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教学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8 02:40:07

交往教学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摘 要:交往教学是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为了共同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对话、理解、共识等互动活动,是有意识地、自觉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全面发展的活动。把交往教学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其平等、互动、创新、开放的教学结构,必定会对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英语教育;交往教学;互动沟通

新课改的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句话凸显交往是教学的灵魂,双向互动是交往的途径。因此,只有依照师生主体间性互动(交往教学)的思路去实施教学,才能洞识新课程教学的应然之义,使新课改得以有效地实施。

一、交往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表现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1.点对面的交往,主体往的缺失

即教师个体对学生群体的交往活动。这是所谓的传统的交往形式,更多地在英语课堂中表现为“主―客”关系,即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并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思维主体、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而仅仅看作是对其施加教育影响的客体。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成为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思想支配和行为控制,大大抑制了学生主体性发挥,没有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只有分数的提高,这必然违背语言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很难达到教育教学应有的效果。

2.师师间、生生间的平等交往,非主要形式交往的缺失

师师间交往是教师个体间或个体与群体间为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在备课过程中展开的相互协作的教学交往形式。生生间的交往是学生个体间或个体与群体间为达成共同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的平等互助的学习交往形式。在这种交往中,师师、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不同的观点,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并以对话、沟通、理解、共识等形式将交往结果呈现在全班面前。但在实际教育交往中,呈现的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师师交往三种类型。其中,师生交往是主要形式,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中还是实际教学交往中,更多的是涉及师生间的交往,而师师交往与生生交往则往往被屏蔽掉。

二、交往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从上述讨论可知,为增强高中英语教育的实际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完整的人格,必须改变当前英语教育过程中的交往缺失、异变状况、优化交往关系,增加有效交往次数,使教育的过程同时成为交往的过程。

凸显师生主体性的双向互动发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我―你”型教学人际关系。交往教学的交往关系是“主体―主体”关系,但传统以来,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直接导致学生主体性的弱化,“主体―主体”关系异变为“主体―客体”关系。学生成为被“灌输式”“填鸭式”,消极应对老师的客体。事实上,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交往首先是完整的人与人主体间性的交往,是一种“我―你”关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过程中教师主体性单向发挥的显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视为与“我”平等交流与对话的“你”,从而优化了交往关系,实现其有效的教学。比如,在教授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平等、协商的语言与学生沟通:“Can you tell me your opinion about the text,please?”“Your thoughts are very reasonable, why don’t we listen to others?”从上面的语言中,我们在运用这一策略时,应注意到三个问题。首先,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动机和目的以及原有的英语水平状况,而不能忽视学生作为沟通对象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其次,师生之间必须平等地交流,把学生看作是有心理活动,有个性特征,并与教师一样有平等人格的对话主体,与学生是“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理解学生和有效地影响学生。最后,民主性、平等性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总之,交往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教学形式,作为英语教育实践者有必要从交往的角度重新认识和探究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本质,为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骆安琼.交往理论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10.

[2]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重庆出版社,1994-01.

作者简介:赵琼,女,1979年5月出生,就职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肥东二中,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与教改。

上一篇:浅谈对高一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就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中的一段英文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