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时间:2022-09-28 05:30:57

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为教学所用,使学生更有亲切感,更容易产生兴趣,把生活中的例子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关键词】生活实例 数学教材 学习效率 数学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为只有把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为教学所用,可以使学生更有亲切感,更容易产生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用生活实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如在导入《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给出这样的一个例子:“妈妈有一个饼分给两兄弟,把二分之一给弟弟,四分之一给哥哥,但是弟弟说:妈妈不公平,给哥哥的太多了!我要四分之一的饼。”同学们你们觉得弟弟说得正确吗?这样就把学生的心抓住了,兴趣高的想把问题搞清楚。又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一道与学生紧密相关的、能调动学生情趣的情景题:春游租车。已知四年级有六个班,平均每班有45人,每个班由2位老师带队。现已知一辆大客车载客量为40人,一辆小客车载客量为30人,问怎样租车最合适?这道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兴趣大增。这样一道四步计算且需要推理判断的应用题,在全员的参与下,不到几分钟便迎刃而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2.用生活实例,促进知识内化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中的算理是相当抽象和严谨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如若强加他去记忆,又常常混淆。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如在教“减法的简便方法”时提出了这样的例子:妈妈带60元去买水果,苹果花了26元,葡萄花了24元,还剩多少钱?学生在列出60-26-24的算式后再进行引导:还有什么方法能更快的算出剩下多少钱吗?结合学生平时的购物付款经验,很多学生会想出了60-(24+26),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这两道题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了减法的简便方法,学生也容易的掌握了方法。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书店,标上“漫画书3本12元,故事会4本20元,作文选5本40元,”问:老师想买7本故事会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套实惠的书,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书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是抽象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还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长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知道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语文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等。还可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与宽,有的量手指的长,有的量文具盒。量着量着,学生发现了问题。想量黑板的长度,却感到尺子太短;想量圆形物体的长度,又遇到尺子不好用。怎么办?教师让学生一起想办法。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想出了许多办法。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合作,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又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红领巾、剪刀、书本等实物图形,指出这些物品上哪里有角,也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桌面的两条边相交处,并告诉学生相交点组成了一个角,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4.利用生活实例,渗透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思考。进行数学思考要有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能力、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在学生不断地受到思维锻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例如:在给学生上“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这课时,组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用你接触的不同颜色的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一块积木代表一个学生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过程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维: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观察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到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明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最多。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维转换到生活中,总而言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举一些有趣味性的、接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脑海中的数学不再是复杂,而是具有感情、接近生活的东西,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5.用生活实例,合理改组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我们的数学教材,由于内容的普遍性在照顾学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城市与乡村的学生在知识、生活经验上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时,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学生平时去购买学习文具的例子:圆珠笔每支1元,钢笔每支4元,老师各买50支一共要付多少钱?老师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在教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不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要紧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改善生活。数学与生活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只要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在良好教学氛围中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上一篇:语文教学也应重视学习过程 下一篇:语文课堂“活”起来 贵在巧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