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前景与忧虑并存

时间:2022-09-28 02:00:55

移动支付,前景与忧虑并存

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应用服务的不断升级和用户对支付便捷性的需求提升,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股新浪潮。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

移动支付国内发展现状

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当季国内移动支付业务量增幅惊人,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62.45亿笔,金额251.0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1%和24.62%。移动支付已然在国内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3年8月9日,微信5.0版上线,推出了微信支付功能。目前包括微团购、麦当劳、QQ充值等微信公众号已可通过微信支付进行交易,机票预订、网购、电影票团购、交通卡充值等商品和服务也可通过微信支付实现购买。

2014年1月7日,新浪与支付宝宣布全面打通微博与支付宝账号,联手推出微博支付。今后,微博平台上的在线交易和线下商家的日常消费均可用微博客户端直接付款。

电信运营商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具有支付功能的手机业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继推出了具有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钱包。中国电信的表现更为积极,表示将从2014年1月起,新上市的3G终端逐步实现全部机型支持近场支付功能,4G终端将全部具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功能。

然而在移动支付日益火热的同时,其背后的隐患也不可忽视。

移动支付发展瓶颈与忧虑

首先,运营商和金融机构间缺乏合作。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不同商业模式并存,运营商、金融机构、移动支付第三方虽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合作关系,但总的来看,主导者、合作方以及运营模式不统一,为国内移动支付更快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其次,交易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移动支付能否快速推广的一个瓶颈。

最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从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情况看,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被广泛认可的支付安全标准。

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无非是消费和财产的安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确保这样的安全呢?

应对措施

第一,二维码看准再扫。现在用手机客户端扫二维码便能直接完成付款,然而,专家提醒,手机用户不要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二维码不是绝对安全的,其中也可能包含手机病毒。

第二,验证码莫给他人。一般情况下,当有人索取网购时平台发送的手机验证码,消费者就应警惕了,专家建议,如有人以“退货、换货”等理由索要该类信息,即可判定为诈骗行为。

第三,识别伪基站短信。近期,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拦截真实号码,并用被拦截号码发送信息的诈骗案例也颇多。这样的案例大多是诱使客户通过手机登录假冒网站,窃取登录密码、口令卡等信息,盗用账户资金。对此,建议用户不要轻易登录,在登录前也需与银行官网域名核对,另外,银行若遇系统升级、维护,必须暂停服务时,会通过门户网站公告客户,用户可以先到银行官网上查看,通常银行不会以系统升级等理由要求客户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等个人资料信息。

总而言之,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支付手段,以其便捷性迅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希望其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能得到合理的解决,以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

上一篇:说说投资那点事 下一篇:注意!你其实在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