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9-28 05:54:2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91-02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

1.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1 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应该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有自己可以干,能够干的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节课中,我让孩子自己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在小组内读一读,并想一想:你是怎么读的?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孩子们能够自己解决了。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1.2 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在学习《认识小数》这节课中,为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时,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完成做一做,填写在书上。并且小组内完成一个小游戏――抓人民币。让孩子在一边抓钱,一边用小数表示。充分理解了小数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2.2 优化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教师要优化合作学习小组。首先,合作学习小组以座位就近的4~6人为宜。其次,在分组时,教师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一般人以为,水平相近的人同组,易于合作,效果最好。但研究表明,在学生差异很大的学习小组里,学生们似乎有更深入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讨论材料时能有更深远的见解。"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最后,教师要给每个小组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有小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体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当然,这些组内的分工是要轮换的,还可以按学习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2.3 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缤纷。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他们的学习结果,更应注重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如:三年级下《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的身高,在课上汇报,用小数如何表示。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言。有说自己1.25米,有说自己1.3米……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表示出比1大的小数,太了不起了!"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3.1 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3.2 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合作学习具体的操作

4.1 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是《认识小数》这节课,上课伊始,问学生在哪里经常见过小数?学生回答在学校门口的超市或商店里,这时课件及时出现超市的价格标签上经常看到的小数。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中。

4.2 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