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结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时间:2022-09-28 05:14:50

校企结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摘要]校企结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的特色,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误区,本文从引企来校、引企驻校、开展突出技能导向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个误区,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其目的是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就必须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努力使毕业生达到零适应期,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社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而现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缺少联系与沟通,不注重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明显存在着诸多脱节之处。

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 突出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性。因此,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并必然带来职院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整合。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强化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逐步形成了与具体行业企业文化交融的校园文化建设新理念, 对促进企业文化与职院文化的整合与互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构建具有特色的职院文化意义重大。本文谨就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略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引企来校,倾力营造“零距离、全仿真”的育人氛围,实现企业文化与大学文化的有机融合

其一,邀请企业有关人士进校,以学术讲座或报告会的形式详细介绍企业情况特别是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直接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其二,积极与企业联办校园文化活动。可广泛发动包括学生社团组织在内的各种力量,各显神通,积极寻求与企业单位合作。这种看似无奇的合作,不仅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资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有效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距离,特别是激发了学生对未来、对自身前景的关注。其三,校企合作共建学生文化社团。以企业名称命名校内学生文化社团,校企共同组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与特定企业的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企业文化的拓展训练,营造一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合一的独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使之作用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企业文化提前介入职业教育,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受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校期间便从技能掌握到文化归属上更多地打上“企业人”的特征烙印,这对于学生毕业后更顺利地适应面临的职业生涯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其四,聘请企业精英(当然包括校友)参加“校园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之类的常设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他们对人才培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把脉”、“会诊”。

二、引企驻校,“移植”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要求,开展完全意义上的“订单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广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推行“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让学生身临实境,全方位“亲密接触”未来工作岗位,则是殊途同归的另一种移植路线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企业化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为重要载体,加快校园文化企业化的高职文化形成步伐。通过寻求与有需求的企业结合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在企业中设立专业实践基地,把企业的实体建设在学校中,直接在生产科研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把校园文化的信息带到企业,企业文化信息带到学校。

当然,完全意义上的“零距离”是一种理想状态和追求,但尽可能缩短高职办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学生在校学习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却是现实可行的。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之所以多年来“进(招生)出(就业)两旺”,就在于长期以来在校企合作、引企进校联合培养方面的努力和实践。

譬如,该校电信学院于2002年通过竞标方式从全省众多高校中胜出,将海尔集团湖北服务中心引进校内。该中心除每年轮训海尔集团湖北地区售后服务人员外,还与学校联合开设“海尔班”,由该校教师和集团选派人员共同担任班主任。海尔独有的“真诚到永远”、“立即反应,迅速行动”的企业文化精神,对全体师生而言,不仅是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一面清晰的镜子,一本生动深刻的教科书。类似这样建在校内的企业培训中心(设计室),全校不下20个。

引企入校,既有利于在校企文化交融的特有氛围浸染下,使学生自觉养成职业习惯,明确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反过来又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彰显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特有的优势。同时,还方便和促进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诸如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团队协作精神,以人为本、共享成功,全员管理、人人都是形象等等。

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载体和直接成果,职业教育集团正在蓬勃兴起,这无疑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整合企业资源特别是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建设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打造了更为宽广厚实的平台和基础。

三、突出技能导向,广泛开展贴近第一课堂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必须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这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在职业性方面的体现。因此,校企结合建设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还应遵循技能性、主体性、导向性的原则,加紧构建高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所谓技能性,简而言之,就是要依托学科专业特点,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特色和职业针对性,以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为指归。以外语专业为例,应着重围绕培养和提升语言应用能力设计开发学生课外文化活动,比如举办“英语语言技能(朗诵、会话、演讲、口译)大赛”、“世界采风”外语文化节活动等。同理,如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开展酒店操作技能竞赛、导游知识竞赛、旅游与酒店行业形象礼仪展示竞赛,如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举办计算机基本技能竞赛、网页设计竞赛、计算机装配与维护竞赛,再如工商管理专业组织电子商务竞赛、模拟商务谈判赛、创业方案设计赛等。

在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应增强品牌意识,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同时,要主动围绕专业课程教学展开,努力贯通第一和第二课堂,亦即突出活动的主体性和导向性。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具有浓郁职业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常态化、定期开展,即可渐次形成体系。这样还有利于营造良好、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力推动学风的优化。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这一探索和积淀的过程中,主动实现校企之间文化的互动、互融和互惠,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也最能体现高职的职业教育特色。

上一篇: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矿石中锡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