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精品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28 01:35:14

《会计学》精品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应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创新进行了研讨,以实现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精品课程;会计;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教育应完成的使命。实现人才质量的提高,需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开展研究与创新。笔者结合《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体会,略抒己见,以抛砖引玉。

一、确定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保障《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为保障《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对教学指导思想进行定位,明确“教”与“学”的责任,这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

(一)端正“教”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强教学研究改革的能力

较之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照本宣科的满堂灌来说,现行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业为中心、以培养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为重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筹划设计、组织协调、交流沟通、灵活应变、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树立师生人格平等、学术民主之观念,淡化权威、师尊、自我中心意识。这种破旧立新、富有开拓创造性的活动,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教师本身带有某些“先天”不足。一些教师在上述教学能力上感到力不从心,在观念心态上也颇感不适,而重新转换调适不能一蹴而就,故不免踌躇不前,难以行动。另外一部分教师不思进取,不愿投入。对此应加强教师师德教育,端正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改革的认识,同时需要投入财力和物力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配合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改革的成功,除了教师的付出,学生的积极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面,无视教育对象的最佳教学法是不存在的。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在大学的全面发展提高,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表示了极大的热情,这为教改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妨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观念滞后、认识模糊。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有偏差,受社会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一系列会计类考试的影响,重知识接受轻能力培养;重专业知识技能轻综合素质与能力;重实用操作技能轻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等,对教师开展的研讨课等不感兴趣。这极不利于新型教学法的实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学里“灌输式”教学方法废而不止,也是出于对传统习惯势力的无奈与迁就,学生行动上不予配合或难以配合。

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要获得好的效果,达到既定目标,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积极参与并与教师密切合作。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会计学》课程来说,是一门学科基础课。学生正处于由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的改变时期,提高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十分重要。其次,会计学的许多理论与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调研等等渠道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可提高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从而反作用于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在教改过程中的配合力,推动教学方法研究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会计学》课程是一门受益面较广的学科基础课,所面对的授课对象可能来自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对于经济管理类的相关专业人才来说,具备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分析、评价考核的相关综合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应建立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并举的指导思想,树立能动性的“导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试行,应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教师个性的特点,以及教学课程的特点,体现个性发展的教学思想。笔者认为会计教学可实行以下方法。

(一)逻辑推理教学方法

会计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会计学》课程中涉及的有关会计原则的规范和借贷关系的对应等,学生在学习上容易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思维不活跃,这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很不利。因此,可在教学中采用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思考的学习方法,学得活、学得系统。如《会计学》课程中“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这一十分重要的内容来说,授课中应运用“丁字账”核算程序图推论每一个环节及全过程的核算规律,让学生在了解有关账户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作到融会贯通,避免死记硬背。有关会计知识的传授除了用会计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来分析以外,还可利用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来进行逻辑推理。如会计的四大基本核算前提用数学的时空观加以解释,使得原本在学生看来要死记硬背的条文变得形象起来,加深对会计基本核算前提的理解。

逻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使学生通过推理思考掌握知识,通过会计实务找出理论规律,并利用推理自学扩充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相关知识和我国有关会计理论与实务变革的理解。

(二)“提问、解问、留问”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活跃学生思维,在教学中可采用“提问、解问、留问”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新知识点讲授前,先提出有关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发表他们的意见,然后再由老师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做到教学相长。在每一章节知识讲授完后,针对相关的会计理论和现实研究热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现实有关专业热点的关注,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分析,在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其中一部分问题通过老师辅导学生课后自学研究,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进行解答;而另一部分问题则留给学生暂不作解答,让学生到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找寻答案。如在《会计学》课程中介绍我国的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范时,提出与相关国际惯例比较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学研究,并在后续相关课程学习中得到答案。

采用“提问、解问、留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一个个问题得到解答,加深对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知识及关系的理解,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研究中所获得的有关资料,还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前期准备。

(三)课内外研讨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针对会计专业课中的理论问题,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核算基础选择问题、资产的计价标准选择问题等,在课堂研讨前由教师简要介绍有关知识要点,并提出研讨主题,要求学生通过看教材、参考书和专业杂志等进行研究,按所持观点写出书面小论文,由学生课代表负责主持课堂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对有关会计理论和实务中正在争论的有关观点可不作定论,交由学生自己去作选择。研讨教学不仅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可延伸到课外。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有关的专业研究。

课内外研讨教学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案例教学方法

在《会计学》课程中运用会计案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会计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目的出发,率先推出了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会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法。实验已经证明,会计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

所谓会计案例教学法既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 按照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理论性等原则,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考有关资料采编收集相关教学案例,利用会计模拟实验室等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但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中,应注意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授课对象,合理选择案例,将案例分析与理论讲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物教学和实验教学

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学生大多是从中学升入学习的,他们对会计实务处理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教学可解决此问题。如《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章节,通过展示各类实物的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种类、编制方法的感性认识,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空讲知识,学生无实际认知的弊病。

同时,可以利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实现会计学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会计学的实验教学。这是在课堂讲授课时有限、而课程教学内容增加的情况下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将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同时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把许多诸如数据的、文字的、图片的,甚至是理论的、现象中的环境用形象的、直观的画面来表达,扩大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应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科学运用,若在教学中完全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但同时可能使教师变成一个只放投影,不须作演示的讲解员,学生对某些专业知识在缺乏推理演示下接受,不易真正理解。 因此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应采用适度的多媒体教学,对于一些信息量需求大、感性认识要求高的知识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如《会计学》课程中成本核算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等。通过多媒体将成本计算方法、会计报表等内容加以展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示相关知识要点,使学生在全面、清晰地在感观视觉中掌握教学内容;而对一些要求推理分析的教学要点,则最好采用传统的现场演示方法进行讲授,学生可随着教师的讲授过程进行思维,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祝素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6).

[2] 王薇.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9).

[3] 郭雪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4] 孙涛.会计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的教学改革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01).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财务管理的重点分析 下一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性及其列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