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来 从地摊商贩到千万富翁

时间:2022-09-27 10:43:31

23年前,一个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囊,闯入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莫测的未来,一无所有的他胼手胝足,砥砺奋斗。

23年后,他资产上千万,已是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完成了从一个小摊贩到企业家的过渡。他批发的各种文化用品、印花贴纸、圣诞礼品及各种纸塑产品不仅受到国内用户的欢迎,而且销往中东、印度、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就是义乌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王青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今年47岁的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热情真诚,话虽不多,却不乏精明。笨拙的握笔姿势,端正有力地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他的名字。才读了两年小学的王青来,十多年来,用他的勤奋“调度”着精明,生意越做越大。

王青来是椒江洪家人,8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人世,是母亲一手将他拉扯大的,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不到两年小学的他便被迫辍学。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王青来很是感慨:“每天都在为生存挣扎着,吃了早饭,往往中饭还不知道有没有着落。”王青来告诉记者,10岁的时候,他就能上山砍柴、下河摸鱼了,他知道母亲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并不容易。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青来说,十多岁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打零工补贴家用。虽小学没有毕业,但他这人还是挺聪明的。坏了的收音机、坏了的电视机在他手里很快分解后,被重新拼凑回去,又“复活”了。在他23岁的时候,村里把唯一一辆拖拉机交给了他管理。

“当过厂长,办过家庭作坊,努力尝试着使自己能赚到更多的钱。”王青来告诉记者,自从结婚后欠下了6000元的外债,光每年的“三分利息”就够他一年的收入,他开始不安分起来。“树挪死,人挪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一定要闯出去。”

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王青来下定了决心。卷着铺盖,扛着一大袋自家加工的纽扣,1989年,王青来到了义乌开始他的“闯市场”生涯。“以前只是把加工好的纽扣卖到义乌来,现在我自己就在义乌卖。”王青来告诉记者,白天他摆地摊卖纽扣,晚上就和老婆挤在又阴又潮的出租房里。那时候,起五更、爬半夜,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赚钱”。

人虽辛苦,钱却赚到了,那时一趟进货销售下来竟有四五百元的利润。

王青来至今记得,第一次从义乌坐火车去广州进文化用品时是站着去的,36小时下来还能马不停蹄赶往石狮进货。那次他带着2500元钱,装在长筒丝袜里,缠在腰间以防小偷。货进来后一个星期就销光了,于是第二个星期又来,就这样,每个月他都要跑三四趟广州。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半前他回家过春节时,骑摩托车和大货车相碰,被送往椒江人民医院抢救了一天一夜才苏醒,不但医药费花了3万多,还在家躺了半年;更让他感到懊丧的是,这次车祸不仅把原来的业务关系丢了大半,就连身体也不如从前了。好在这一切他都挺过来了。

后来义乌市场升级,作为一个外地商贩,当地政府还是挺照顾他们的,花了很少的本钱,在义乌的篁园市场,王青来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

生意火了,口袋也鼓起来了,在义乌的两年,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个5万元。“夜里攥着5万元的存折,我翻来覆去一晚上没有睡着,这5万元,我要把它变成50万、500万……”

美酒一定会有的

王青来挣到钱了,他说自己永远感谢那位给他带来财富的台湾商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笑称自己的记忆力出奇得好,尤其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和事情,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1995年7月的一个下午,王青来拎着一个陈旧的尼龙编织袋顶着烈日一路小跑3公里到了义乌火车站,终于赶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火车上人挤着人,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汗水散发的咸腥味,王青来把编织袋紧紧抱在怀里,里面有求爷爷、告奶奶,费尽口舌以三分利借的5万元钱。前两天,他接到广州大批发商郑孝彪的电话,说一个台湾老板有一个货柜的文化用品出售,开价30万元,义乌几位有实力的大老板已来谈了几次没成功。也难怪,一般货柜是15万元,台湾老板却咬定30万不松口,并要现金支付。

马上就要到教师节了,教师贺卡应该大有销路。可摸摸编织袋里的仅有的5万元家当,他又有点忐忑不安了。他索性钻进乘客座椅底下,把编织袋当枕头。不敢睡去。5万元,50叠拾元币,这是一笔巨款啊!

突然他想起,这一天正是自己35岁的生日。他从乘客座椅底下爬出来,到茶室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开水,因车祸留下疤痕的脸庞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出几分刚毅,也透出几许英俊,看着车窗外远处移动的都市灯火,他慢慢地举起杯,喃喃自语:“祝生日快乐!面包一定会有的,美酒也一定会有的,因为我是王青来,因为我永远不会被失败所击倒。”

如今谈及那夜在火车上的领悟和以白开水代酒为自己祝寿之事,王青来还是十分动情,他说:“这杯水比任何酒都更珍贵,它是我一生都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

在文化产业中学做人

王青来想到老母亲为替他借到做生意的本钱,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唉,什么时候挣笔大钱给老母亲过个大寿就好了。

他侧了侧身,闭着眼睛任思绪飞扬,发现自己尽管没有挣到多少钱,却拥有很多财富:一个含辛茹苦天天替他守摊的妻子、一个聪明的儿子,有广州供货商和义乌商界的朋友,在他们中有诚实守信的美名,有商界摸爬滚打的经验,有吃苦耐劳的本性,有发奋图强的雄心,难道拥有这些还不够吗?难道拥有这些还不能走向成功吗?他渐渐地又有了勇气。

和台湾老板的谈判是艰难的,王青来最终说服了台湾老板,用5万元的定金和广州老板郑孝彪的信用担保,赶在9月初把货柜发到了义乌。1000多种新颖的贺卡和学生学习用品轰动了文化用品市场,平均进货成本三毛八,卖到了五毛至2元,王青来一下子挣了近40万元。台湾老板从此成了他的朋友,为他介绍了七八个长期的香港台湾供应商,王青来成为他们在义乌的总。王青来从他们那里批发的货物每年都达3500万元。现在每天都有500多家批发商来他这里进货,所有的货物款项都是通过网上银行运作,他再也不用东跑西颠了。

王青来说他是个胆子比较大的人,也是个比较自信的人。从那时起,王青来的文化用品生意出奇地好了起来。他说:“我喜欢和老师、学生、有文化的人打交道,与其他场合的生意人相比,这里的人多数更真诚。而且,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能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做人的道理。”

靠着以诚待人、诚信经营,精明的王青来从地摊小贩到经营商,再到如今产品远销到了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文化用品公司的董事长。创业近二十多年,王青来出色地经营着自己的人生,从一身债务到资产千万,创业让王青来也成就了自己。(编辑/俞晓兰)

上一篇:吴海:乐为桔子酒店当“流寇” 下一篇: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教学工厂”对我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