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纳税评估在我国的发展

时间:2022-09-27 11:58:02

漫谈纳税评估在我国的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纳税评估的定义、纳税评估在我国的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完善纳税评估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纳税评估问题完善

一、前言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1998年,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纳税申报审核评税办法》中首次出现了审核评税的概念,这是我国纳税评估工作的萌芽,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产物。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要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同时也提出合理划分日常检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工作。2005年,《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出台,标志着我国纳税评估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我国纳税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纳税评估工作在国际社会中已经比较普遍,其最初起源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税务审计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制。但我国的纳税评估工作才刚刚起步,税收征管和纳税监控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纳税评估体系还有待完善。

1、对纳税评估缺乏深入理解

纳税评估在我国的开展的时间有限,配套法律法规滞后,一些地方税务机关对于纳税评估的内涵、作用认识不足,如何开展纳税评估概念模糊,致使纳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更有甚者,将纳税评估与税收稽查混为一谈,纳税评估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更谈不上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

2、纳税评估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三套评估系统同时并行,税政的成品油评估系统、外税的退税评估系统及纳税评估系统,每个体系的岗位设置有很大差别,管理制度也不统一。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纳税评估工作由税收征管员承担,没有设置专职的岗位。税收征管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辖区内企业的日常涉税事宜,其本身的工作繁杂,专业素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有可能导致纳税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对企业提供的帐、表等表面数据的分析对比上,而不能挖掘出经济事项中深层次的涉税问题,评估工作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纳税评估方法有待完善

现行的纳税评估体系是采用的行业内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行业内平均值实际上与企业真实纳税标准有一定差距。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型、企业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流向等诸多因素都对“行业峰值”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之外,部分评估指标计算公式,如综合税负率计算公式、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等指标都存在着漏洞,纳税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结果和开展方向。

三、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纳税评估的宣传推广

纳税评估制度的推广完善首先要求税务机关内部能正确理解纳税评估的含义,充分认识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内部培训考核体制,将纳税评估理念渗透到基层税务机关。在加强内部学习的同时,将纳税评估与纳税辅导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跟踪服务,提高财务人员办税水平,降低企业风险,促进税企双赢。

2、完善纳税评估法律体系

纳税评估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首先应明确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法》中的地位,确定纳税评估为税务稽查的前置程序,使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在金融、信用、会计等相关法律中加强对企业的约束,将纳税评估工作外延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为纳税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3、规范纳税评估工作流程

现阶段纳税评估岗位设置缺乏统一指导,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对于纳税评估工作的理解设置纳税评估岗位,岗位设置不合理,一人多岗或者空岗缺岗现象并存。建议按照纳税评估工作业务流程的需求统一纳税评估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权限。同时,有必要分清楚各环节之间资料传递的步骤、时间限制以及责任,通过讲权责落实到个人来约束各岗位之间的传递和衔接,促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4、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有效的纳税评估应该建立在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料和科学的指标分析基础之上。通过设置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满足对纳税人进行历史背景资料纵向比较、同行业背景资料横向比较、正常及非正常背景资料比较、国内外同类背景资料比较及相关背景资料比较等一系列评估分析的需要。确定纳税评估指标时,除了注重科学性,还应考虑实用性。实用性要求考虑到数据采集的口径和期间变化、采集指标与纳税人纳税能力的相关性、信息的可比性以及行业特点的方面。

5、重视税务师事务所在纳税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纳税评估工作由税务机关负责开展。在税收征管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纳税评估工作的往往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贯彻实施。建议税务机关在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时候,可抽调具有相关资质的税务师事务所参与。一方面,注册税务师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发现更多隐藏在经济活动下的涉税问题;另一方面,借助注册税务师的专业能力,能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节约税务行政成本。

参考文献:

[1]孟庆启.中国税务管理现代化概论[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2]孙玉霞.税收遵从: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陈金钊.法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新.纳税信用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5]郑坚.纳税评估理论与实践[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上一篇:谈论企业财务政策的体系及其择取 下一篇:当前企业会计文化特征与重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