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研究

时间:2022-09-27 10:46:19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小儿川崎病患者60例,按照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观察组)30例、常规护理组(对照组)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00% vs 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0.00% vs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川崎病; 小儿;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XIE Xin-q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6):072-07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reference valu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Method: 60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routine nursing group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100% vs 93.33%)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but the cure rate (90.00% vs 60.00%)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 Childr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Yuexiu District Children’s Hospital of Guangzhou, Guangzhou 5100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6.024

川崎病是临床常见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病理变化特征为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小儿川崎病患者60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儿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知情、配合。按照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综合护理干预组(观察组)30例、常规护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0.5~5岁,平均(2.63±0.34)岁;病程3~10 d,平均(4.21±1.15)d。对照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0.5~5岁,平均(2.71±0.39)岁;病程4~10 d,平均(4.32±1.19)d。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家长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及治疗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 向患儿陪护家长或监护人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包括川崎病相关知识及诊疗情况(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预期疗效等)进行宣教,提高患儿家长对本病的正确认识,以缓解其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指导患儿家长掌握正确的患儿护理方法,如口唇护理、皮肤护理及发热护理等,并反复嘱咐患儿家长严格遵医嘱施护及服药等,切勿擅自更改,以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1.2.2 心理护理 充分关注患儿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变化,主动与患儿接触,以亲切、和蔼、友善的态度与患儿沟通,多予以语言或肢体表扬或复位等,以获得患儿的依赖感与信任感,消除其恐惧及担忧等,从而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主诉并讲解相关知识,耐心解答其疑问,消除其紧张、烦躁、焦虑及恐惧等负性情绪,争取其理解与配合。告知患儿家长,在发现患儿出现胸闷、头晕、心悸、乏力、哭闹、呕吐、出冷汗及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处理措施。

1.2.3 临床治疗护理 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及体质等,严格遵医嘱予以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密切观察用药期间反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面色、心律及心率等变化,以便及时评估临床预后及病情变化等。对于静脉输液者,尽量选择输液泵给药,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调整,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1.2.4 饮食护理 川崎病患儿由于发热、乏力及口腔不适等,多存在食欲不振或不肯进食等症状,可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流质饮食或者半流质饮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患儿的喜好调整饮食种类,遵循少量多餐、饮食温凉的原则,如患儿无法自行近视则予以耐心喂食。

1.2.5 并发症预防护理 患儿予以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尽量避免患儿哭闹或剧烈活动,维持病房安静舒适、通风良好,预防冠状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对于体温>38.5 ℃者予以物理降温,如效果不佳再予以药物降温。加强皮肤黏膜护理,勤修剪患儿的指甲,避免患儿擦伤或抓伤皮肤,发现半脱痂皮及时予以修整,嘱患儿家属切勿强行斯脱,避免诱发出血或感染。维持皮肤清洁干燥,内衣裤应每天更换,便后均以温水擦洗臀部,并维持床单元平整,预防皮肤损伤或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天3次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增加患儿饮水量,对年长患儿嘱其饮食前后漱口,确保口腔清洁湿润。对于口腔溃疡者,予以硝酸甘油局部涂抹,以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死)发生情况;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川崎病认知程度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评分,包括基础概念、主要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手段、家庭护理5方面,各2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采用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住院环境、健康教育、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3 d内川崎病症状如皮疹、高热、口腔黏膜出血、淋巴结肿大、冠脉扩张、肝肾功能异常等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3 d内80%的症状消退或显著减轻;有效:治疗1周内80%的症状消退或减轻;无效: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治愈+显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2.2 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家长川崎病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川崎病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川崎病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冠状动脉损害,这也是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增加成年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主要因素[4-7]。据相关研究表明,发热持续时间长短、患儿的年龄、临床治疗方法及病程等均是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8-12]。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充分结合患儿的病情需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重大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陈淑青[13]对川崎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性治疗过程中,配合丙种球蛋白用药护理、感染预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及心血管系统护理等综合护理,治愈率达100%,无并发症发生。认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预防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及临床诊疗护理措施的正确认识,缓解其心理及精神压力,并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度,改善临床预后[14-15];针对性临床治疗护理有利于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及临床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并可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病情变化,预防不良临床预后的发生;良好的饮食护理则可提高患儿的营养状态,促进机体免疫的提高及病情康复;并发症预防护理则可预防各项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16]。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的治愈率达90.00%,较对照组的60.00%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较对照组的20.00%显著降低,且干预后患儿家长对川崎病知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与傅岳萍[17]报道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愈率、提高患儿家长对川崎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川崎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备,徐宗秀.以川崎病为首发症状重症药疹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07-1508.

[2] 陈静华.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41-143.

[3] 马新华.川崎病患儿的用药护理[J].护理杂志,2013,30(12):46-47,59.

[4] 冯丽燕,徐红艳.小儿川崎病的分期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139-140,145.

[5] 邵莹,解春红,魏林琳等.川崎病合并肠道损伤的早期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50-1152.

[6] 杨召婷.川崎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25):3160,3179.

[7] 刘红艳.追踪延伸护理服务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56-57.

[8] 梁琪,田玉菊,崔燕,等.延续护理干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195-196.

[9] 夏蓓南.集束化护理与传统护理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8):938-940.

[10] 胡蓁,戎艳鸣,莫爱媛,等.重症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观察与随访[J].上海护理,2013,13(4):49-51.

[11] 牛倩,赵小燕,王婧,等.川崎病患儿46例优质化护理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4):512-513.

[12] 张双玲.综合性护理方式对川崎病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214-215.

[13] 陈淑青.追踪延伸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川崎病患儿中的效果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6):2464-2465.

[14] 顾群.小儿川崎病28例护理措施和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2):98-99.

[15] 陈咏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2):150-151.

[16] 高树英,李新爱,李瑞燕,等.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相关性探讨[J].山东医药,2014,54(10):66-67.

[17] 傅岳萍.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健康研究,2014,34(2):230-231.

(收稿日期:2015-09-25) (本文编辑:蔡元元)

上一篇: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微课基础上的高中英语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