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养生饮食保健康

时间:2022-09-28 10:16:15

五色养生饮食保健康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认识到饮食均衡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套独特的辨证配膳的食疗理论。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饮食习惯逐渐西化的今天,“五色养生饮食”回归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时尚的养生概念。

五色养生饮食来自中医的五行学说

宇宙中存在五种不同属性要素,即金、木、水、火、土,称之为五行。它们之间相互资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互制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不断运动和变化,这是自然规律,十分复杂。中医有一套理论解释和应用它,因此形成学说,称为五行学说。

人体可看作是小宇宙,与大宇宙一样是个五行世界。人体各脏腑与大宇宙的属性要素也相对应:木与肝、火与心、土与脾、金与肺、水与肾。而大地的万物,其色、味不同,影响着人体脏腑。古医书《黄帝内经》记载:“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说明不同色的食物与不同内脏及色、味相通应,从而养五脏之气。

所以说,我们所吃的食物,与五脏、五行、五味相对应。简单归纳如下表格,它们竖列相对应。

中医对食物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食物是有自然之性的,即有寒、热、温、凉、平不同性质,称作食物的“性”或“气”。从临床上看来,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能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类似“冷却”的作用;而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则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类似“加温”的作用;而平性的食物,性质平和,没有偏性,据统计,在食物中这样的食物居多。

口苦、咽干、燥热、苔黄、尿赤等热证的人,或热性体质的人,宜食寒凉性的食物,如冬瓜、黄瓜、西红柿、萝卜、茄子等;而当手足不温、面色白、怕冷、小便清长、腰膝酸冷等有寒证的人,或寒性体质者,宜食温热性的食物,如葱、韭菜、蒜、洋葱、辣椒、羊肉、鸡肉等。平性食物对于任何人都可以食用,也不偏于一方,比如粳米、玉米、黄大豆、土豆等。

此外,中医还用“味”来描述食物。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不同味的区别,食物的味是按食物具体口感味觉及其所具有的功能而定。食物的功能一般指酸收、苦降、辛散、甘补、咸软等作用。在临床中,酸收表现在使脏器收缩,减少汗液、尿液排出;苦降表现在使体内过多的热量及水分排出;甘补表现在滋养强壮身体,缓解疼痛;辛散可促进气血循环,消除阻滞;咸软即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食物的五味分别入五脏,具有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

中医描述食物还讲究食物的“归经”。食物的归经是指食物对人体脏腑不同部位的特殊选择。这是古人对食物作用的认识,即《黄帝内经》所述“夫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物化之常也。”

食物有升、降、浮、沉趋向不同的性质。“升”是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是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是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是收涩向内,趋向于里。例如,对食物苦瓜的描述:苦瓜,味苦性寒,归心、脾、胃经。意思是苦瓜性寒,有清热的作用;味苦,有导热下行功效;归心、脾、胃经,表明进入体内首先分布于心经,然后再到脾、胃诸经;当心火旺、口舌生疮、舌尖红、燥热时,您可选食苦瓜。

小贴士

中医对食物的认识是通过长期生活及临床实践逐步总结出来的。它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食物的描述是完整的,但缺乏量化指标。而现代营养学是讲究食物营养成分、有效部位,是用分析检测及临床实践来证实的,却缺乏辨证性。

五色养生饮食

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食物,不仅能充饥,还有滋养强身、防病延衰等功效。古医书《黄帝内经》所载“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是我国最早的食养记载。名医扁鹊曰:“养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食物进入人体通过胃的吸收、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身,成为水谷精微物质滋养身体,成为维持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形成中医学中所说的人之生存基础――精、气、神。

红色养生饮食

红色食物有红辣椒、红枣、山楂、枸杞子、红葡萄、西红柿,猪、牛、羊肉以及动物血等,其与心经有相关性,具有活血、补血、祛寒、令人精神振奋、抗疲劳、延衰老等作用。

例如三红茶,由山楂、红枣、枸杞子组成,具有活血、补血、延衰功效。其中山楂可扩张冠状动脉,红枣能提高免疫力,枸杞子可修复肝细胞。实验证明,三红茶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所以,它是很好的饮料。

红葡萄酒每日50毫升,少量饮用具有活血、降低血黏稠度,可防心脏骤停、猝死。

再例如鸭血羹,具有滋阴补血功效。实验证明,它可结合体内重金属铅,使之排出体外,还能提升人体血红蛋白。

白色养生饮食

白色食物有白萝卜、白菜、葱白、梨、百合、银耳、白果等,与肺经有相关性,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等作用。

例如二白汤,由白萝卜、葱白煮水饮用,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对于流感有预防作用。白萝卜中含有干扰素,生吃效果更好。

再例如雪羹汤,由海蜇、荸荠煮汤而成,煮成的汤为白色。海蜇中含有类乙酰胆碱样物质,有利于痰咳出;荸荠可加强其作用。所以,本品具有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之功效。

黄色养生饮食

黄色食物有玉米、胡萝卜、黄豆、小米、木瓜、生姜等,与脾经有相关性,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利尿祛湿、润肠等功效。

例如,用生胡萝卜榨汁饮用,可健脾润肺。美国国立卫生院曾建议常饮生胡萝卜汁预防肺癌的发生。而用胡萝卜煮熟绞烂成泥食用,具有健脾、实大肠功效,对于大便溏泻的人有改善作用。

再如,用小米久熬后,取浓米汤,称“粥油”,常饮用具有滋阴凉血、健脾除湿、镇静安神的功效,常有“粥油赛生地”、“小儿食之百日肥”之说。而用小米焦饭锅巴研细粉食用,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消食、止泻功效。

绿色养生饮食

绿色食物有菠菜、芹菜、花椰菜、油菜、卷心菜、青菜、青梅、橄榄、青鱼等,与肝经有相关性,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平肝潜阳的作用。

例如菜肴糖醋青鱼,其中青鱼味甘性平,入肝、胃经,具有和胃、养肝、明目、补虚功效。据资料表明,青鱼有促肝细胞修复功效。

再如糖渍青梅,是用青梅与白糖、蜂蜜腌制,具有生津止渴、养肝、助消化功效。有资料表明,可促胆汁分泌、活化肝中酶系统,达到助消化、抗过敏的作用。

黑色养生饮食

黑色食物有黑芝麻、黑豆、豆豉、黑木耳、桑葚、茄子、香菇、海带、海参等,与肾经有相关性,具有补肾益精、养血充髓、活血软坚等作用。

例如海参炖猪瘦肉,具有补肾益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肾虚阳痿、遗精、失血、贫血等症状的人食用。

再如,淡食黑木耳,除养血活血作用外,还有“食物中的阿司匹林”之称,更有溶石的功效,对肾结石患者有一定帮助。再看咸豆豉,是马料豆发酵的制品,古代士兵打仗必带之品,具有补肾益气、增力、活血的功效。马食用此豆跑得飞快,故得此名“马料豆”。

小贴士

不同食物的色与味与人体的五脏有相对应的关系。《黄帝内经》所言:“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所以在日常养生时,应注意选用与五脏相宜的食物和色味,坚持正确的养生方法。

五色食物相配合

五色养生饮食也可将红、黄、白、绿、黑五种食物调配组成在同一菜肴、汤羹、面饭之中,使五色食物养分不重叠,从而达到营养均衡目的。这样的食品我国古代传统食品中有,现代营养学家通过实验也发现,组合得当的食品可发挥更好的养生作用。

八宝饭(民间食谱)

由薏仁米、莲子肉(去芯)各50克,先以温水泡发,放普通锅或高压锅内煮熟备用;红枣20个洗净以水泡发;核桃肉50克炒熟,龙眼肉50克,炒熟的黑芝麻、糖青梅各25克备用;糯米500克淘净,放盆中加水蒸熟备用;取大碗一个,内涂油少许,碗底摆好熟芝麻、糖青梅、龙眼肉、核桃仁、莲子肉、薏仁米,最后放熟糯米饭,上蒸锅蒸15分钟。最后,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100克加水熬汁,浇在饭上即可。

我国民间每逢过年、过节庆贺全家团聚之时均食用此饭,以示全家安康幸福。此饭由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的食材组成,流传民间,世代相传,具有健脾、养胃、滋肾、益阴等功效。常人食用可增进营养,体弱、少食、神衰、便溏等病人食用更为相宜,有配合治疗的作用。

五行蔬菜汤(日本传入)

白萝卜约50克、白萝卜叶约50克、胡萝卜(日本产)约25克、牛蒡约25克、干香菇(泡发)约5克,分别用冷水洗净,连皮切大块,放入沙锅中加水约1000毫升,煮沸后,改用小火煲1小时,即可食用。

本品是日本立石和先生始创,由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蔬菜组成。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改变,人们酒、肉、油摄入过多而蔬菜摄入不足,因而营养不均衡、成人病丛生,所以,常饮用五行蔬菜汤,对强身健体确有益处。此汤曾风行于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中医的辨证配膳

现代营养学认为,食物要多品种搭配,这样各种营养成分可以得到补充。但中医认为要辨证配膳,不是种类越多、颜色缤纷的食料配合在一起,吃起来就健康。因为食物的成分复杂,配伍不当,影响营养的吸收,降低营养价值,会造成负面影响。食物与食物之间的配伍是存在“宜”与“忌”的问题,与中药一样,讲究“七情合和”,要以相互和谐、平衡为贵,提倡“五味调和保平安”。所以需根据食物的性能决定食物的选配,弃其相克,益其相生,达到相辅相成,促进身体健康。

协同配伍

性味、功效相近的食物,相互搭配食用,其作用可增强。如栗子鸡丁:鸡肉250克、板栗50克,调味料烧制。鸡肉味甘性温,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功效;而板栗味甘性温,有补肾、强筋骨的功效。两者配伍,加强益气强筋、增力作用,是运动员常吃的食品。

升降并举

升浮性能的食物与沉降性能的食物并用,可防止升降过偏之弊。如姜醋鲤鱼:鲤鱼500克,加生姜、醋、食盐、酱油煮制。鲤鱼味甘性平,有利尿、消肿、下气、止咳等功效,是属于沉降性食物,但降逆太过则气陷;而生姜味辛性温,醋味酸性温,姜醋辅助鲤鱼,可防止鲤鱼下气过甚。

收散同用

补益类食物常与发散性食物并用,可防过于滋腻伤脾。如芫爆里脊:芫荽100克、猪里脊300克,调味料,爆炒。芫荽味辛性温,具有发汗透疹作用,香窜力强;猪里脊肉味甘性平,具有滋阴、润燥、益气的功效。二者配合,可防止里脊肉滋腻碍胃之弊。

寒热并调

寒凉性质的食物与温热性食物配伍,可防止寒热过偏之弊。如苦瓜炒辣椒:苦瓜150克、辣椒15克,盐、油适量,炒制。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暑涤热的功效,但胃寒体弱者不宜多食;若在烹制中佐以少量味辛性温的辣椒,则缓和其苦寒过偏之性。

攻补兼施

泻实祛邪性食物和补虚扶正的食物搭配,可防止攻邪而伤正。如薏仁红枣粥:薏苡仁100克、红枣10克,煮粥。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健脾、祛湿功效,适用于脾虚腹泻湿重的人,是泻实祛邪的泻性食物。红枣味甘性温,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是补益性食物。红枣辅助薏苡仁,使得薏苡仁微寒之性不伤胃,祛湿之能不伤正,清热利湿的功效不至于过偏。

五色养生食物的色泽

人体在健康时,其气内存,面色是光明、润泽而有华,这一切是生命活力的象征,在中医学中称“善色(生色)”;当人体不健康,其气外泄时,面色是暗淡、无光泽、无华,这就是衰老凋亡的象征,在中医学中称为“恶色(死色)”。

所以,善色是青如翠玉、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猪膏、黑如乌羽;恶色是青如青蒿(死草)、赤如坏血(凝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炭灰。

食物与人体一样,应选择有生命活力的善色,尤其是蔬菜、水果类食物。具有善色的果蔬应是刚从田园采摘的,或保鲜比较好的;若放置过久、烹饪不当,都不宜食用。孔子曾曰:“色恶,不食。”

小贴士

为了健康,提倡吃具有生命活力的食物,如具有善色的种子类食物、发酵类食物、野菜之类食物。

结语

中华饮食文化是一个伟大宝库,我们要完整地继承这些宝贵的遗产,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同时要与现代饮食烹饪营养学相结合,进行开发、研究、创新,弘扬符合中华民族特点的饮食文化,不仅吃出美味,更要吃出健康。

上一篇:如何增强脑部活力 下一篇:痛风的药物治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