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招”对话80后家长

时间:2022-09-28 08:02:53

问题一:洋洋妈妈的电话又来了:“姜老师,洋洋今天早晨也不知吃了什么不对付,有点肚子疼,我们升国旗就不去了,回头晚点送她去。”刚一接通电话,如同炮仗一样的话便清晰地传入耳中。“好的,以后要注意饮食。”我无奈挂上电话。

像这样的电话,低年级时洋洋妈妈几乎一个月要打七八次。这个小姑娘瘦瘦弱弱,看上去营养不良的样子,天天由奶奶接送上学。唯有生病不舒服时,才会接到妈妈焦急的电话。次数多了,小姑娘仿佛也习惯了自己的孱弱,时常娇弱地告诉我:“姜老师,我不舒服,课间操不能做了。”“姜老师,我难受,体育课我能呆在教室吗?”“姜老师,天有点冷了,我身体弱,吹了风容易感冒,我不出去了行吗?”每回我都定定地瞅瞅她,然后轻轻抚摸着她的小脑袋,心疼地叹息:“洋洋,你怎么总是不舒服呢?”这个不声不响的小女孩也有自己的梦想――特别喜爱画卡通美少女,画也如同她人一样,娇俏可人,让我不忍心强迫她参加一切体育活动。

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

我开始从奶奶、妈妈入手了解情况,原来家里就这一个宝贝疙瘩,有时赖床起来晚了,有时不想来上学,便佯装难受晚来上学;有时仅仅是一点小的不舒服――数次看医生也没查出原因所在,便请假休息了。而工作忙的妈妈自觉对不起孩子,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次调查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洋洋挑食特别严重,导致体质较差,再加上她本就不喜欢运动,所以常找借口逃避体育活动。

我联系洋洋妈妈,她时常和我说的一句话是:“姜老师,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就这一个孩子,心想她也没啥大的毛病,不过晚去一会儿。”第一次听到洋洋妈妈这样说时,我生气极了。怎么有这样不讲理的家长?我尝试和她讲道理,结果我们的谈话不欢而散,洋洋依然如此。接下来的日子,洋洋再请假,我便从洋洋入手,循循善诱,从挑食的危害,不吃早饭的影响,到锻炼身体的好处,一步步一点点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我反思自己和洋洋妈妈谈话的态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忽略了作为母亲,洋洋妈妈爱孩子的初衷也是好的,我不该一上来便漠视她的慈母心。于是随后的家访中,我先表扬洋洋妈妈的一片慈母情怀,虽然工作忙,但不忘关怀孩子,再委婉提醒她爱孩子要有度,并就孩子的种种“不舒服”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协商好先观察尝试一个月,一个学期后再说。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洋洋的情况得到了小小的改善,虽然课间操依然不想去,但早晨不迟到了,肚子疼的现象也少了很多。一学期下来,洋洋参与课间操的次数也多了许多,我趁机表扬她身体棒了很多,并鼓励她坚持。接下来的再次家访,我就洋洋身体变棒的原因再次与她妈妈交流,诚恳地批评她娇惯孩子的做法是错误的,洋洋妈妈终于开始正视孩子和自己身上的问题。

反思:和洋洋家长的过招,时间是持久的,效果是逐渐见效的。面对她的种种理由,我生气过,放弃过,但最终我坚持下来,孩子现在不挑食了,每天活蹦乱跳地去上体育课,我由衷地欣慰。

问题二:“地球围着谁转?”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碰上太多的家长和我说:自家的宝贝不喜欢被批评,喜欢别人多表扬;比不上别人不是自己孩子不优秀,而是人家的孩子太优秀,不是普通人;自己读了非常多的家教书籍,但都不适用于自己孩子,结论是自家孩子是个特殊孩子,老师要特别照顾。

与家长打交道,调桌历来是班主任老师碰上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差的孩子想要求一个优秀的帮帮他;优秀的想找个优秀的继续一起提高。而两个相处得好的同桌,上课也许会说话;学习优秀的学生以优带差,反而容易把那个优秀生给“黑化”了;两个差的同桌也许会更差;再有看不见,反光,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让班主任烦不胜烦。于是,一次家长会,我便慎重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大部分的家长都很理解,然而有个家长却不以为然。这位妈妈是个在孩子身上特别上心的家长,她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姜老师,我觉得我家青青虽然考试不出成绩,但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说是不是?”第一次问的时候是一年级,初入学的孩子都表现出了他们的机灵劲儿,我笑着点头,给予肯定。然而每学期、每学年的类似询问,尤其在孩子屡错不改的情况下,一再询问只会令人苦不堪言。这个妈妈,她的眼睛里从来只关注到自家的宝贝,喜欢用自己孩子的优点去比人家孩子的缺点,一度让其他家长纷纷吐槽。而她关注最多的便是孩子的调桌问题。这六年时间,青青几乎和班内一半以上的孩子做过同桌,如果自愿选择同桌,估计全班没有一人愿意选她。

有一段时间,我既厌烦青青妈妈,也很厌烦青青。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她。青青妈妈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让我帮忙给孩子交几个好朋友曾让我很无语。人缘差的原因不去追究吗?没人愿意和青青同桌的缘由不去想想吗?记得一次我毫不客气地对青青妈妈点明孩子犯错却死不承认,没诚信是她交不到朋友的最大原因;没有自制力,老和同桌说话,打搅人家学习是没人愿意和她同桌的最大原因,必须要重视。然而青青妈妈只是想了想,仿佛慎重考虑了似的恳求我再给青青换个同桌吧――第n次过招失败。

青青妈妈其实是个很热心的家长,也乐意为班级付出,但她的好意带着明显的功利心时却让我怎么也接受不了。年轻气盛的我,经常在办公室内吐槽,同事唯有同情安慰我:这样“极品”的家长你就忍了吧!可是能甘心吗?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先帮青青改善人际关系,每一次的小事故都具体指导,再和青青妈妈沟通,让她正视孩子的不足,明白吃亏是福的道理,学校生活不允许寸土不让的心理存在,太钻牛角尖,只会让自己脱离集体。

我试图让青青妈妈明白一个道理:我很感谢她为了青青的一片拳拳之心,也在为帮青青找寻一个合适的同桌不懈努力,不要打着理解万岁的幌子为难我。几年下来,我们似乎达成了共识,避免了针尖对麦芒的对立,真正开始了家校共赢的局面。而青青的同桌似乎也能维持两个月不用调换了。

反思:与家长过招,不存在输赢的问题,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认识到孩子在班级的真实情况,真心去寻求解决办法,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问题三:打架、斗殴的解决办法。

班内的小男孩特别多,尤其有的家长秉承宁可打伤别人赔钱看望,也不要被打的观念,打架斗殴是常事。低年级时一言不合,推搡碰撞都是打架的理由。高年级的理由比这个要严重一些,更多的是闹着玩不知轻重还手报复之类的。学校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告状的不一定是占理的,但一定是打架输了的。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班就有一个被全班惧怕的小肉弹。个头堪称短小精悍,却满脸横肉,眉眼一瞪,凶劲立显。没人敢惹他,他却屡屡挑衅别人。数次教导不改,和妈妈沟通无效后,我曾当着他妈妈的面狠揍了他的屁股几巴掌,扎扎实实老实了一个学期。最坏的一个学期是他欺负低年级的同学,冬天往人家脖子里塞冰;在楼上往楼下老师身上吐唾沫,被老师追着跑了好几层楼;往操场外扔树枝,美其名曰给妈妈攒柴火,却差点打到行人。熊孩子简直无法无天,让我这个班主任颜面扫地。我很快意识到不拿下他,我们班的打架模式将全面进入战斗规格。气急败坏的我去找他家长算账,却很快被反教育了。明明妈妈给我写了一封长达四页的信,引经据典从咨询了山师大心理教授谈起,学校所有任课老师对明明的不公平待遇,戴着有色眼镜对待明明,让明明每天都在学校过得很郁闷,除了打架,没有别的发泄途径。最后恳求我作为班主任能不能多表扬明明,让他享受一名男孩应有的关爱。

还记得当时看完信时,是我正上完语文课的课间,第二节课是数学课不便打搅孩子,这也给了我足够的冷静时间。这封让我叹为观止的信反映了这位家长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思想,也让我看到了家长身上的霸道成分。后来咨询教过她的老教师得知,明明妈妈上学时就是女汉子形象,不肯吃亏,奉行打完再说的理论。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该怎么做呢?

我在纸上列出了我的解决思路,明确我要感化的是孩子,不是家长。我没有能力也不能干涉已经形成了自己价值观的家长,但寻找对待孩子的正确办法势在必行。认识错误,没有任何理由,错就是错,不准找理由开脱,这是我严肃警告明明的第一步;知错就改,诚恳认错,鞠躬九十度,道歉十遍,这是我郑重要求明明的第二步;别人的错误,先来告诉姜老师,挥拳相向,即为错,这是我重点强调的第三步。在我思考清楚后,我把明明妈妈叫来学校,专门找了一间小办公室谈心,并把明明也叫来交流,先让明明认识到妈妈的伤心、着急、担忧,再让明明和妈妈了解我的处理办法。征求他俩的意见,不同意的地方修改好,一周一反馈。同时我当着明明的面提出了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再有打架斗殴现象,对方伤重就医的问题要无条件立刻处理。总之,让明明明白小小的打架付出的是妈妈的金钱、时间和尊严。数管齐下,明明收敛了很多。

反思:其实明明的现象在每个班级都有,区别只是程度大小。对这一类孩子的教育,单纯的说教毫无作用,没有触及他真正难受的地方,他永远不会“手下留情”。所以找准切入点很重要。

我的班主任工作中还有许多与家长打交道的例子,谈不上妙招,巧招。细细思索,笨招反而更为恰当。什么是笨招?笨招就是持之以恒、不厌其烦地与家长沟通,当家长看到你的诚心,明白你是真的为孩子好时,家校合作才算迈出了第一步。六年的班主任生涯,面对这一批天真烂漫的孩子,摸透他们的脾气,透视他们背后的家长性格特点,与家长对话,我想,我需要学习与提高的还有很多。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博兴县第一小学)

上一篇:王征宇团队:实验研究提高师生驾驭探究的能力 下一篇:消防车与火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