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 激活课堂

时间:2022-09-08 07:15:03

因势利导 激活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并运用,这些“错误”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激情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资源,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使数学教学更精彩呢?

一、活用错误,激活创新

创新是用一种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求知的思维行动。而学生犯错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的新理念,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才会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内容时,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三线”的例子,当一学生说出“知识是直线”这一意外的尴尬信息时,机智的教师就与学生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同学们,你们怎么想的?”

生1:老师,知识是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而知识也是无止境的。

生2:不对,知识是射线!因为我们的学有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这不就形成一条射线了吗?

生3:我认为知识是线段。因为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从小学到大学,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这时教师说:“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或许,对于某一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像线段;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知识是逐步形成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这就像一条直线,所以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多学一些知识。”

面对教学中出现这一突如其来的尴尬问题,教师没有逃避,而及时地点拔化解,这样既巧妙地挽回了质疑孩子的尴尬局面,又适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具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具有闪耀人性智慧光芒的温度。

二、引而不发,挖掘内涵

要使学生的学习确有成效,内因才是发展的根本原因。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深度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引导学生形成探索精神。

例如:在教学《密铺》一课,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从书后的附页中剪下各个图形,进行试铺。这些都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所以学生很快就得出能密铺的图形有: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六边形,而不能密铺的图形有:圆形和五边形。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接着启发学生:“你还能用附页中的图形再进行一些设计吗?” 学生们再度合作,很快就设计出多种花样新颖、精巧别致的图案来。既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课堂气氛活跃。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

三、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在课堂上,肯动脑筋的学生爱提出一些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有这样的学生我认为是可贵的。教师要把握这种机遇,进行因势利导,为学生作出恰当引导,既能拓展学生视野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智力题“在大小不等的两个正方形重叠的图形中,大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重叠部分边长是2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图1)一些学生错误地解答为:5×5+4×4-2×2×2。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用手指头点了阴影部分,并揭示学生可以自己用两个大小正方形纸片按图要求粘在一起,看看重叠部分重叠了几次?经提示,绝大部分学生开始操作,很快学生思维出现了“顿悟”:两个图形粘在一起只重叠了一次,那么要求的图形面积应该等于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减去一个重叠部分的面积,即5×5+4×4-2×2=37(平方厘米)。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意外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也是正常的。这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生命之泉的涌动,教师要善待“意外”,及时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智慧之花闪耀光芒。

上一篇:女性、权力与金钱调研 下一篇:我们为何不能输出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