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第9期

时间:2022-09-27 09:29:10

生活 第9期

摘要:“无米可炊”是学生作文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

关键词:链接;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大课堂”。近几年来,本人尝试着将习作与生活相链接,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从生动的现实生活中获取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

一、校园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利用校园习作资源,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获得感性的习作素材,能够“有米可炊”。(1)加强学科互动,挖掘习作素材;(2)开展校园活动,丰富生活体验;(3)捕捉生成资源,放飞习作灵性。

二、家庭生活

“家”是一个人感情的归宿,是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天堂,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可是,一旦要写有关“家”的文章,往往有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家庭生活,去体会亲情的珍贵,为说真话、诉真情、写真文提供有利条件。①亲历劳动,感受生活;②拨动心弦,品味生活。

三、社会生活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锦绣山河是一本大教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发挥“乡土”这本大教材的作用,经常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解决习作之无物的问题。

社会是个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以生活为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广阔的生活中捕捉美好的东西,品味生活的多姿多彩,让学生生活海洋中的朵朵浪花成为习作的源泉,使习作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焕发出生活的光彩。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

上一篇:有效操作让数学课堂“全线提速” 下一篇: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