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时间:2022-09-28 04:53:45

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产科收治的行再次剖宫产术的患者,统计术中出血病例,对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方案,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例,大出血发生率为3%,其中因切口撕裂出血1例,宫缩乏力出血1例,胎盘因素出血1例。胎盘出血的患者因胎盘于子宫前壁瘢痕处附着,出血量约2000ml,呈较高水平,较为凶猛,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与剖宫产子宫纵切口比较,在手术时间上,横切口相对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患者在行分娩操作时不应盲目试产,但也不应将瘢痕子宫定义为绝对的选择剖宫产的指征,需对患者的机体情况及医院的整体实力进行选择,确定最佳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以使对母婴的危害降至最低,同时分析引起出血的特点,制度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显著降低出血率,为提高预后起到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特点;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47-02

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增强使医疗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临床产科基础设施和操作技巧不断完善,围术期安全性明显提高,加之受社会观念转变等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再次剖宫产术率,虽可有效解决难产等高危妊娠,但术中极易出现出血现象,诱发多项并发症发生,对母婴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影响,对出血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产科收治的行再次剖宫产术的患者,统计术中出血病例,对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方案,现将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年龄20-41岁,平均(30.2±2.4)岁,孕周37-43周。本次剖宫产术距上次剖宫产术时间2年者99例;再次剖宫产手术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未行试产操作。术中对壁层腹膜常规缝合,其中横切口应用美容皮内缝合方法,纵切口将皮下脂肪层及皮肤合为一层完成缝合操作。未进入产程84例,已临产16例。剖宫产指征为瘢痕子宫者57例,有其它指征并存者43例。均出血量在剖宫产术中≥500ml者诊断为术中大出血,采用面积法+容积法估计出血量。

1.2 方法 就不同剖宫产腹部切口类型对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的影响进行观察,记录术中大出血发生率、平均出血量,分析引起术中出血的因素,并总结预防和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2 结果

3 讨论

产科临床治疗中,剖宫产术已为常用术式被广泛应用,在产科并发症、急症中对挽救围生儿及产妇生命发挥着重要价值。但剖宫产术仍为侵袭性手术,易造成程度不等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研究显示,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出血量高出其1倍,且有较高产后出血率。本次调查表明,剖宫产手术中腹壁切口方式的选择对术中出血量并未构成明显影响,但影响腹腔打开操作时间及完成手术时的总时间[2]。与下腹部纵切口比较,下腹壁横切口开腹操作时间及完成手术的总时间均较长,有统计学差异。近看来,妇产科剖宫产术及妇科手术中,下腹壁横切口方式应用较为广泛,因其可避免腹壁疝的发生,且美观度观,患者更易接受[3]。但其缺点为对腹直肌的剥离面较大,使再次手术时,因腹膜及前鞘与腹直肌有严重粘连,加大了手术难度,增加了损伤出血量。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依据病情需要,需将腹直肌横断切开,才可进入腹腔,若缺乏清晰的解剖层次,易对膀胱等脏器造成误伤,使预后更差。故在患者可能行再次腹部手术时,初次手术应用纵切口具有一定优势,可减少出血发生,避免损伤,为再次手术操作创造了条件。

分析再次剖宫产术的病例,再次剖宫产术诱发术后大出血的原因中,和再次剖宫产术本身并不相关,而与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因素有密切相关性,与上述情况相关的因素为:子宫瘢痕对子宫收缩力造成一定影响;胎盘于子宫瘢痕处附着或胎盘植入、粘连;子宫切口受瘢痕的影响,弹力较差,易造成切口撕裂的情况发生。临床需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孕期保健,积极行健康宣教,认识到剖宫产术对机体的远期不良影响,提倡经阴道分娩,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整体分娩质量[4]。

针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特点,降低和预防方案包括:需对首次剖宫产指征行严格掌握,提高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以有效避免瘢痕子宫形成;对首次剖宫产的切口行适当选择,以子宫下段横切口为佳,娩出胎头时需动作轻柔,以免撕裂伤口,重视缝合,防止血肿形成,并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感染;对瘢痕子宫的患者需再行剖宫产手术时,需完善各项检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胎盘的附着位置采用B超行详细了解,特别是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者,需对子宫内口距胎盘下缘的长度进行掌握,观察胎盘是否与瘢痕处附着,以加强备血等准备;手术尽量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操作,就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做好抢救准备,以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用剪刀将原有瘢痕的子宫切口剪开,以防切口撕裂情况发生;医院条件有限,无法处理胎盘于瘢痕处附着的孕妇时,需立即向上级医院转送,以免发生意外[5, 6]。

另外,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需同样重视切口的选择,若胎盘并位在子宫瘢痕处附着,子宫手术操作时可选择下段横切口。但患者胎盘于子宫瘢痕处附着者,在做切口选择时需慎重考虑。本组胎盘于子宫瘢痕处附着的患者,胎儿均经胎盘打孔娩出,虽母婴安全均得到有效保障,但出血凶猛,有较高危险系数。相关研究显示,剖宫产手术中胎盘有异常附着者,在子宫壁上对阿氏切口进行选择,可使出血量明显减少,其机制为:阿氏切口可避免切口于胎盘附着壁上选择;可有效避免胎盘打孔起到的出血及切割胎盘引起的出血;降低了胎盘医源性早剥出血率。故患者胎盘于子宫前壁瘢痕处附着者,可应用阿氏切口处理,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出血量,确保母婴安全。研究显示,手术医师进入腹腔后,准备行子宫下段切开前,分别给予米非前列醇舌下含化和直肠给予各0.2g,在胎儿娩出后可给予20u催产素宫体注射。应用米索前列醇药物,可使子宫收缩幅度和频率增强,具有迅速吸收的特点,血浆活性代谢产后在用药15min内即可达高峰,为双相血浆半衰期,首次活性代谢为20-40min,后代谢物约1.5h,可呈较长时间的持续,对产后24h的出血问题有效解决。虽给予催产素单独应用对子宫平滑肌收缩起到促进作用,但就半衰期而言,催产素较呈较短显示,仅为3-5min,在子宫收缩中起到促进作用较短,仅0.5h,且催产素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产妇中部分对其缺乏敏感性,不能发挥治疗效果。故催产素与米索前列醇在个体药效差异及时间差异上存在互补作用,催产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可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与催产素单独应用比较,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中出血发生率。米索前列醇以腹泻、恶心等为不良反应,多可自行缓解,采用直肠给药可避免经阴道给予药物随羊水流出,且吸收效果同阴道相似,同时,可采用舌下含服的方法,药物浓度也居较高水平,更具安全性和快速性,为患者安全提供了保障。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例,大出血发生率为3%,其中因切口撕裂出血1例,宫缩乏力出血1例,胎盘因素出血1例。胎盘出血的患者因胎盘于子宫前壁瘢痕处附着,出血量约2000ml,呈较高水平,较为凶猛,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与剖宫产子宫纵切口比较,在手术时间上,横切口相对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医疗科技的进步,产科医生需改变一次行剖宫产后,之后妊娠均需采取剖宫产方式结束的观念,而需树立和推行前次剖宫产后,也可采用阴道分娩的新观念。对已不存在前次剖宫产指征,本次妊娠未出现相关新的指征者,并无妊娠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伴积习难改,距前次手术已超过2年者,上次手术切口愈合较佳者,需在严密监护下,鼓励患者行阴道试产,但需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输血及再手术的准备。有文献报道,瘢痕子宫有34.10%-90.10%经阴道分娩成功。虽新观念尚未被普遍认可,但为产科努力的新的方向,只要加强对病例的选择,行产程进展密切监测,多可完成阴道分娩,反之,若产时未细致观察,选择病情不当,极易发生子宫破裂事件。

综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患者在行分娩操作时不应盲目试产,但也不应将瘢痕子宫定义为绝对的选择剖宫产的指征,需对患者的机体情况及医院的整体实力进行选择,确定最佳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以使对母婴的危害降至最低,同时分析引起出血的特点,制度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显著降低出血率,为提高预后起到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萍. 疤痕子宫再次剖宫出血临床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458-459.

[2] 贾伟. 剖宫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分析[J]. 北方药学,2012,03:94-95.

[3] 周慧英. 剖宫手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24:75-76.

[4] 张又方. 不同剖宫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0:1186-1187.

[5] 石立立,徐友娣. 11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术相关问题分析[J]. 海南医学,2011,11:98-99.

[6] 李丽春,冯丽. 108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术相关问题分析[J]. 西部医学. 2012(5).70-72

上一篇: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试论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