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时间:2022-09-28 06:32:14

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过:“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他还说:“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果然是很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李博士的这些见解指出了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也为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教书育人的方法。

一、重感情,使学生有“疑”敢“问”

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创设愉悦、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学习气氛,把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带进课堂,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表扬。一次,我在教学“步”时,把“步”字学下半部分写成了“少”,这时,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居然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指出了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遇“疑”乐“问”

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但由于小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提问情境,或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上的认识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让探索的问题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避免处在“心语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问题提得好就可以得到精美的礼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质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小老师,正确地解答别人的问题,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再期待着解决问题,就这样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施展空间,让学生见“疑”必“究”

随着实践的深入开展,以至于对学生的问题来不及回答,在教学中,我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块小黑板,让学生把问题写在自己的黑板上,使每个学生有一席发言之“地”,并鼓励他们将小黑板放到教室的大黑板上,请同学帮忙找答案,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此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1、对预习提示进行质疑。现行教材四年级以上的课文都有预习提示,这对学生学好课文很有帮助。我让学生自学前明确要求,并在阅读时用铅笔在有疑难的地方提出问题。如《白杨》一课的预习提示是这样写的:“白杨,又叫大白杨,在我国广泛种植。它也能在没有人烟的沙漠中成长,读了课文,你不仅会对白杨有所了解,而且会从中受到一些启迪。读课文中的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画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学生读了这课预习提示后,能很快在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样子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句子。句子画出来了,并不表示已经懂了,我指导学生针对这两部分的内容提出疑问。经过思考,学生提出:“大戈壁给人什么样的印象?深黄一体是什么意思?”“爸爸在什么情况下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能从词语的理解、写作目的等各方面提出疑问,不正说明读懂预习提示,最能发现问题吧!

2、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且在精读阶段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小珊迪》,我强调学生课文最后一句话“谁读了这个故事也不能不被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所感动。”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便问:“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什么美好的品质让人不能被感动?”这个问题贯彻了文章的线索,起到了“画龙点睛”之作用,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标题进行质疑。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学习《花潮》,学生明白了本文是以“潮”为主线安排文章结构的,先写花多如潮,再写看花的人如潮,最后写花声如潮,一个“潮”字,把话说活了,写绝了。

4、对矛盾持质疑。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教学《我的战友》一课中,学生提出问题:“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个“担心”是不放心的意思,作者真的是对不放心吗?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走向正确,从浅薄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5、此外,还可以对文章的标点、表达方法等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提问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善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问”,教学生怎么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不要坚持固有答案,而要多方位独立思考,大胆提问,不着边际,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应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上一篇:以爱育心推进理情相得的道德教育 下一篇:民汉合校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如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