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鉴别

时间:2022-09-28 05:40:53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鉴别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3-3544-02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前者是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后者则是以叶酸合成障碍,导致贫血的发生。但是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骨髓形态学上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甚至误诊。为了提高诊断水平,现将我院已确诊为RA 12例,MA 38例进行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RA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18~75岁,平均50岁;38例MA患者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6~80岁,平均48岁。

2 结果

2.1 血常规:12例RA患者中,Hb 20~100 g/L,平均52 g/L。红细胞(0.75~3.08)×1012/L,平均1.9×109/L,10例白细胞减少,(1.0~3.5)×109/L,平均2.6×109/L,1例增高17.5×109/L,9例PLT(20~85)×109/L,平均55×109/L,3例血片中可见幼稚粒细胞。1例可见幼粒,幼红细胞。

38例MA患者中,Hb25~98 g/L,平均63 g/L,29例白细胞(2.0~3.8)×109/L,平均2.8×109/L,10例PLT(50~85)×109/L,平均39×109/L,5例可见幼稚红细胞。

2.2 骨髓细胞形态学:RA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2例,明显活跃4例,增生活跃6例。粒系10例可见巨杆状核粒细胞且增生减低,3例明显核浆发育不平衡,3例可见双核粒细胞。5例原始粒细胞占1.0%~4.0%。红系巨变占11例,8例可见双核,多核,花瓣核幼红细胞。5例可见炭核样幼红细胞。成熟RBC大小不等。异形及大红细胞可见,巨核细胞缺如5例,减少6例,3例可见小巨核细胞,5例见奇数核多核巨核细胞。

MA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2例,明显活跃28例,增生活跃8例,粒系中幼粒以下阶段出现巨幼样变,以巨晚幼粒,巨杆状核粒细胞为主。有分叶过多现象,5叶核以上>3%[1]。红系巨幼变明显36例以巨中幼红和巨晚幼红为主,多核幼红细胞和花瓣核幼红细胞较多见。成熟RBC以大细胞为主,巨核细胞减少5例,3例可见多核巨核细胞,2例可见巨大血小板。

3 讨论

3.1 两种疾病的共同点:(1)全血细胞减少;(2)周围血片可见幼红、幼粒细胞,但原始细胞不增多。(3)细胞形态出现巨样改变。(4)红系异常增多。这些共同特点给两种疾病诊断带来了困难。

3.2 主要鉴别点:RA的病态造血比巨幼细胞贫血明显。除细胞的巨变外,还有其它的形态异常。如粒细胞颗粒增多或减少,巨大红细胞多见,可>30 μm且核浆发育不平衡,巨核系统可见微小巨核及单圆核小巨核细胞。并可见核数目为奇数。血小板可见巨大及火焰状血小板。而巨幼细胞性贫血三系血细胞的巨变程度比难治性贫血明显,骨髓呈典型的巨幼细胞增生。粒系分叶过多>3%。巨核细胞多分叶或多核巨核细胞增多。因为两种疾病在形态上有些相似之处,因此,对于早期缺乏明显病态造血表现或只有一系病态造血时,应注意紧密追查。防止漏诊与误诊,对于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应及时复查骨髓象,并作染色体分析,防止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0.

收稿日期:2007-08-2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9... 下一篇:前列腺增生症合并高血压TURP术后前列腺出血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