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沙漠和绿洲气候变化对比浅析

时间:2022-09-28 01:38:23

内蒙古西部沙漠和绿洲气候变化对比浅析

【摘 要】利用代表绿洲的额济纳旗气象站和代表沙漠的拐子湖气象站近30年观测资料,从温度和降水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 额济纳旗地区的绿洲和沙漠地区气温近30年平均温度变化同全国气温变化一致,都是呈上升趋势,但是沙漠和绿洲的变化还是有些差异。平均温度沙漠地区(拐子湖)整体要比绿洲地区(额济纳旗)要高;沙漠地区温度上升的趋势又明显要小于绿洲地区。沙漠地区温度上升趋势为0.41°C/10a,而绿洲地区温度上升趋势为0.58°C/10a。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微弱的上升趋势,降水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都经历了一个枯水期-丰水期-枯水期的转变过程。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1981~1990年处于一个相对冷干时期,2000~2010年处于一个暖干期,1991~2000年处于一个转换期。

【关键词】额济纳旗 绿洲 沙漠 气候变化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1-3],而全球气候与环境是长期以来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的结果。人类生产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越来越严重。长期的累积过程导致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自1861年以来一直在增高,20世纪增加了0.6±0.2℃。中国气候近百年来也在变暖,中国的气候学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结果。丁一汇、戴晓苏[4]对中国近百年来温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王绍武[5]等给出了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

额济纳旗地处中亚荒漠东南部,内蒙古的西部。西、西南、北三面环山,属内陆干燥气候。具有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风沙多等气候特点。年均气温8.3℃,1月平均气温-11.6℃,极端低温-36.4℃,7月平均气温26.6℃,极端高温42.5℃,年日均气温8.6℃。无霜期天数最短179天,最长227天。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期为3月中旬 ~10月下旬。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极端最大降水量103.0毫米,最小降水量7.0毫米。年均蒸发量3841.51 毫米,湿润度0.01毫米。本文利用额济纳旗境内的两个气象台站?(额济纳旗气象站代表绿洲和拐子湖气象站代表沙漠)近30 年得气象资料,从温度和降水的角度分析研究干旱地区沙漠和绿洲气候变化,为沙漠治理、沙漠开发及荒漠化的预报和防治提供了依据和对策。

二、气候变化

1.气温变化

额济纳旗地区的绿洲和沙漠地区气温近30年平均温度变化同全国气温变化一致,都是呈上升趋势。从平均温度来看,沙漠地区(拐子湖)整体要比绿洲地区(额济纳旗)要高;但是沙漠地区温度上升的趋势又明显要小于绿洲地区。沙漠地区温度上升趋势为0.41°C/10a,而绿洲地区温度上升趋势为0.58°C/10a。绿洲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更明显的原因可能更人口稠密,人类活动强烈有关。近30年里,沙漠地区和绿洲地区年平均温度最低和最高温度出现的年份都是一致的,最低温度出现在1984年,最高温度出现在1998年。这也与全国1984年的低温年和1998年的高温年一致。

2.降水变化

这两个台站所代表的沙漠和绿洲地区近30年来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微弱的上升趋势,但是降水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从沙漠和绿洲降水变化和沙漠和绿洲降水距平值变化可以看出,从降水的平均值来看却是沙漠地区要比绿洲地区要多,代表沙漠地区的拐子湖气象站平均年降水量为40mm左右,而代表绿洲的额济纳旗气象站却只有32mm左右,但是沙漠地区的降水量变化的剧烈程度要明显强去绿洲地区。

3.温度和将水量的关系

气温与降水是表征气候的主要参数,两者之间是否有着某种联系,尚不确定。据王绍武研究,全球平均气温与降水年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只有0.05。分别对两个台站的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代表绿洲的额济纳旗气象站降水同温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13,低于全球的相关性系数;无论是绿洲还是沙漠,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结合温度和降水分析来看,这两个地区在近30年里,在1981~1990年处于一个相对冷干时期,2000~2010年处于一个暖干期,而1991~2000年处于一个转换期。

三、结论

利用代表绿洲的额济纳旗气象站和代表沙漠的拐子湖气象站近30年观测资料,从温度和降水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额济纳旗地区的绿洲和沙漠地区气温近30年平均温度变化同全国气温变化一致,都是呈上升趋势,但是沙漠和绿洲的变化还是有些差异。沙漠地区温度上升趋势为0.41°C/10a,而绿洲地区温度上升趋势为0.58℃/10a。

2.这两个台站所代表的沙漠和绿洲地区近30年来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微弱的上升趋势,但是降水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都经历了一个枯水期-丰水期-枯水期的转变过程。

3.无论是绿洲还是沙漠,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这两个地区在近30年里,在1981~1990年处于一个相对冷干时期,2000~2010年处于一个暖干期,而1991~2000年处于一个转换期。

参考文献:

[1]邹旭恺,张强. 近半个世纪我国干旱变化的初步研究. 应用气象学报,2008 ,19 (6) :679-687.

[2] 边多,杜军. 近40年“一江两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 应用气象学报,2006 ,17 (2) :169-175.

[3]缪启龙,许遐祯,潘文卓. 南京56 年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应用气象学报,2008 ,19 (5) :620-626.

[4]刘景涛,郑明倩,内蒙古中西部强和特强沙尘暴的气候学特征[J]高原气象,2003(2)54~62.

作者简介:蔡文军(1979-)男,汉族,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气象观测。

上一篇:河南省节水型园林设计的设想 下一篇:洞庭湖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