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时间:2022-08-31 07:04:04

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同时规范了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在基本道德准则中,传统家风家教文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家风家教文化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

家风家教具有原始性、深入性、终生性等特点,能够使民族精神的培养和孕育取得最好的教化效果。家风家教是以家长为主导、以家庭为载体、以日常家庭生活为形式代代相沿的一种教化与传习,它伴随人的一生。家庭是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环境,每个人一出生就处于某种特定的道德和文化教育之中,处于特定的家风家教之中。早期教育对个人的个性习惯、道德价值和思维心理模式的形成完善起到奠基性作用。家风家教渗透于日常家庭生活之中,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进行,是对个人最深刻的教育,因此,它的教化效果细致而深入,有针对性且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深刻影响个人道德品行与价值理想的形成。家风家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教化过程,通过重复教育、长期强化,使爱国诚信、勤俭自强、仁爱和睦这些价值观进入个人成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形成个人的行为规范。家风家教代代相传的长期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可以伴随人的一生持续强化,取得最好的教化效果。

家风家教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中,产生的影响与效果尤为突出。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以血缘家族为基础、以个体家庭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特征。这种“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使得家风家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源、互为表里,从而使家风家教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特别突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家教。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诫子的《母训》;至汉唐,产生了众多的家诫、家训和诗辞训赋;及至明清,家信、家训、家书更是层出不穷。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实际践行和思想总结,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洋洋大观的家风家教文化。家风家教成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每个成员个人认同的渠道与媒介。家风家教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普遍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二、传统家风家教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一个民族的精神是该民族文化中所体现的主体性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行为方式、思维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追求和道德理想。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与民族精神同本同源、一脉相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以家庭为细胞的代代传承中得到弘扬与升华。

爱国主义是传统家风家教的核心主题。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饱受磨难、历尽沧桑,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究其原因,就在于形成了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自强不息、抵御外侮的不屈力量。基于“家国天下”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家风家教极为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传统家风家教往往都会训导子弟要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岳飞从军抗金之前,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诸如此类的爱国教育故事不一而足、千古流传。传统家风家教训导子女景慕爱国之士,“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对爱国与否体现出了明确的价值判断与强烈的好恶情感。爱国主义是传统家风家教的核心主题,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形成中,家风家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以和为贵、仁爱亲邻是传统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厚德载物、以和为贵、仁爱亲邻的民族,这种民族精神在传统家风家教中得到显著体现。中国传统天道观崇尚“和合”思想,并衍生出“致中和”的人道观及“以和为贵”的根本价值观。传统家风家教认为“家和福自生”“家和万事兴”,教育子弟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时要“以和为贵”“和睦为先”。因而,传统家风家教“以和为贵”的思想,不但形成了夫妇相敬、尊老扶幼、睦邻友好的传统家庭美德,而且促成了中华民族和睦万邦、诚信和睦、天下大同的民族胸怀。

自强不息、立志勤学是传统家风家教提倡的人格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传统家风家教认为,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以体现为树立远大志向并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立志勤学成为传统家风家教所提倡的人格精神。传统家风家教劝导子弟立志勤学、锤炼意志,成贤能之才,家风家教典籍中弘志勉学的文字比比皆是。家喻户晓的《颜氏家训》指出,“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不二诀窍就是“勤学”。传统家风家教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发挥家风家教文化功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家风家教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通过家风家教传习的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应该发挥家风家教的作用。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家教成果,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多样的家风家教经验和卷帙浩繁的家风家教文献,这些家风家教的经验和文献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对于我们现阶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陶冶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由于文献资料过于庞杂,需要按照民族精神的内涵,深入挖掘,精挑细选,并条分缕析,整理成册,形成对家长进行家风家教的学习资料和对少年儿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教材教具。学习资料应该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为家长提供既有知识含量又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和资料。教材应该尽量借助图片、故事等感性认知方式,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具可利用数字、网络或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光盘等音像制品,生产智力玩具,为少年儿童提供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启发性的教育用具。

(二)加强对家长的家风家教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

加强家长家风家教意识,使家长认识到对子女的教育并非一个家庭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一项大事:使家长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家风家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风家教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充分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善于把自己亲身经历与对民族精神的感悟融人家风家教中,对子女进行现身说法和教育;要使家长意识到父母的善恶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子女的道德价值判断,教育子女必须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教育家长积极利用传统家风家教优秀成果,将爱国忠义、仁爱和睦、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等优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子孙后代。

(三)推进学校和社区家风家教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通过积极创建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对传统家风家教进行讨论与交流,针对现代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探索提高家风家教的新方法,同时向家长提供家风家教资料,向家长传达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树立家风家教楷模”等家风家教培训实践活动;开展社区家风家教活动,开办社区家长学校,以社区为教育阵地,以“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为主题,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如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进行心理咨询等:推进社会办学机构开办幼儿国学读经班,使儿童通过背诵古诗词赋,在经典文化的陶冶熏染下,对其心理、思维方式等产生积极影响。

上一篇:大力实施贵州大数据战略 下一篇:风神快递员之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