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价值流

时间:2022-09-27 11:00:06

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价值流

[摘 要]近年来对营销模式、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营销学的内涵。但是这些研究往往以关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为主要内容,对相关理论的提炼或研究比较少。人们对营销学的实质的理解需要提升,进一步明确营销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营销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本文以价值流概念释义营销学研究对象,以价值流最大化明确营销管理目标,在营销学成熟的理论基础上,给出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价值;价值流;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38-03

营销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系统科学,是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理论。从营销学诞生以来,不乏代表性的定义,告知我们营销学是什么。但是对营销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营销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营销学的实质是什么依然需要更加明确的表述和提升,这也是诸多营销学者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正是基于这点而展开研究:在成熟的营销理论基础之上,以价值流的概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便更清晰地认识营销管理的本质及研究对象。

1 关于营销学本质的探讨

营销学作为管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历经萌芽期、发展期、革命期而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为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发展、竞争提供理论依据。

在营销学的发展历程中,不乏对营销学本质的探讨。不同时代、不同学派间也存在着不同的视角。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定义委员会于 1985 年对市场营销所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这一定义较1960年的定义的进步之处在于完整阐述了营销活动过程的起始点,将产品概念扩大到包含服务与创意,并且强调了交换过程。McCarthy也曾对市场营销进行定义:“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它将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直接引向消费者或使用者以便满足顾客需求及实现公司利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或人类需要,实现社会目标。”这一定义说明:市场营销活动是在产品生产活动结束时开始的,中间经过一系列经营销售活动,最终将商品转到用户。这个定义的进步之处在于它强调营销的目标是通过满足顾客需求实现公司利润,并从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引出了宏观营销(Macro Marketing)的思想。

Philip Kotler在《市场营销原理》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营销的价值导向,将“价值”这一营销学的核心概念提炼出来。

营销学发展至今,无论认为营销是一种过程,还是一项企业职能,抑或是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都只是由于不同角度的表述。营销学的本质与核心并不会因为外在视角不同而改变,因此,对市场营销本质的探索与概括是必要的。

2 管理学科中以“流”抽象的核心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研究学习的时候往往被分为许多核心课程进行,这种分类是基于人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和习惯而决定的,但并不意味着各门课程由于这种分类而被割裂,如图1所示。

在管理学科中,许多的核心课程都可以被归纳为对“流”的研究和管理。例如:

生产运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OM)是指对企业生产/服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生产运作(Operations)作为企业运行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是指“将一系列的输入按照特定的要求转化为一定输出的过程”。而企业这种“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正是依靠广义的物流(Logistics)得以实现,内向物流、生产物流和外向物流对应着企业的这一活动过程。因此,对企业进行生产动作管理的实质即是对物流的管理。

在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中,对信息系统有这样的阐述:“对任何一个系统来说,其内部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任何一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由信息流构成的整体上的系统,即信息系统……管理活动中流动的是信息,从输入、处理到输出形成系统的是信息流。”可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质即是对信息流的管理。

财务与会计(Finance & Accounting,F&A)指 “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赢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财务会计的实质是对资本流/资金流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gement,HRM)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即是对人才流、知识流、智力流的管理。

Davenport 和 Prusak对知识所下的定义就是:“知识是一种像流体一样具有流动性的物质……”Tony Proctor在《管理创新》一书中还曾提到“连续的观念流”(Flow of Ideas)的概念。

综上,这些流的概念正是各学科的核心内容。相应地,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对象正是“价值流”,而营销管理的实质就是价值流管理,如下表所示。

3 营销管理的研究对象――价值流

价值的创造与传递是经济运行内在的基本过程,对价值流的抽象思考其实很早就已出现,一些著名学者的论著中也渗透了这种思想,见Porter,Kotler,Jones等人的研究。Kotler就曾以美国Levis公司(Levis Strauss & Company)为例展现价值流概貌。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具体来讲,市场营销学主要研究作为卖主的企业如何在动态的市场上有效地管理其与买主的交换过程和交换关系及相关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营销活动存在的意义在于让买卖活动过程更好更快,营销学研究的内容就是如何让这一过程更好更快。进一步抽象,营销所关注的是整个系统中价值流动的情况,即让价值更好更快地流动至最终消费者手中,引入价值流的概念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营销学研究对象,如图2所示。

图2 营销价值活动

营销的本质是价值,营销管理的对象是价值流。营销学中的价值流是以顾客价值为出发点,以利益相关者价值为基础,描述价值从源头到终点的运动过程的概念。价值流是对价值在营销活动中流动传递的抽象表述。

虽然营销学中的价值是抽象表述,并不具备物理性质,但“流”的概念的引入使我们可以赋予价值活动以物理性质,同“商流”、“信息流”一样,价值流的状况可以运用物理性质进行表述。可以将价值流直观地想象成沿着营销组织管道(Pipe Line)流动的水流,那么它就有了粗细、方向和速度,影响价值流流量是管径的粗细、管壁的阻尼、流的速度。当“管道”中某一节点阻力大了,流速慢了,流量小了,那么其他节点都会流速慢了,流量小了;当流本身动力不足,流速减缓,同时间内流量也变小;当其中的一段堵塞或断裂,那么整个价值流也就流不动了。 4 结论与展望

价值流虽然是已存在的学术概念,但并没有被系统地应用于营销学。本文以价值流解释市场营销的内涵,以价值流思想为基础的价值流最大化释义营销管理的目标,“价值流”概念的提出能够进一步明确营销学的实质,统合宏观营销与微观营销,形成一个较完善的营销概念体系。从价值流的观点出发,不仅要使直接目标顾客的价值实现与最大化,还要保证宏观营销中的各个环节及相关利益者的价值实现与最大化。

价值流不但是统合宏微观营销新的研究体系和概念框架,还是一种哲学理念。在价值流的思想中蕴涵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以及“和”等思想,值得营销学工作者们进一步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苏亚民.现代营销学 [M].4版.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2]麦卡锡•E.J.基础市场营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美]科特勒,等.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M].何志毅,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马士华,林勇.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彭澎,等.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械工业出版社,2003.

[6]尹莉.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7]杜文艳.浅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17).

[8]李凤云.基于新型企业观的知识流管理[J].中国质量,2002(2).

[9]Davenport Thomas H.,Prusak Laurence.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10]Proctor Tony.The essence of management creativity[M].Prentice Hall,1995.

[11]Porter 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12]Kotler P.Marketing management[M].The Millennium Edition.Prentice Hall.

[13]Jones D.,Hines P.and Rich N.Lean log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27(3/4):153173.

[14]Kotler P.,Armstrong G.Principles of marketing(2nd European edition)[M].Prentice Hall Europe,1999.

[基金项目]本文受东华大学博士论文创新基金资助(11D10814)。

[作者简介]张爱甜(1984―),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顾庆良(194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和产业经济学。

上一篇:浅谈激励制度下的企业发展 下一篇:企业终端促销之差异性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