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投资政策降低出口能耗机制与政策建议

时间:2022-09-27 09:13:50

利用投资政策降低出口能耗机制与政策建议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开放格局先试验后推广,采取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战略,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出口来看,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原区域性对外开放格局转变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出口贸易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形成特色优势出口产业、增加外汇储备、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消耗了我国大量能源。

一、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结构和能耗水平

(一)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结构

综合2002―2010年出口贸易数据来看(见表1),近年来我国已形成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计算表1数据可知,2009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分别为5.3%和94.7%,近年来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一直在90%以上,而初级产品(包括食品、矿物燃料及原料等)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细分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见表1),“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业产品及其制品”这三项比重较大,占到了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89.4%。再细分这三项,“杂项制品”项下主要包括家具、寝具、玩具、灯具、办公用品等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项下主要包括电气、电机、电子、家电、锅炉、机床等产品,加上“轻纺产品”就基本构成了“中国制造”的全部产品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据世界银行(WBG)统计,我国实现相同出口贸易金额的出口产品数量要远大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其他经济体的同类出口产品。

(二)我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水平

从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看,传统“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金额已经不大。焦炭、钢胚钢锭、电解铝、铁合金等产品随着国家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出口配额的降低及加征出口关税等措施的出台,出口量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大量能源,表观直接载能量较大,此类产品出口金额减少降低了我国出口贸易的直接载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中国制造”逐步实现去“两高一资”化和“去初级产品”化,机电、电子、轻纺等工业制成品已占据出口主导地位,但是出口贸易的总载能量(即综合载能量)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降低,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载能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意义上生产过程低耗能的产品,其原材料等上下游环节间接载能并不低。例如电子产品,六类电子产品在生产全供应链中消耗铝、铜、铁、塑料(包括PVC、PP、TPU、PE)、玻璃等原材料,虽然生产这些电子产品单位价值直接载能量较低,但综合原材料生产、供应等环节的间接载能后,总载能量就比较高了;再如机械及运输设备,直接载能量也比较低,但综合考虑原材料如钢材、有色金属制品、玻璃等因素后,总载能量也比较高;纺织行业也同样如此。

表2选取了国际能源署(IEA)计算的2009年我国出口贸易综合载能量指数表中的部分产品。由表2可见,一些大宗贸易类产品综合载能量指数同样较高,说明生产过程中总载能量特别是间接载能量较高。综合考虑可知,当前我国出口产品载能结构发生了直接载能到间接载能的转变,总载能量较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前并未得到显著改善,所以降低间接载能是控制我国出口总能耗的关键。

二、利用投资政策降低出口能耗的作用与机制

由于能源产品具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双重属性,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耗最终全部附着于产品和服务,由上述情况可见,近年来出口贸易激增导致包含在商品中的内涵能耗大量输出。所谓“内涵能耗”是指产品上游加工、制造、运输等全过程中所消耗的总能源,包括直接能耗和通过其投入品中所包含的间接能耗总和后形成的综合能耗。

综合以往研究成果不难发现,投资政策对出口贸易的综合能耗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实现:

(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影响出口贸易综合能耗

目前,我国一、二、三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第三产业单位产值能耗要远低于第二产业(仅是前者的1/5左右)。所以如果在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同时,适度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综合采取增加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构建综合服务平台、降低服务业投资准入门槛、加快服务业项目投资审核进程、提高第二产业投资规模下限等投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整体优化升级,进而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第三产业产品出口规模,逐步降低出口贸易综合能耗。

(二)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进而影响出口贸易综合能耗

对一些高耗能的大规模制造业,通过限制低水平重复投资、鼓励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依托行业领先企业现有资源和设施,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实验中心,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升级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带动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提升出口工业产品的附加值等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出口贸易综合能耗。

(三)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通过国际分工转移产能,从而调节出口贸易综合能耗

在全球化程度逐步深化的今天,跨国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频率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制定完善投资项目审核目录等投资政策手段,可以加快将落后产能转移出我国国内。在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上,侧重对生产、市场、资源“三在外”企业的扶持,实现落后产能的国际转移,从根本上减少我国出口贸易综合能源。

三、利用投资政策降低出口能耗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出口政策调控主要采用调整出口退税率及征收出口关税、资源税、环境税等方式,这些调控方式主要作用于产品生产链终端,通过调控产品价格和数量间接起效,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被动性,无法体现产业和区域的差别化,属于“扬汤止沸”式调控方式。这些调控方式在优化改善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区域布局、推进产业节能降耗方面收效有限。

从生产链源头考虑,显然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见效更为直接。固定资产投资涉及产业上、中、下游各个方面,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比重和节奏,可以实现对生产链的主动、直接、差别化和全过程调控,属于“釜底抽薪”式调控方式。结合中央对出口贸易发展要求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从项目准入、产业升级、投资引导、区域投资等方面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一)建立更加科学、更加严格的出口导向型行业项目准入制度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出口导向型行业的能耗、用地、用水技术标准和项目审批、建设准入条件,如,调整优化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限制和禁止部分产品综合载能量较高且盲目扩张冲动较大、产能过剩等行业发展,有效遏制综合载能量水平较高的行业快速扩张和重复建设。要鼓励高载能产品进口,对以消耗进口高载能产品为主的产业投资项目,应区分情况,适当鼓励。

(二)加大对主要贸易伙伴需求趋势研究,通过政府投资逐步引导大宗贸易类产品生产实现升级换代

考虑到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维持大宗贸易类产品出口规模是必要的。对于新上的大宗贸易类产品生产建设项目,必须引导其实现升级换代。另需注意的是,要加大对主要贸易伙伴需求趋势研究力度,出口产品“投其所需”;对参与国际能耗标准制订,在国家行业、产品标准和规则上有话语权的企业给予支持。

(三)发挥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全社会投资向低能耗、单位附加值较高的行业转移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央提出“投资要进一步向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要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引导民间投资向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服务出口和贸易外包型出口模式,改变传统的以国内生产为主的出口模式。

(四)推动更多行业,特别是低能耗、单位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向民间投资开放

在目前全社会投资总量较大的背景下,需开放更多行业,吸纳有投资冲动的民间资本,否则这些资本仍将集滞于传统行业中,导致低技术含量、高能耗建设项目大量上马。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向低能耗、单位附加值较高的行业集中,方可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优化,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包括出口能耗在内的全社会产品载能水平。

(崔巍,1978年生,河北保定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物资装备部。研究方向:进出口贸易与物资管理、能源与环境工程。温晓龙,1980年生,山西忻州人,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博士。研究方向:固定资产投资、能源与产业经济。李奥,1984年生,陕西西安人,陕西省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研究方向: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上一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河北省能源消费需求预测 下一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风险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