐入佳境的和谐氛围中

课堂教学的节奏不能一成不变,要讲究起承转合。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良机,让学生“愤悱”之时迸发学习的激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此外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语言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同样需要教师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如用充满激情的导语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精当的辅导等。《荷塘月色》一课在学生理解作者情感这个活动中,教师做了这样的充满期待的布置:“下面我们进行1+2小组活动。展示时,一人读句子,一人赏析描写的妙处,一人品味作者的情感。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情感。期待精彩的朗读,欢迎有创意的表演。”要言不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规范或错误的回答,此时教师的“导学”就体现在及时地提醒与点拨学生的思维上,不能出现什么都对,什么都表扬的现象。另外,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教师带动学生的情绪示范朗诵,同样可以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

六、系统概括,“导”在适时的

知识梳理和方法总结中

课堂上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往往也是不成体系的,这时教师的“导学”就显得特别重要。要适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地梳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得出结论性的概述,它是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教学思路最明确、最深刻、最集中的阐述,是整节课教学的精华所在。这样的“导学”不应只在一节课的结尾,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独立的教学阶段,都需要适时地归纳总结。

譬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笔者给学生一张修辞积累表,以便引导学生对文中出现的修辞句式进行有序整理。在这张积累表上,笔者还引导学生把本堂课学到的一些学习方法以“方法树”的形式总结出来,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连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给学生“鱼”的同时也给学生“渔”。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总之,“活动单导学”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不是“放”,而是“导”,希望我们的教师在热闹的课堂中不要总站在角落,不要只是给学生掌声,不要在课堂中迷失了自我。

上一篇:构建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篇:“我的班级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