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矿社区的语言使用概况

时间:2022-09-28 06:58:14

丰矿社区的语言使用概况

摘要:江西省丰城矿务局(以下简称为“丰矿”)是一个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境内的具有较大相对独立性的工业社区。当地人口除了本地上塘镇居民以外,还有大量的外来移民于建矿时期迁入。这五十多年来,本土居民和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在丰矿这片红土地上工作生活,他们各自的语言也开始交汇融合。特别的生活工作环境就促使丰矿社区的语言使用面貌呈现其特殊性,本文将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来分析探讨丰矿社区的语言使用状况。

关键词:丰矿社区、语言使用状况

丰矿从1957年建立至今,已有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当初建矿时复杂的人口组成情况,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都操持着自己各自的家乡方言,缺少统一的交际用语。各自不同的方言在丰矿这片红土地上交汇融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丰矿如今的语言使用状况就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文章选取以访谈式问卷为主、自填式问卷为辅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搜集统计问卷数据,较为客观地揭示丰矿社区的语言使用情况。笔者共发放52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为93.5%。

丰城矿务局是一个由本地人和外地移民长期杂居的工业社区。

在486份有效问卷中,丰矿本地的生源仅占29%,而外地移民则占据了71%的绝对优势。在外来移民这一群体之中,外省人口占17%,本省人口占54%。且在这54%的本省生源中,有23%的移民都来自于江西萍乡。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丰矿生源是以外地移民为主。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当地有来自萍乡、宜春、新余、南昌、高安、樟树、湖南、安徽、上海、山东等地的外来移民。其中,本省移民比外省移民要多得多,而本省移民中的萍乡移民又占据了绝对的人口优势。

就目前整体来看,被试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语言统计数据如下表1所示:

注:上表中的“本省方言”是指除上塘话和萍乡话这两地方言之外的本省其他方言。下同。

目前在丰矿这一地域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是丰矿话,占38%;普通话则紧随其后,占32%。由于丰矿毕竟坐落于丰城市上塘镇,所以使用本土方言——上塘话的人群也不在少数,占总数的19%。经常使用萍乡话、本省方言(除上塘话和萍乡话之外)和外省方言的人数较少,仅占1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政府大力推普的努力下,我国普通话的使用群体、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都有了非常显著地增加。丰矿居民的用语自然也不得不受到推普政策的影响,人们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由忽视变为重视,甚至有些过分地仰视。

通过调查发现在486名被试中,有22人不会说普通话,占总人数的5%;能说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被试共有389名,占了总人数的80%;而剩下的75名被试能且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任何一种方言,这群人所占的比例是15%。据此判断,丰矿当地的居民绝大多数还是既能说普通话、又能说方言的“双语人群”或“多语人群”。他们对于语言的选用情况因时因地因人而发生变化。

在普通话和多种方言之间,到底使用哪种语言能够更熟练、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统计问卷所得数据发现丰矿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用语和更为熟练自如的用语情况是一致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自觉地选用自己能够更为熟练的语言进行交际,因此这一语言使用得也就越频繁;经常使用就促成这一语言能力的增长,于是使用这一语言就更加熟练、更加自如。如此往复,相辅相成。

考察丰矿居民的语言能力,由于住户们的籍贯不同,生活和工作的语言环境也不相同,因此这一信息的统计情况就相对显得较为复杂。受访者的语言能力如表2所示:

透过上表可以得出,有37.7%的居民掌握了普通话和家乡方言;21.6%的居民是普通话、家乡方言和丰矿话的“三语人群”;有21%的居民“抛弃”了自己的家乡方言,选用了普通话和丰矿话两种语言;此外,有19.7%的被试是“单语人群”,其中15.4%的居民能且只能说普通话,不会说任何一种方言;剩下的4.3%的居民只会说自己的家乡方言,不会使用普通话。

综上所述,丰矿的语言使用状况呈现出复杂特殊的局面:本土居民主要使用当地上塘话进行交流,他们对下一代,对家人,对同事都习惯使用上塘话,除非万不得已,交流受阻的情况下,他们才会不大熟练地使用带有上塘口音的普通话。外来移民作为丰矿生源的另一中坚力量,这批外来移民在这近六十年的时间里,主要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老一辈至今仍然操持着自己原来的家乡方言,但是受其他各地方言的干扰影响严重,已经不再纯正地道;中年人从小就习惯使用丰矿话作为统一语言进行交流,中年人是丰矿话的主要使用人群。受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影响,中年人在与后代进行交流时都会刻意改用普通话。因此,普通话成为青年一代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语言交流工具。青年人便成了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工业社区中的无方言人群”。(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语源关系的解释[J].语文出版社,1996.

[2]丰城矿务局志(1957—1995)[M].丰城:丰城矿务局印刷厂,1997.

[3]胡松柏、葛新.浙赣线“上饶铁路话”的形成与发展[J].南方语言学,2011,(3).

[4]胡松柏、张向阳.南昌市“普通话母语学生”语言状况调查[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7,(2).

[5]谢留文.江西省的汉语方言[J].方言,2008,(2).

[6]杨晋毅.洛阳市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布与使用情况[J].语言文字应用,1997,(4).

[7]颜森.江西方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上一篇:备用租约的法律性质及备用承租人法律地位分析 下一篇:以“诉的利益”视角论司法裁判供给中的利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