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润繁花满枝

时间:2022-09-27 11:08:56

“用爱心编织未来的梦”――这是佳木斯市主管文教副市长谭灵芝2009年12月24日视察十三实验学校时的题词。

这所响誉三江平原的首批省级标准化学校位于风景怡人的松花江畔,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紧密携手。走进十三实验学校感受她的点点滴滴。一股不断奔涌的力量和焕发的勃勃生机让人感叹不已。她的前身是向阳中学,她由公办私助的形式转为完全公办,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普通到独特,由平凡到辉煌的坎坷之路。2010年1月,她接收了解放小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几年学校力争办成有社会知名度、信任度和影响力的九年一贯制中小学一条龙特色学校。

现任佳木斯十三实验学校校长是省首批专家型校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第六届十佳公仆、获市政府特殊津贴、市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等六家新闻单位评选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她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先后任五中教学副校长,七中校长,十六中校长。这位专家型教育学者,依据十三实验学校的实际,带领学校领导集体绘制了宏伟的三年发展规划蓝图,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学、有所得、有所长,都有成就感”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

为了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保质量。十三实验学校在国家、省、市规定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立足校情、教情、生情,本着制度管理与人性管理相结合。规范管理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有形管理与无形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引导、规范、激励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重新编制了《学校管理创新手册》,使学校管理能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实现学校工作整体最优化。

《论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老子有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十三实验人的管理创新也在“和”与“细”上下足了工夫。

和煦春风吹满校园和谐管理促进发展

1.营造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

宽阔整洁的校园由参天的翠杨绿柳环抱,门前繁花似锦,平坦的操场及附设的运动、健身设施无不让人感受到优雅和谐的气息。

走进学校的正厅,“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大型壁语,“仁、义、礼、智、信”的至圣哲言会让你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为了营造特色博爱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教学楼每个走廊墙壁都设置了博爱宣传阵地,教学楼每个楼层一个主题。一楼是传统文化教育系列展板,二楼是博爱教育活动系列展板。三楼是学生作品系列展板,每个楼梯口设置了博爱教育名言专板;每个班级的门前都悬挂自主设计的博爱主题班训,教室内设置班级博爱宣传栏:建立了信息化校园博爱教育网。为每个班级的教室都安装了宽带、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开设博爱教育专题专页,使各学年、班级形成互动,丰富了博爱教育形式和内容。

2.打造务实、创新的干部队伍

校长抓班子、带队伍,提出了二十字的工作方针:“科学决策,精心设计,注重细节、落实到位,效果突出”。重新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严肃了各项工作纪律。学校在三名德育干部升迁调出的情况下,经过一年的打造,组建、培养和锻炼了一只思想道德过硬、民主科学意识强、组织协调能力好、年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干部队伍。通过每周的工作例会,以会代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牵连工作协调一致,重点工作团结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力求新、精、细、实。树立了领导的威信,赢得了老师的拥护。

3.锤炼合作、创新的师资队伍

(1)以教研组为单位打造名优教师团队

语文教研组在全市“杯”赛课中夺得“全市语文教研基地”的称号以来,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在基地验收时,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以创新合作的精神,再一次以全市第一的佳绩成功地保住了基地。并向全市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汇报和展示,备受关注和好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语文组为龙头开展的主题教研开放日活动,引领各教研组工作上了大台阶。学校利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引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与思考,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发挥名师的帮带引领作用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高品位、有特色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名优教师,形成有档次的骨干师资队伍。造就一支老中青结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同时又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名师。学校注重对师德、师学、师能方面的培养。打造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以体育教研组组长隋志军为代表的国家级骨干教师,英语教研组组长徐威为代表的省级学科教学能手,以邵冬梅为代表的市科研骨干。以朴顺梅为代表的全国“创新写作”优秀实验教师,以毕胜双为代表的市级优秀班主任,以一大批年轻教师为代表的市“杯”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这些教师很好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他们无私奉献,诲人不倦,辛勤耕耘,桃李芬芳。

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带出了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形成了良好的教风,教师敬业、爱生、博学、开拓以其榜样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形成了勤思、善问、诚信、进取的良好学风,进而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良好的“三风”建设,使整个学校形成了上下通力协作,师生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整个校园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干群之间、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透射出校园文化的“静与和谐之美”。

细雨润物悄然无声细节管理注满深情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十三实验学校注重精、细、实和人性化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才使学校具有了极强的竞争力和无穷的魅力。

1.让教师的人文素养在每一个细节中提高

(1)与经典同行,塑高尚师魂

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三年发展规划,以国学培育学校特色,以国学丰厚师生素养。

(2)从“一”做起,教师管理重细节

学校要求教师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人手,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不走过场。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力求环环相扣,扎实推进。学校平时的教学工作检查坚持定期检查与随堂抽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提醒和整改。

伴随着科学的细致管理,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每学年由2-3个迅速增加到70%左右,师生关系出现了前所没有的和谐局面,师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增加。

(3)送温暖、送健康,家的感觉真好

学校的关爱让冬日的校园变得更加温暖。关注细节让学校真正成为了“主人

之家、发展之家、健康之家和爱心之家”。

2.让“博爱”在德育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

我校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为办学理念,力求通过辛勤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长、都有成就感。让学生在每一天的活动中学会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生命。

(1)别具一格又意义深远的升旗仪式

2010年9月6日清晨。佳木斯十三实验学校全体师生整齐列队,服装统一,在学校操场隆重举行了“师生情”庆祝教师节主题升旗仪式。本次活动比以往有所创新,由校优秀班主任及骨干教师担任升护旗手,将五星红旗在全校师生嘹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一首由师生共同朗诵的《师生情》,表达了教师甘为人梯、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及学生24活力2011・6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本次活动使同学们都接受了一次“尊师重教”的精神洗礼,更明白了在老师心中。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每次成功,永远都是最感动、最珍贵的。同时,也让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身上责任的光荣和重大,鼓励教师们在工作中孜孜不倦地追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学校利用每周升旗仪式的良好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师长等德育内容的序列教育。

(2)校徽虽小我做主

为了培养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组织开展让学生自主设计校徽活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全校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献计献策,一幅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具有时代感的校徽设计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本次比赛是一次完全由学生独立构思、设计、绘画的创意大比拼,同学们用不同的图案描绘相同的美丽校园,最后入围的八年二班刘雨鑫同学说:“校徽采用绿色为主色调,象征学校百年树人的精神与理念,也代表学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标志中三条向上的曲线象征打开的书本,也象征学习的海洋。13的变形图案,既代表十三实验学校,又抽象成风帆图样,与下面的曲,线配合,象征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如乘风破浪般勇往直前。13字型又似大写的英文B,字母B是‘博’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心’的造型体现出学校博爱教育特色。全体师生用热心、真心、爱心共建生命绿洲,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迎难而上,勇立潮头。”校徽虽小,却激起了学生们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3)体育节、艺术节系列活动,德育工作见实效

一年来,体育节、艺术节一系列活动使“让每个学生有所学、有所得、有所长,都有成就感”的办学理念得到充分的落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为目标,努力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始终弥漫着体育竞赛和艺术文化的气息。

走到五楼舞蹈室,你会看到优美的舞步翩跹。婀娜曼妙的舞姿酷炫青春风采。来到四楼的美术工作室,你会闻到墨香四溢,真草隶篆,个个起笔有珠玑。精彩素描,粉墨山水,人人挥毫成锦绣。秋季的运动场,大型课间操比赛和“比耐力、比意志、比团队精神”的跑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你心潮澎湃。空前的规模和气氛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方展示自我的舞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体育节、艺术节既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真正让每一个学生爱艺术、爱自己,都有了成就感。

(4)小参与铸就大爱心

爱是和风,爱是细雨,她催生了绿芽,催开了花蕊。

学校首创博爱教育园以来,累计资助了500多名学生,使之成为开展教育的坚实阵地。在实施博爱教育中,打造了常年组织开展“每日节约一角钱”、“心语驿站”促心育、“一帮一”助学、“三个净化”热爱家乡实践、与儿童福利院和农村共建校“心连心”、“感恩之心”主题班团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用心灵感化心灵,于细微处感悟博爱的胸怀。

在参加由团市委组织的“迎91周年,五四青年健康走”活动、参加佳木斯第九届“五八”万人献爱心暨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大型公益走活动、在校园内开展了火灾消防演练活动等各项活动都体现师生们一种博爱炽热之情。

2009年12月24日。市政府谭灵芝副市长在市教育局于庆澎副局长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十三中学视察工作,谭副市长一行分别视察了校园餐厅、生理化实验室、微机室、电教室、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荣誉展室、卫生室、博爱教育园。视察结束后谭副市长非常高兴地为我校题词:“用爱心编织未来的梦”,寄托了市领导对我校全体教师的殷切希望。

海尔的管理层常说一句话:“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小的环节,放任的最后结果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十三实验学校正是把博爱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小细节中,才做到了点点凝甘露,滴滴润心田。

姹紫嫣红繁华满树曲曲折折一路欢歌

以人为本,和衷共济,锤炼细节,十三实验学校在管理创新中展示人性魅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有的博爱文化底蕴使学生文明懂礼,严格的日常规范使学生大方得体、质朴乐观,温馨的心语驿站(心理咨询室)帮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每学期学校设立20多个奖励项目,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以特色求质量,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创品牌。在创新管理的道路上,姹紫嫣红繁华满树曲曲折折一路欢歌,十三实验学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办成让家长放心、学生开心、教师舒心、社会称心的百姓满意学校。

上一篇:逆风而行香飘天府 下一篇:关于提升审计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