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性及其列报分析

时间:2022-09-23 08:14:26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性及其列报分析

【摘要】 在执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运用在会计实务中遇到了一个实际问题:将已经结平的损益类账户又用来结转计入投资收益,这与一般的会计核算原理相矛盾。文章拟从其形成的过程着手,分析其属性,指出其与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并从报表的列报方式及报表决策有用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不具有用性。

【关键词】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关系; 利润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造就了大量金融工具的运用。但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也伴生了危害性极强的金融风险。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金融工具交易的会计处理,为企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制定了统一标准。但是本文认为,在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具体运用上存在会计浪费问题。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处理及其属性分析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中的当期损益具体来说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初始取得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在后续的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便于举例说明,本文主要针对应用比较普遍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分析。

例1,甲公司某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资料如下:

2008年11月20日,支付价款1 000 000元从二级市场上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 000股,每股价格1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 000元。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后对其无重大影响。

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格为每股12元。

2009年3月30日,甲公司将该股票出售,每股价格13元,扣除相关税费1 400元后,余款存入银行。

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甲公司购入股票时应编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投资收益 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1 000(1)

2008年12月31日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所编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000 (2)

根据分录(2)可知,企业的资产增加了200 000元,企业的营业利润也因此增加了200 000元。但对于企业来说,这并不是真正实现的资产收益,而只是一个表面的数字,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且这种公允价值的变动不会受企业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看出,这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尚未实现的利得。如果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与上述情形相反,则是一种尚未实际发生的损失。

2009年3月30日,公司出售股票时,按现行做法,所编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 298 6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

投资收益98 600 (3)

同时,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200 000元转入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000

贷:投资收益200 000 (4)

分录(3)是反映金融资产转让所实现的价差收益,很容易理解。可为什么还需要把每个月月末已结平了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再用来转入投资收益,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凭空多一个借方发生额?如果在正常的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方发生额表示一次公允价值计量下尚未发生的投资损失。纵观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过程,从最初取得到最后转让,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其取得的增值收益为每股3元。但为了在后续计量中的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该交易性金融资产,于2008年12月31日预先确认一个未实现的投资收益(利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每股2元。这部分未实现的投资收益在2009年3月30日得以实现,故而将其转入真正的投资收益。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下,投资收益是核算准确了,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却出现了问题。

假设在2009年3月30日,甲公司持有一批交易性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按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甲公司应编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000 (5)

结合分录(4)与分录(5)可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发生额为0。但实际情况却是当期应该有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利得20万元。所以,在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既包含了当期真实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包括了当期终止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转回的以前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到会计报表里,也显得内容混乱。另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时反向转回金额的计量也是一个难题。在较少投资的情况下尚可逐一区分,但如果公司同时进行多个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组合持有,那么如何确认原未实现投资利得或未发生投资损失在当期应该转回的金额?用加权平均确定,也只有在发生概率比较均等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单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额才有意义;如果要做到准确,只能通过几乎不会重复使用的无数个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明细账来核算了。但是,花费这么多的会计成本,又能带来多少会计效益呢?而最后,他们在利润表中却并未得到实质性区分!

二、利润表分析

现行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投资收益均属于营业利润的构成项目。下面将现行年度利润表的营业利润部分列示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投资收益的地位是相同的,都构成了企业的营业利润。究其原因,就在于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到转化为“投资收益”时间的短期性,故而在列示时只在项目上加以区分而未在利润指标上加以区分。从其构成内容来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既包含了本期真正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也包含了本期终止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时所转回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

既然外部报表使用者一般不会对未实现和已实现的投资收益加以区分,那么在平时的会计核算中是否还有必要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回为投资收益呢?是不是可以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项目的内容改变为反映真正的本期发生额呢?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从报表决策有用角度来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时,再一次地转回“投资收益”意义不大,分录(4)可以不用编制。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因其投资时间的短暂性,投资者一般不会对其刻意地加以区分。投资者更关注的是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性与可预测性,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收益都不太具持续性。再加上投资收益只是社会剩余财富的再分配,与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无关,所以在处置时硬性地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显得冗余。至于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不会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再结转到投资收益而发生任何改变。

另外,本文还认为,如果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一起分离出来,在利润表内增设一个“主要经营利润”指标,也许更有用。这样的设计理念,既符合会计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这一发展趋势,又便于投资者直接利用企业利润表进行资产盈利能力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会计核算的简化与报表调整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以真实地反映当期真正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其与企业具有持续性和可预测性的收益相分离后,更便于投资者决策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7).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356-359.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1-63.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财务管理的重点分析 下一篇:基于公平理论的纳税不遵从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