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于衷,动其容

时间:2022-09-28 03:13:21

摘要:舞蹈被称为艺术之母,它能直接地向观众传递舞者心里的真实感受以及对情感的宣泄。舞蹈是人们通过肢体来表达情感的无言的艺术,是一种动态的雕塑。舞蹈表演就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编导艺术构思的创造性舞台体现,对具体的舞蹈形象进行再度创造,重新诠释艺术形象进而完成舞蹈创造的整个过程。舞蹈的表演性非常重要,它是舞蹈艺术与观众直接交流、产生共鸣的媒介。

关键词:舞蹈;舞蹈表演;动作;情感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是表演者使用肢体来完成各种优雅的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舞蹈表演就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编导艺术构思的创造性舞台体现。舞蹈表演的任务是,以表演者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再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视觉上的和可以感觉到的舞蹈形象。舞蹈表演的特征在于,演员是表演实践的主体,舞蹈演员既受作品的制约,但又不是编导作品构思的被动实现者,舞蹈表演者具有再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应具备较全面的艺术素养、艺术创造性和表现力。舞蹈形象通过空间展现并在时间中流动,为此,舞蹈表演的舞台体现必然和舞蹈欣赏过程统一并同步进行。

二、舞蹈动作与舞蹈情感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和舞蹈情感是两个基本的因素,动作伴随情感而生,情感因动作成形,动作和情感构成了舞蹈艺术的审美意境。

(一)舞蹈动作

舞蹈源于我们人体的肢体动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而人的生命也离不开运动。著名舞蹈家魏格曼说过:“只有人体动作还不能算是舞蹈,但人体动作是根本的和无可争辩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没有舞蹈・・・・”坎宁汉也认为:“舞蹈的基础是动作,也就是在时空运动中的人体。舞蹈的构思既来自于运动有存在于运动之中,动作之处的东西与舞蹈好不相干。”这些舞蹈家的观点都反映了动作性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特征,舞蹈艺术依托人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离开人体的动作,舞蹈艺术也就失去了表现的生命力。凡是舞蹈就必定有动作,没有动作就不能称之为舞蹈,但“动”也要适度,不能无休止的“动”下去,在舞蹈表演中讲究“动”要合度,动静结合,这样才能产生舞蹈美。

舞蹈的动作性要与舞蹈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境相符,正确反映生活的规律,正确处理舞蹈再现与表现的关系以及舞蹈形似与神似的关系。舞蹈在塑造艺术形象与反映社会生活上坚持自身的美学原则,舞蹈艺术不会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原样,不是社会生活的情景再现,而是经过人脑的加工,具有认得主观情感的反映在特定的情景中的人物的感彩。

人体的动作和姿态是舞动特有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方面则是鲜明的、直接富有感染力的,并且具有以情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在舞台剧《丝路花雨》中,观众关注的并不是剧中琵琶表演者的演奏手法和技艺优不优秀,合理不合理,而他们关注的是舞台上舞蹈表演者的动作、形态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观众对舞剧的喜爱是因为舞蹈演员们神形兼备的表演,他们体现了舞蹈再现与表现相结合共同为抒发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与再现主题服务。

(二)舞蹈情感

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舞蹈的灵魂,舞蹈表演者因做到“用心起舞、用情起舞”而不是“以技起舞”。托尔斯泰曾说:“艺术的印象只有当作者自己以他独特的方式体验过某种感情而把它传达出来时才可能产生”。狄德罗认为“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乐记》曰:“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叹之,长言之不足,故差叹之,差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长言”不是普通说话,而是指歌唱,因为高兴,首先要表达出来,普通语言不足以表达,便开始唱,再不足,便要起舞了。舞蹈是情感表现的最高境界。对这一认识,在《毛诗序》中得以重复:“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差叹之,差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以上的文言都足以看出情感与舞蹈的关系。舞蹈要凸显它的主题,表达他的内在意境就要将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中,用情感人、以舞动人,在表演上做到与观众情感交融,才能达到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与观众的心一起舞动,让观众触摸舞蹈的灵魂。

舞蹈表演要有情感的表现就需要舞蹈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将自身与舞蹈人物融为一体,深刻揭示舞蹈作品的内涵,深刻再现舞蹈作品的内在情感的流露。这就需要舞蹈表演者们多去体验社会阶层的不同生活,这样才能在舞蹈表演上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真实的再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动作与情感

在舞蹈表演中将动作与情感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舞蹈富有生机和活力,舞蹈表演才能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与心灵上的洗礼。“心里没有,身上白走”是许多从事艺术工作的表演艺术家们对舞蹈艺术的高度概括,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这也充分的体现的在舞蹈表演上动作与情感两者间的关系,表演者的在表演上没有倾注自己的感情,身体上的表演动作再优美都无法打动观众的心,一个舞蹈作品在表演上无法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就不能是好的作品,就称之为舞蹈艺术。

三、结语

在舞蹈在表演中必须做到“情于衷,动其容”,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上,表演者的感情要由衷而发,将自身融入到人物形象中,充分再现人物形象的内心情感,再通过肢体上的动作表达出来,表演的动作与所要表达的情感相符,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舞蹈富有生命力,舞蹈表演才能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也只有“动作”与“情感”相结合产生的合力才能构筑舞蹈表演艺术的完美意境。

【参考文献】

[1]李泽华.情于衷,动其容――舞蹈表演中的动作与情感[J].文教资料.2008(35)

[2]黄玫瑰.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

[3]吕成.试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5(04)

[4]刘同春.舞以传情 舞以尽意――论舞蹈艺术的抒情性[J].剧影月报.2005(04)

[5]刘萍.舞蹈表演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情变化[J].大众文艺.2010(14)

[6]林乃桢.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浅议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艺苑.2009(04)

[7]郝延安.情动于衷――舞蹈的情感表达[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上一篇:壮族文化视觉元素在企业品牌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江苏南通童子戏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