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6月上旬由旱转涝的天气背景初探

时间:2022-09-22 12:03:04

湖南省6月上旬由旱转涝的天气背景初探

【摘 要】2011年6月上旬之前,湖南省由于降水缺少和高温等原因,导致了较强的旱灾;6月6日之后,湖南省连续发生多次较强的降水,立刻由旱灾转为涝灾。旱涝转换之快、旱涝灾害的强度之大都十分罕见。文章通过对湖南省6月上旬前后的天气背景分析,给出湖南旱涝灾害的天气形势背景。6月上旬中期的大气环流型改变,尤其是夏季风爆发后孟加拉湾输送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旱涝转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湖南 旱涝转换 天气背景 夏季风 暖湿气流

一、引言

干旱通常是指由于降水缺少而形成的气象灾害。干旱发生时,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由于土壤墒情差而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减产或歉收。反之,涝灾是指降水过多后,地面径流来不及排除导致积水灾害。旱涝发生时通常给当地的农业等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湖南6月上旬由旱转涝的天气背景,对旱涝转换的天气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湖南省的减灾防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湖南6月上旬旱涝天气简介

2011年5月中下旬至6月5日左右,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过程少,加上高温,蒸发量和用水量增加,湖南省的大部分水库、湖泊与河流的的水位持续偏低。湖南省有数千万亩耕地受到旱灾影响。由于当时正值早稻生长发育和中稻栽插用水关键时期,因此湖南省的农业生产面临重大损失。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湖南省的水产养殖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进入月上旬,在6月6日以后,湖南省接连经历三轮强降雨。由于部分地区的雨强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湖南省立刻由干旱灾害转为暴雨灾害。由于旱涝转换时间快,前后的旱涝灾害强度大,给湖南省的减灾救灾提出严峻的考验。

三、湖南省6月上旬由旱转涝的天气背景分析

1.湖南省5月下旬干旱天气形势分析

从5月27日08时的500 hPa环流场可以发现,高空槽位于华北附近,内蒙古东部存在较明显的风速和风向切边。湖南省整体处于高压脊区的控制,500hpa盛行西北风。从当日的海平面气压场可以发现,低压中心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湖南及江南的大部分区域处于地面高压控制。通过对850 hPa温度场进行检验,锋区位于新疆北部区域,华南西部有一弱的温度槽,而湖南等地为较强的温度暖脊控制。受这种天气形势的影响,我国的降水主要位于新疆地区北部、内蒙古东部和中部一级东北局部出现,雨量为小到中雨,局地伴有雷暴。地区南部和四川南部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天气。而整个湖南省区域,基本维持高温无雨的天气。为此2011年5月27日,湖南干旱橙色预警,旱情较为严重。从5月27日一直到6月初,天气形势没有大的改观。

2.湖南省6月上旬积涝天气形势分析

分析6月1日至3日的天气图可以看出,在500 hPa环流场湖南和湖北区域有较强的高空槽存在;在850hpa和700hpa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存在切变线和低涡系统。对850 hPa温度场进行分析后发现,温度槽位于江南和华南东部。5月下旬在地面图上维持的高压开始崩溃,转受低压辐合区或者弱辐合区的影响。在湿度场上,由于季风开始建立,由孟加拉湾有高湿区逐渐向北延伸。底层的大风速区虽然没有达到急流的标准,但明显的水汽通道已经开始逐渐建立。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西南地区西南部和东北部、江淮南部和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其中江南地区和华南地区部分地区出现雷暴天气。湖南旱情开始逐步减轻。中央气象台6月3日18时暴雨蓝色预警,湖南中北部、湖北东部、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北部等地有大雨天气。其中湖南北部和湖北东部有暴雨。湖南旱情立刻缓解。由于湖南6月上半月,连续出现几次强降水,湖南立刻由干旱转为内涝。

3.旱涝转换的原因分析

从环流变化来看,进入6月之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有了很大的调整;南海季风由弱转强,青藏高原对流活动异常活跃并东移;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状况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湖南生6月的旱涝急转,应主要归因于大气环流的改变。6月随着季风爆发,从孟加拉湾输送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加强,水汽条件改善;当有弱冷空气从青藏高原向偏东地区移动时,孟加拉湾来的丰沛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带来了降雨。因此,东亚大气环流会的突然调整,导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而随着南海夏季风暴发、暖湿气流北进,湖南等地旱情理得到缓解。

四、小结与思考

文章对湖南6月上旬由旱转涝的天气背景及旱涝转换的天气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前期500 hPa盛行西北风和脊区、海平面气压场的高压区以及可850 hPa温度暖脊控制,是导致湖南省前期干旱的主要原因。进入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与强度调整之后,南海季风由弱转强,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状况发生根本性转变是湖南旱涝急剧转换的客观因素。旱涝灾害的急转固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有关,全球气候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的客观原因导致。但在湖南省得旱涝的急剧转换中,我们也能看到人为因素叠加的作用。这次旱涝灾害在生态保护、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农村水利建设等方面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警醒。

参考文献

[1]张永领,高全洲,丁裕国,姜彤.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年02期.

[2]陈艺敏,钱永甫.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与环流关系分析及模拟[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年01期.

[3]吴志伟,何金海,韩桂荣,刘芸芸.长江中下游梅雨与春季南半球年际模态(SAM)的关系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年01期.

[4]苏布达,姜彤,任国玉,陈正洪.长江流域1960-2004年极端强降水时空变化趋势[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年01期

[5]王亚非,高桥清利.长江中下游降水以及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年04期.

[6]樊高峰,苗长明,毛裕定. 干旱指标及其在浙江省干旱监测分析中的应用[J]. 气象. 2006年02期.

作者简介:邓朝平(1980-)男,汉族,湖南省衡东县人,硕士学位,工程师。从事短时天气预报预警。

上一篇:自动气象站异常数据的审核与处理 下一篇:日常生活中对宠物犬的快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