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

时间:2022-09-27 10:52:20

育才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

摘 要:语文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要不断更新观念,学生要适应新课程学会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提高。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必须掌握新的课程,在课程改革中紧跟时代的脉搏,要求学生学会操作技巧,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师;学生;育才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当前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改革,就必须对过去的课堂活动方法进行重新审视,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正确认识学生的地位,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下面,笔者就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立足教材,形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运用教材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会和掌握语文的各方面知识,形成运用语文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了”,还在于使学生“会学了”。在教学实践中,我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本身就是给人以快乐和享受,如果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之时,能很好地利用“愉悦性”“可欣赏性”这一特点,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那么他们的创新灵感将很容易被激发。

三、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活动必须实现的标准,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导和约束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范围和程度,明确应该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来实现目标,预计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还要学会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进行科学分析,以使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并要学会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评价。总之,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要准确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1)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关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它表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不能把三个维度分割开来,要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能人为地进行分割,不能把三维目标作为教学过程中互不相关的三个方面,只有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关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加以运用,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2)合理使用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按照《课程标准》严格执行,不但要掌握课程的总要求,还必须创造性地对目标进行分解,不允许把课程目标摘抄到教案本上,对《课程标准》要认真研究,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允许照本宣科,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知识教学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结合,要根据总目标安排学段目标然后再细化为课时目标,做到层次分明,逐步加以落实。所以,每一位教师要牢固掌握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明确每一篇课文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哪些知识要详讲,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所有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不但要明确本年级的课程目标,还要明确其他年级的课程目标,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以后,教师要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不可一味教课而不看学生学得会不会,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目标及时加以调整。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课前备课中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发生,属于突发事件,教师要随机应变,把突发事件引导到教学活动中和实现教学目标上,当然这需要教育的智慧。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再及时总结,达成共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教师只有对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逐步实施,我们语文教学也在找寻着自己的方式,并设法让学生养成善于探究的习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有多少学生在自愿地学、自主地学,只有当学生养成善于探究的习惯,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材、学生与环境、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密切相关联。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立足教材,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通过教师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内容;通过师生的互动,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努力超越经验的世界,探索未知的精神领域,从而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刘洪.教材・教师・学生[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9).

[2]母丹.放眼看“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J].中学课程辅导,2012(20).

上一篇: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计算机人才 下一篇: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快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