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代孕行为的法律调整

时间:2022-09-28 04:46:36

试论代孕行为的法律调整

摘要:代孕行为帮助不孕夫妇拥有自己的子女,孕母合法性是必要的,其符合自由理念和正义价值。以签订代孕合同为前提,双方在开始代孕这项事宜之前就要确定好将来孩子父母的身份地位,即由委托代孕的那方取得父母资格。

关键词:代孕;合法化;代孕法律关系;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I2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232-01

一、代孕行为浅析

(一)代孕行为的界定。代孕行为是采用人工辅助手段将夫妇的与卵子人工授精形成人工胚胎,再将胚胎植入他人的正常子宫中,借用他人的子宫孕育出拥有不孕夫妇基因的子女,被借用子宫者就称为孕母。

(二)代孕行为产生的原因。代孕母的出现和兴起主要是因为代孕母可以帮助不孕夫妇孕育属于他们自己的孩子。要拥有健康而且成熟的卵子和,两者在女性体内顺利结合成受精卵之后,安全地通过输卵管再着床在子宫上,完成自然受孕。但是各种原因使得有些人不能如愿怀孕生子,这类问题就是所谓的不孕症。在我国的传统社会观念中,生儿育女不但意味着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而且也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所必不可少的元素。不孕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睦,甚至更容易增加不孕夫妇的社会和家庭压力。虽然收养制度可以帮助他们拥有子女,但是养子女和养父母间没有血缘关系,而代孕子女刚好相反,所以代孕势必会弱化收养制度的吸引力。如此以来,孕母就很快拥有了大量的社会需求。

二、代孕合法化分析

1、孕母合法化符合自由和平等的人权观念。卢梭:“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所谓天赋人权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在民主法治的中国,国家不应干涉个人实现生育权的方式。平等则是指同样的人应得到同等对待。有生育能力障碍的不孕妇女也应该能够通过孕母技术成为母亲。否定孕母合法化就是以法律的强制力限制了他们实现生育的平等权利和行为自由。2、孕母合法化符合正义价值。根据罗尔斯正义理论中差异原则,正义制度就应该对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有利,正义制度的目的就是实现最广泛平等的自由。否定孕母合法化,对于处于不利地位的不孕夫妇,法律不但没有提供改善手段反而加重其不利益状态,违背了法的实质正义。3、孕母合法化体现社会互助的高尚情操。孕母是以帮助不孕夫妻拥有自己儿女为出发点。不论孕母怀着怎样的心态为他人代孕,但是这样才需要法律的有效规范使得代孕成为真正利他的行为。并且不以获利为目的,提倡社会互助的精神。

三、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

通过代孕行为出生的子女与之父母的法律关系的确定。传统的认定标准是“谁孕育子女,谁就是母亲”,而父亲的确认是由母亲的受胎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来推定,并辅以婚生子女的否认作为弥补。这种判断标准显然已不能适用代孕生育方式,那该如何最终确定一个法律意义上的父母呢?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形成了多种学说理论,其中笔者赞成合同说。该学说是通过订立代孕合同,在实施代孕行为之前双方就确定好父母子女关系,即委托代孕方取得父母资格。合同订立倡导意思自治原则,法律应该尊重代孕合同当事人意思选择,体现法的意思自治精神。受法律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代孕行为的意思自治要有所限制,权衡代孕母亲和养育父母之间的利益。并且代孕所需的受精卵是来自于不孕夫妇,从遗传学理论,和卵子的提供者才是孩子的父母。

四、代孕行为的法律规制

委托代孕是无法正常生育的弱势群体利用先进的生殖技术救济自己生育权的行为。但是目前我国对于代孕的规制却是予以全盘否定和全面禁止,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显示我国法制建设与科技进步之间的滞后性。为了与科技进步俱进,我国必须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一)代孕的主体资格。委托夫妇可考虑如下因素:(1)确定实行代孕行为时夫妻婚姻关系合法,避免单身男女要求代孕的发生。(2)委托代孕合同须选定合法机构实施代孕行为,法规也可视情况指定机构进行。(3)需提供相关凭证,证明委托方的经济能力可以负担代孕相关费用,以及子女出生后的抚养费用等。对于代孕者的规定:(1)代孕者不以盈利为目的,自愿为委托方代孕,但应获得相应报酬。(2)为了家庭和睦,代孕行为前需经代孕者的家属同意。(3)代孕者具有符合代孕行为的身体健康条件。

(二)相关法律责任规定。在孕育过程中,是否可以约定要求终止代孕。委托人提出终止代孕要求,对于代孕者应给与相应补偿,那么代孕者要求终止代孕的责任义务由双方约定。代孕者在代孕过程中也应享有权利,例如代孕母意外流产不承担违约责任,还可酌情取得之前代孕行为的相应酬劳。如若一方违反代孕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责任,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等。哺乳期幼儿的抚育,允许当事人在委托合同中有所约定,如若没有约定,为了子女的健康利益,法律规范也要做出保底规定。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4]徐国栋:“体外受精胚胎的法律地位研究”[J].法律与社会发展,2005(5):50.

[5]薛瑞元:《孕母所生子女的身份认定》[J].月旦法学杂志,1998(38).

[6]成东雄:《亲属法实例解说》.三文印书馆,1991年版.

[7]张燕玲:《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8]曾培芳,吴洁:《代孕及其相关法律问题初探》.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

[9]王胜明,孙礼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立法资料选[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龚赛红:《人体生命科学发展规制中的民法问题》[A].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二卷)[C].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浅论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 下一篇:浅谈变频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