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七单元训练

时间:2022-09-28 09:38:52

必修二第七单元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 俄国一法令记载 “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的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国家继粮食垄断制之后,这时开始对糖、茶、盐、火柴、布匹、鞋、肥皂等实行国家垄断”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表明的农民积极性受挫的原因是实行了( )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斯大林模式

3. 列宁对来自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哈默说:“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为此列宁所采取的做法是( )

A. 废除国家配给制

B. 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

C.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D. 扩大企业和地方自

4. 到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使得苏联成为大萧条时期的大赢家。下列属于“苏联成为大赢家”的有利条件是( )

A. 苏联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

B. 美国放弃金本位

C. 经济萧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

D. 有利于从西方引进技术、资金、进口机器

5.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

A. 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 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 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 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7. 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

A. 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 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 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 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经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9. 从下表中能够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1951~1965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单位:%)

[年 份\&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1951~1955\&10.8\&11.3\&13.1\&1956~1960\&9.1\&9.0\&10.4\&1961~1965\&8.5\&6.6\&8.6\&]

A.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C.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D.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10. 到了20世纪60年代,玉米热成了赫鲁晓夫的笑柄,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古古鲁沙”,即俄文“玉米棒子”。赫鲁晓夫获得此外号主要是由于他( )

A.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结合本国国情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C.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

D. 忽视了本国的自然坏境,不实事求是。

11.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 普京执政时期

12. 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 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 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 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

D. 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二、非选择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材料二 从1926年起,苏联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限制工商业活动,勒令私营企业主上缴企业和几乎所有收入,从1930年起,斯大林发动“向资本主义全面进攻”,下令取消租让制和租借制,将企业收归国有。1930年,党中央作出决议,规定全国在1~2年内实现全盘集体化,对富农剥夺财产,扫地出门、逮捕、镇压或流放。到1937年,工业中的私有制企业已被彻底排除,社会主义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农业中全国93%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拥有全部耕地的99.1%。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建成”。不久,联共(布)十进一步宣布,苏联已完成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阶段。1961年赫鲁晓夫宣布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1967年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正在向共产主义转变。

材料三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严格说来,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最终都没有摆脱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巢臼。自1949年起的30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由一五期间“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着手探索自己的道路;在探索自己道路时,原以为自己找到了正确道路,但实际上又不自觉地步上了苏联走过的工业化“”和“赶超战略”的老路;紧接着,满以为我们在吸取苏联教训,“反修防修”,最后不自觉地又步了苏联30年代大搞阶级斗争的老路。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2分)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2分)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4分)

(2)依据材料回答,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的标准是什么?(2分)他是采取什么手段“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的?(2分)

(3)材料中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对当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有什么特点?(2分)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这样的认识对同一时期的改革进程和苏联的最终结局产生了怎样的不良影响?(4分)

(4)依据有关史实,概括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学习――探索――走老路的曲折进程?(4分)

(5)综合上述,你认为有哪些基本的经验教训?(4分)

14. (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

(湖北省实验中学 林 歆)

上一篇: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二) 下一篇:专题二十七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与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