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中的色彩传播功能分析

时间:2022-09-27 09:31:04

《赵氏孤儿》中的色彩传播功能分析

[摘 要] 本文结合影片《赵氏孤儿》,运用色彩学知识及传播学相关知识,从色彩基调与信息传播、色彩与观众心理需求的关系、色彩推动剧情发展中的信息传递三个方面研究色彩之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及色彩作为现当代电影重要造型元素的存在价值;探讨影视作品中色彩作为物质造型空间的元素之一如何构造观众的心理造型空间的方法;纠正漠视色彩于影视作品中存在的错误观念,以期对影视创作及欣赏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心理造型空间;色彩基调;色彩性格;信息传播

任何影视作品都是由各种影视造型元素集合而成的。造型元素就是创作者思想意识的载体,这实际上就形成了“创作者――造型各元素――观众”三者合一的视听信息传播途径。其中,造型元素直接决定了作品存在与否及传播价值的大小。

在影视传播的诸多造型元素中,声音、色彩及画面构成是最基本的要素。其中色彩最容易受到关注和识别,最能够直接体现出鲜明的性格属性,最能激发观众通过对颜色的辨知产生出最佳的情感联想,达到构筑观众心理空间环境的目的。也就是说心理空间环境就是观众从影视造型元素得到信息并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获得的。①因此,色彩是影视信息传播中最能直接作用于心理空间的造型元素,是影视造型最主要的处理手段和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在当代电影中,创作者运用色彩,为画面埋下或编制许多或明或暗的线索及密码,然后让观者以自己的色彩经验去进行解码。我们经常看到一长段没有任何对白,甚至没有任何声音的影视镜头,完全依赖色彩和画面构成来讲述故事及推动剧情的发展。而这样的镜头,显然给观众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摆脱了早期电影“自说自话”的尴尬,更能与观众融为一体,形成共鸣,达到信息传播的最佳效果。

我们可以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为例,分析色彩在影片中是如何实现其传播功能及色彩传播之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意义。

一、影片的色彩基调及其信息传播分析

《赵氏孤儿》主要运用了黑、红系色彩基调,意图传递出“血腥”“残忍”“阴谋”等信息,为“复仇”的故事主题埋下伏笔。事实上,任何色彩与人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如红色象征激情;绿色代表自然、生命与安全;橙色具有亲和力等。并且每一种色彩的性格特点都呈现正反两面的双重性。如红色在象征爱情的同时又象征着仇恨,绿色在象征和平、安全的同时又象征不成熟及毒药。在什么情况下色彩的性格特点会走向其反面呢?任何颜色只要和黑色搭配都会走向其性格特点的反面。黑色,“黑暗”和“肮脏”的代名词。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这样描述黑色:“黑色在心灵深处叩响,像没有任何可能的虚无,像太阳熄灭后死寂的空虚,像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永久的沉默。”②因此,它是象征结束与死亡的颜色,是极富消极意义的色彩。黑色可以否定任何色彩,使性格特点走向其反面。这是一条非常基本的色彩学规律。那么象征热烈、激情、爱情的红色和黑色搭配将会代表什么?那就是“仇恨”“阴谋”和“残杀”。

正是因为黑、红系会形成这种情感基调,所以它成为导演及造型师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首选。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中,创作者运用红、黑色调搭配加剧了矛盾冲突。譬如身着红袍的相国赵盾始终被巨大面积的黑色所包围。有两个典型的场景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在长长的黑暗的地下走廊尽头,西域恶犬扑向红衣稻草人――相国“赵盾”,猛烈撕咬下,“赵盾”脏腑俱出,恶犬尽情吞噬。红与黑的色彩搭配渲染出了此场景的残忍与血腥,令人不寒而栗;二是朝堂对决中,红衣赵盾在一片黑衣武士包围下手挥长剑左冲右突,但在“完美的阴谋”下,赵盾的命运早已注定。

其实,观众双眼所及,乃以红、黑为色彩基调的不同场景,此为物质造型空间,观众通过物质造型空间展开联想和想象生成心理造型空间。或许观众可感知,不可言表;或许观众可言表,那就是“阴谋”“残忍”和“血腥”。那么,创作者编织在色彩中的密码信息就有效地传递给了观众。

二、影片用三块亮色暗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此片中三次出现了亮色:第一次是在程婴去为庄姬夫人接生时,庄姬夫人衣着象征生命与希望的新绿长袍。此时,朝堂之上腥风血雨,赵府内则安静祥和。有若干的生命即将逝去,与此同时新的生命即将诞生;第二次是公孙大人为保护赵氏孤儿与屠岸贾对决时所穿绿袍。尽管绿色仍被黑色包围,并最终泯灭,但希望得以保存。第三次为程婴衣着白色长袍带领赵氏孤儿前往复仇。程婴即将兑现许下的诺言,心中了无牵挂,复仇就像即将走完的最后一道程序一般,既重要又平淡。

或许影片“复仇”的主题过于沉重,使用大量的深色及重灰色合情合理,但就色彩的传播效果而言,观众获取的信息必须是平衡的。在影视色彩信息传播中,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较高的色彩通常被安排成为一组深色画面的“通风口”,使整个剧情显得“透气”。换句话说,黑、白、灰的同时存在与平衡是观众心理的必然需求,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人都需要这种存在与平衡。实际上,观众内心渴望的是一个“圆”。当深色和灰色都存在后,观众的内心其实在寻找亮色,渴望亮色的出现。这种信息传播的平衡性是创作者必须考虑的。因此,影片安排三块亮色满足了观众对人性认知的心理平衡,即“血腥”“残忍”和“阴谋”下,生命和希望尚存,人性的光辉仍在。这是观众心中的另一个“圆”。影片若无这三块亮色的安排,信息传播的平衡性将被打破,其主题的深入度和力量感将不复存在。

三、为推动剧情发展所运用的色彩渐次传播手法分析

色彩在影片中可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创作者通常根据故事情节的推进变化使用不同的色彩。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观众营造一个心理造型空间,进而达到色彩变化处理与观众心理情绪变化相一致的目的。《赵氏孤儿》在整体色彩分段运用和赋予主要角色在不同时间阶段以不同色彩(主要指服饰造型方面)两方面之于观众所完成的信息传递是成功的。

(一)故事情节的分段色彩运用分析

影片将故事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相国赵盾及其子赵朔被害,赵氏孤儿逃过追杀,得以幸存;第二段为程婴发誓报仇,于屠岸贾府中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第三段为程婴携赵氏孤儿成功复仇。

红色、黑色是第一段的主色调,无论是阴谋的设计,还是残酷的杀戮都是在黑红相间的色调中完成。影片把握住了红色和黑色相互搭配后能够传递出的信息特征。将战争与危险、阴谋与杀戮展现得淋漓尽致。或者说,黑红二色在这个段落的运用迎合了观众约定俗成对危险、阴谋、残酷等负面情绪的感知。那么,作为影片的创作者,他希望传递的情感信息就得到了有效传递。

重灰色是第二段的主色调。这样的色彩处理让观众的心理异常沉重。杀戮之后,阴谋的制造者获得了胜利,而另一方却家破人亡,于是一场针对阴谋制造者的新的“阴谋”正在展开。为达目的,程婴携赵氏孤儿入住仇人屠岸贾府中,成为其门客。这无异于羊入虎口,是一场前途未知的巨大冒险。程婴时刻担心自己的意图被屠岸贾识破,观众亦时刻担心程婴的计划失败。创作者在此段落运用重灰色吻合了程婴的心理状态,即程婴时刻生活在国仇家恨的重压下,尽力抚养赵氏孤儿,小心翼翼地周旋于屠岸贾与“儿子”之间,常常担心心中的秘密被精明的仇人识破。同时,重灰色所蕴含的信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展开,随着程婴行为动作及言辞的变化,观众的心理也随之变化。其实所有观众内心都先有一种共同的情感――希望程婴的复仇计划能够成功,然后再接受来源于重灰色所传递的信息。因此重灰色所带来的压抑感及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能让观众紧张与不安。

亮色是第三段的主色调。此段落关于剧情的关键词为“复仇”。历经重重险阻,程婴带领赵氏孤儿终于踏上了复仇之路。在观众看来这当是一件赏心悦目、大快人心和满怀期待的事。当然,影片的创作者不会让观众失望,他们在此段落编写进了两种方式的密码,一是将整个段落设定为亮色;二是将程婴的服饰设定为白色。这是一个信息传播路径逆推的范例,即先明确观众的心理诉求点,创作者再将信息密码编制进影片造型元素之中。

(二)影片各阶段程婴服饰色彩变化承载的信息传播分析

创作者在影片中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及情绪变化安排不同色彩的服饰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赵氏孤儿》中程婴各阶段所配不同色彩服饰承载的信息及传播的清晰度是很高的,可分阶段加以分析。

当程婴是市井小民时,生活平淡而满足。设计浅灰色服装便可传递此时程婴的心理状态。

中年得子后,程婴喜形于色,想到庄姬夫人亦即将生产,作为大夫的他进府为其把脉,程婴内心的喜悦感极度膨胀。因此,程婴在此阶段穿着红白相配的服饰。红色,能使人感到兴奋、热情,是欢乐、庆典时的装饰色。加入白色能使人感到愉快与甜蜜。同时,影片也用传递喜悦之情的红、白搭配与同一段落中传递“暴力”“杀戮”信息的红、黑搭配形成鲜明对比,加剧了影片色彩传播的张力。

程婴于屠岸贾府中抚养赵氏孤儿时,创作者为其设计的服饰颜色与整个段落的色彩基调一致,均为重灰色。这种重灰色分明让观众感受到了程婴面临的压力。程婴在与狼共舞的境况下,心理上时刻保持着警惕性。在精神极度分裂的境况下,用重灰色去体现程婴的生活再恰当不过。

复仇前,程婴将红色外衣缓缓收藏起来。这是一个极富含义的场景,它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极其丰富的。程婴明白复仇之机即将到来,多年来心中的重负已放下。“仇恨”在程婴心中尚存,但那已是一个符号。这一抹红色的运用及被收藏像一个句号。对程婴而言,人生已无憾,个体生命存在与否,意义不大。这个场景中色彩的运用实际上在为下一个段落的“复仇”主题埋下伏笔,将影片的高潮部分渲染成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对创作者而言,这是一个高明的处理。

携赵氏孤儿复仇时,程婴身着白色长衣。白色是一切色彩中最完美的颜色,我们几乎找不到白色有消极意义的情境。③它象征灵魂可进入天堂的死亡,而黑色则象征灵魂该下地狱的死亡。很明显,白色理所当然属于程婴。此刻,白色如此耀眼、飘然,程婴的形象越发高大,将观众对人物的仰视推向极致。白色又如此虚无,它所传递的精神性远远胜过物质性,带给观众的是更广阔的心理造型空间。只有当色彩从程婴身上退却后,其形象和精神才更能撼人心魄。这正是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四、结 语

《赵氏孤儿》以系统而复杂的色彩传播手法,将整部影片推演得跌宕起伏,显示了创作者对于影视色彩传播的清晰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可见,色彩运用在当代影视作品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影视创作者通过对色彩性格特点的分析、掌握和挖掘,并在影片中进行细腻的色彩设定,使色彩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及承载更多的信息传播功能。同时,电影观众也通过色彩接受到更多的信息,并进一步丰富了观众对色彩传播的审美取向。或许,电影创作者对于影视色彩的研究、分析和运用没有终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色彩在影视作品中体现的传播功能会更加强大。

注释:

① 吕志昌:《影视美术设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② [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8页。

③ [德]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0页。

[作者简介] 唐晋(1972― ),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周永兴(1974― ),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

上一篇:当爱情遭遇现实:《裸婚时代》观感 下一篇:音乐与电影的美妙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