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干部反腐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7 11:40:46

中层干部反腐调研报告

中梗阻,指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因执行主体的中间环节、中层干部出现问题,而导致政令不通、执行不力,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影响党和政府形象,深为人民群众所诟病的现象。“中梗阻”集中表现为中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中梗阻”一方面严重影响行政效能,造成政令不畅,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是科学发展的“绊脚石”。

中层干部的岗位特性是产生“中梗阻”的直接原因。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岗位设置具有任务单一性、职责专业性和工作独立性特点,加之岗位交流比较少,导致其对于某一层面、某一环节的具体事务,拥有完全的裁量权。这样的特性使“小官大腐”等“中梗阻”现象成为可能。

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存在问题是产生“中梗阻”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选人视野不宽阔、岗位设置不合理、选任标准不明确、竞争择优机制缺乏等问题,直接导致大量人才难以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在岗的中层干部则缺乏危机感,履职效能低下。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中出现程序简化、程序颠倒、程序虚化、程序空转等不严格执行制度的情况,任人唯贤异化为任人唯亲。同时,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渠道不通畅、接受监督面比较狭窄,酝酿、推荐、考察、决定等环节封闭运行,干部监督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社会其他方面不知情、难参与,无从监督。临时动议、突击调整、先斩后奏等较为普遍。

理想信念缺失是产生“中梗阻”的内在原因。一些中层干部宗旨意识淡漠,职业操守缺乏,不能正确对待权力、自我和名利,将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关系化,错误地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为了满足贪婪的私欲,不惜,以身试法。

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产生“中梗阻”的重要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思想守旧、缺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落伍、形式主义严重,对中层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严重缺失。一些单位行政负责人不重视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成为行政附庸,基本被排除在中心工作之外,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对中层干部群体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是产生“中梗阻”的外在原因。一些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或因素质欠缺不知为,或因无利可图不愿为,或因得过且过不思为,往往是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履职,对相关中层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坐视不管,放任自流。少数执法人员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牟取私利的工具,知法犯法、助纣为虐,形成“猫鼠联姻”,导致违纪违法中层干部愈发胆大妄为。

增强对中层干部的针对性教育是治理“中梗阻”的重要基础。要紧紧围绕中层干部的岗位特点,认真开展风险教育,提高其“慎独”意识;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促进中层干部依法行政,秉公用权。教育方式要变被动为互动、变阶段为经常,特别是要借助廉政网站、博客、手机短信、BBS等网络反腐新平台,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是治理“中梗阻”的重要保证。基层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单位中心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单位重大决策的参与讨论权、建议权和表决权,对中层干部任免、调动、奖惩的建议权,对中层干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直接向上报告权,切实提高党组织在中层干部中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为党组织约束中层干部创造必要的条件。

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全方位监督是治理“中梗阻”的重要举措。加强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防止出现暗箱操作、任人唯亲等情形;加强对中层干部权力运行环节的监督,让所有行政行为在阳光下运行,避免发生某一领域一手遮天的现象;加强对中层干部财务管理环节的监督,坚持大额度资金使用由集体研究讨论决定,防止中层干部私设“小金库”。建立健全中层干部预警诫勉、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等科学制度,做到主动监督。

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是治理“中梗阻”的重要途径。必须重点结合中层干部的岗位特性和职能特点,积极探索规律、掌握规律、遵循规律,使设计出的制度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从根本上杜绝中层干部钻制度“空子”的现象。要把对中层干部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坚决消除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中的“好人主义”现象,对违反制度行为的,不论贡献多大、资历多深,都要严肃查处。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治理“中梗阻”的重要条件。文化润其内,养德以固本。要注重加强道德的价值导向作用,切实激发中层干部廉洁自律的内生力量,促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法律、法规和廉政准则这些他律性要素转换为自己的内在行为约束。另外,治理“中梗阻”还必须正确把握文化舆论,引导社会广大成员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心理,形成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和参与的文化追求,从根本上疏通“梗阻”现象。

上一篇:基层行政复议工作调研报告 下一篇: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