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训练课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思考

时间:2022-09-27 10:22:15

读写训练课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思考

【摘要】一节读写训练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从中体会到,在一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如何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读写训练课中,让我们思考的东西很多,例如读和写的时间分配、优秀作品的展示方法、多媒体的运用等等。但本文主要的着重点在于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

【关键词】读写训练课 课堂活动 角色转换

在今年的暑期鼓楼区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班主任给大家展示了一节参评的读写训练课,由俞小卫老师执教。读写训练课是南京市教研室近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课型。给学生进行大量的输入,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的输出。但这种课型比较新颖,之前尝试的教师不多,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完成一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又要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非易事。俞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开头的导入到最后的总结,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进行的。教师在这节课中主要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监督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俞老师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在活动中,真正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这节课阅读材料是关于一个86岁老太太,坚持学习,完成大学学业,最终在随梦中逝去的故事。俞老师用6个步骤完成了读写训练的任务:

Step1:Lead-in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school life to introduce the relevant writing topic.

(导入以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图片入手,自然引出话题。开宗明义,交代了本课要完成的任务)

Step2:Skimming

Skim the passage in given time to grasp the theme and identify what life is: Life is a being,and life is a journey. Then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further comprehension of the material.

(对课文的理解部分,俞老师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把握更加扎实。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了课文内容,并提炼出文章的主旨菁华:Life is a being with some regrets,but life is also a journey that we need make unregretful.生活本身充满遗憾,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人生无悔。如何做?像文章的主人公Rose那样,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Step3:Chunk learning

Underline the new words and explain some difficult language points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details of the passage better.

(此部分是对课文理解的配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Step4:Preparations for writing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nd some words from the material.This part is designed for the students to be prepared for writing.

(此部分是一个过渡阶段,为后面的写作做铺垫。)

Step5: Writing

Give them the writing topic: How to make our school life unregretful.Then give them specific instructions: 50-60 words,time limit,choose the given words and phrases.

During this period,the students first check their works among themselves.Next,the teacher will ask some of them to show some good writing,check and evaluate.

(这是在前面充分输入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的一个输出过程,也是本节课的出彩之处。有了前面的准备,俞老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在这一阶段,每个同学都有话可写,而且老师的指示明确,学生在写完之后,又进行了自评、互评。教师在此过程中成为了旁观者、协助者。

Step6:Summary and Homework

1.Sum up what has been learned in the period.

2.Finish and polish the writing.

3.Recite the last paragraph,

(笔者认为,每一节课的结尾都应该有一个小结。这样,学生会再次回忆起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也符合艾宾浩斯记忆的理论。而传统的教学,教师更多的是自己总结,俞老师这节课让学生自己站起来,总结回忆本节课内容,实际效果反而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下面,笔者将对本节课中四个环节进行剖析,从中体会在读写训练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一、写前阅读

俞老师在阅读的导入部分先在屏幕上呈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一起朗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然后,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主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挖掘出了文本的内涵。

通过图片关于School life的展示逐步过渡到文章的主题Life.在写前读,俞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一个是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二是分析重点内容即Rose的演讲主要内容。三个问题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问题是文章中直接可以找到答案,属于低层次问题,由班级中等偏下的同学回答,这个机会留给了平时想学好英语又觉得英语比较难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这个问题可以补偿他们平时学习的语言习得性无助;第二个问题是概况性问题,由中等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俞老师又通过继续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可以描述Rose品质的其他词汇,丰富和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主人公Rose的了解和理解;第三个问题是一个难度较高的开放式问题。由英语学习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回答。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了Rose的原文,俞老师呈现的问题的答案是经过对原文本总结而来的,并且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诵读,给足了学生时间内化答案。对于文章理解的重难点,俞老师采用了学生朗读感悟的方式在paraphrase中进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分析与感悟]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俞老师的课前亮标,让学生在活动前就了解了当堂课要完成的任务,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

二、写前准备

俞老师在实施这一活动是为了下一步的writing作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帮助学生扫清单词障碍,他设计了单词讲解的环节。但与以往的课不同,俞老师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让学生自己找出文章当中对理解有碍的单词和词组,并且在黑板上列出来,然后由另外一组的学生进行解答。在教师自己列出的单词讲解环节,该老师用的是图片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单选题。

[分析与感悟]

从这个教学活动中不难看出,一方面,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扫清了生词障碍;另一方面学生会逐渐关注词根词缀对于生词的理解,从而建立词根词缀记忆单词的词汇学习策略。

依笔者看来,俞老师在此活动中的角色是一个导学者。所谓导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指导及辅导学生完成学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只有喜欢、爱好,学生才会自觉投身学习活动。因此,一节课的活动设计就要突出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就是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研究。

三、写作过程

构建了词汇和短语基础之后,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关注学生遇到的困难,在教室中巡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障碍,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写作和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完成了写作任务,体验和获得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感。俞老师原先布置的写作任务是70到80词,但实际操作时发现,该要求对学生而言过高了,因此本节课他作了修改,把学生要写的词数控制在50到60之间。

[分析与感悟]

《新课标》关于英语写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高中生能够使用一定的词汇及句型,清楚连贯的传递信息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准确运用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的能力,从遣词造句,撰写段落到谋篇布局。所以这时的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监控者、帮助者。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公开课应该热热闹闹,如果出现冷场,会让听课者感觉索然无趣。但高效的英语课堂就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活动的同时让学生有所收获。

四、写后展示

因为学生是围坐自然分成了学习小组,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写作结束后,学生开始互相纠错,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但是显然学生对于自己的习作没有信心,所以没有非常积极的主动站起来读自己的文章。这个是教师课前没有想到的,于是教师临时改变原先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推荐同组比较好的文章朗读。教师仔细聆听了三个学生的文章,然后都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最后指出其遣词造句上的问题。既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勇气和积极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后在实物投影上向全体同学展示了修改过的学生习作。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之下,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了比照,在对比中锻炼了写作能力。

[分析与感悟]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思考、讨论、表达。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启发、补充,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最佳组合,达到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合作中得以提高。在写作呈现过程中应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启示]

诚然,俞老师的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例如阅读与写作活动的时间分配等。我们要看出,精彩的课堂是由教师引领,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例如课文主旨的提炼不是由教师提出,而应该是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生是学习共同体,应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小初衔接阶段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