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叶状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的鉴别

时间:2022-09-27 09:37:12

摘要:目的 探讨未见明确乳腺癌浸润征象的肿块与纤维腺瘤肿块的f耙X线特点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 50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与纤维腺瘤进行分析和鉴别诊断。结果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的第1位;X线判断良恶性分型有困难BI-RADS 3~4级。结论 乳腺癌日益成为严重危害全世界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根据临床触诊、彩色B超、乳腺f靶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分叶状肿块;纤维腺瘤;乳腺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女性患者年龄平均46岁,45%自己发现肿块就诊,91%临床触及肿块;其中纤维腺瘤31例,乳腺癌19例。

1.2方法 单纯X线钼靶检查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8.2%,单纯超声检查乳腺癌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4.6%。超声与X线钼靶联合检查乳腺癌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7.2%[1],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询问发病年龄,FA多见于青年女性。一般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常较缓慢;肿块指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就诊时临床检查,彩色B超,f靶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

2结果

2.1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良性肿瘤的3/4,以25~35岁女性多见,肿瘤以纤维成份为主,常伴小叶增生,一般单发也可多发,或累及双侧,是由乳腺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所致,以巨大纤维瘤、分叶状、多发性纤维瘤癌变率高,见图1,图2。大多在无意中发现有肿块,2/3的肿块大小在1~3cm,个别有达10cm以上者,最大可达24cm。部位多在乳腺外上方,大多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具韧性,活动良好,与表皮和胸肌无粘连。有清亮溢液,但少见,约占0.75%。病理:常见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光滑,略呈球形或分叶状,境界清,直径常1~3cm ,大者可达10~20cm,质韧,切面呈灰白色。

纤维腺瘤X线表现:①肿块形态:以圆形、半圆形、或花瓣状为主,以分叶状,不规则少见;表面光滑;②密度:以等腺体或稍高腺体密度为主;③钙化:圆形、中空、点状、斑片状或碎石状;④肿块大小不一,小者仅几微米,大者直径大于20cm。

BI-RADS 3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期望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对这一级的处理,首先X 线片短期随访(6个月),再6个月、再12个月随访至2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2或3 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级定为2级判读。

2.2分叶状肿瘤触及无痛性肿块,部分伴Paget’s病,浸润性导管癌(IDC)最为常见,占乳腺癌60%。发展规律:正常上皮,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见图3。临床表现患者一般情况好,以40~59岁多见,肿瘤生长较快,多数单侧乳腺单发,位于外上象限,可触及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表面呈结节样软硬不一,边界清,活动。病理:左乳穿刺)导管内状癌。注:本次活检未见明确浸润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形成癌巢和索带,瘤内可发现广泛纤维和间质。肿瘤常分叶状,质韧,界清,有完整的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或多种颜色相间,小者呈实性,大者可见囊腔,内有棕色液、血块或胶冻样物,癌灶内常有出血坏死或粘液样变。 (镜检:由上皮成分和丰富的间质细胞构成;根据间质细胞量、细胞异形和核分裂相多少,划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生物学特性: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无包膜,极少见到出血和坏死。X线表现:主要依肿瘤大小而定;①小型肿瘤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圆结节影,密度均匀;②肿瘤大者表现为分叶状外形,密度不均,但边缘光滑;少见毛刺等恶性征象;③钙化少见 约占8%呈粗大不规则或片状钙化。

3讨论

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居第1位,且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早预防、早诊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2]。

乳腺肿块X线诊断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早期乳腺癌及鉴别良恶性,认识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乳腺癌的X 线表现有肿块影、微小钙化、不对称密度、新出现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导管扩大, 乳腺内异常静脉影、皮肤增厚、与乳晕异常、腋下淋巴结肿大等。由于早期乳腺癌具有肿瘤范围小, X 线表现不典型, 容易漏诊与错诊的特点, 因此放射科医师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合并征象: 皮肤凹陷、凹陷、皮肤增厚、 腋下淋巴结肿大、牛角征、塔尖征、大导管相、 异常血管。间接征象: 乳晕增厚、 皮肤增厚、 内陷、 乳腺结构扭曲、 静脉血管增多增粗、 牛角征、 腋下淋巴结肿大。对等密度乳腺肿块的诊断, 要注意寻找的特征表现, 如微小钙化、细毛刺、异常乳腺结构及间接征象如局限性皮肤增厚、与乳晕区的皮肤改变等征象。一般认为, 同时出现2 个以上直接征象, 或1 种直接征象加2 种间接征象, 均可诊断为乳腺癌。注意两侧乳腺的对照比较与前后照片的对照比较。注意肿块触诊大小与X 线所见病灶范围对比, X线所见常较触诊的肿块小。对X 线难以下结论的可疑病灶, 应注意短期内(一般3个月) 复查, 同时可采用彩色B 超或B 超、X 线立体定位引导下的组织活检。有条件对可疑病变选择放大摄影进行诊断。对无乳腺肿块的溢液患者, 应进行溢液涂片, 做细胞学检查、导管造影检查和手术活检等。对结节病灶局部加压放大观察结节边缘很有必要, 因为结节边缘模糊、毛糙、小尖角征是确定早期乳癌的重要征象。X线仅表现为不对称性局灶致密影, 可能是乳癌的最早期征象, 应密切随访或积极活检。

肿块边缘大部分光整,>25%的边缘被周围腺体遮盖,使用此词,往往暗示着良性可能大的诊断。 肿块边界模糊或分叶状,使用此词,往往暗示着可疑恶性的诊断。X线判断良恶性分型有困难,一般说来,肿块直径>8cm 多为恶性,生长快,倍增时间短,恶性者为36d,良性为165~638d。必要时MR检查以及活检病理证实。在乳腺病变的MRI检查中T1WI、T2WI、T2WI-FS是常规的扫描序列,3D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疾病的检出和诊断必不可少,起着决定性作用,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Smax、E1、E2、E5、Tpeak等与乳腺癌相关,可以与乳腺MRI检查形态学特征相结合,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3]。

参考文献:

[1]庞业勤,陈国新.X线钼靶和超声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1(26).

[2]李道英,黄文宇.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分析[J]. 淮海医药,2014(05).

[3]张丽.3.0T核磁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11.

上一篇: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的换药体会 下一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56例急性脑梗死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