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解构下一代园区网

时间:2022-09-27 09:11:58

华为解构下一代园区网

面对企业办公的BYOD趋势,基于视频的统一通信、社交化协作需求以及企业业务的互联网化所带来的挑战,网络市场对于园区网的定义也开始进入到“下一代”。作为IT系统的承载层,园区网到底会如何演进呢?

近期,华为针对企业网应用了全新的万兆园区网解决方案。面对正处于千兆、万兆交替时期的园区网,华为又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新的诠释。实现千兆接入和万兆汇聚,且以万兆、移动性、云与多媒体业务承载为核心的网络,正在成为华为对下一代园区网的定义。

路由交换设备演进的四大方向

园区网的演进是由IT系统的变革所推动的。而当前,IT系统的最大变化正是由视频应用、云计算与WLAN所引发的。华为认为,如果将这些变化投射到网络设备上,下一代园区网的核心路由交换设备至少应该具备四大特性:带宽的提升、更低的丢包率、更低的时延以及对移动应用的支持。

园区网对带宽的需求从来没有停滞过。近两年来, 因云计算与视频应用所引发的大数据交换需求,园区网从千兆升级到万兆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从Gartner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企业网市场中GE端口的出货量首次超过了FE端口。据其预测,未来两者的差距还会更大。作为华为万兆园区网解决方案中的核心产品,S9700系列T比特核心路由交换机的可谓恰逢其时。作为一款万兆产品,虽然华为S9700核心路由交换机的并不算早,但其整机支持96个40GE、 576个10GE端口,提供5.12TB的交换容量和未来可平滑扩展至7.68TB的特性,使S9700并不缺乏亮点。从当前大数据分析的发展和视频数据流量的增长趋势来看,TB级数据交换的增速非常快,这必然会考验万兆产品的生命周期,交换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会成为企业市场对万兆设备的考量指标之一。

云计算对网络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如何解决丢包问题。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对于数据丢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敏感,传统的路由交换设备对于丢包的处理标准与园区网的云化趋势其实并不相符。S9700是用大缓存线卡来解决丢包问题的,支持单端口200ms数据流量缓存的性能,足以解决分布式高性能计算网络因瞬间流量过大而造成的丢包问题。

多年来,企业视频通信、协作系统的使用体验一直受制于网络时延,在华为的万兆园区网解决方案中,这个问题已经被很好地解决了。S9700可以通过完善的队列算法、拥塞调度算法等技术实现对业务的智能感知,以及线卡具备线速的跨VLAN组播复制能力、独立的组播QOS队列等技术,不仅能优先满足音频、视频等低延时业务的转发,还能大幅减少企业虚拟桌面应用的等待时间。华为称,S9700可让智真系统达到业界最小时延。

园区网对无线应用的支持已势不可当,但目前能真正做到WLAN与LAN无缝融合的厂商却几乎没有,其难点主要是如何实现有线设备与无线设备的统一管理。S9700的创新亮点,并不在于它实现了以太网交换机硬件平台与无线AC模块的无缝整合,而是它破解了将LAN与WLAN进行统一管理的难题。不管用户以何种方式接入,S9700都能进行统一的用户认证和设备管理,成为目前首例实现WLAN和LAN完美整合的解决方案。

交换机的发展趋势,代表的只是园区网对处理TB级数据流量的需求。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李向军指出,未来园区网的升级、管理都会成为重要的课题。在本次会上,华为还推出了在业务零中断前提下完成网络迁移的工具,该工具能够让网络迁移变得像我们今天换手机一样简单。有趣的是,这一工具还特别支持单命令行在线翻译功能,能够支持Cisco命令1000+,这意味着在用华为设备替换思科设备时将能实现无阻碍替换。

从园区网未来管理的需求来看,用户对于业务的管理需要更精细化地了解流量的情况,对流量管理工具的进一步开发将是网络设备商的一个挑战。而流量管理又需要与网管平台进行整合才能起到管理的目的,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华为的eSight还采取了相对开放的架构,可以随时整合新技术,以适应管理工具、技术的演进。

面向BYOD的WLAN

Gartner今年首次为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架构设置了四象限。园区网WLAN与LAN架构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对于目前主导网络市场的有线网络厂商而言,机会无疑来自WLAN与LAN技术的平衡发展。

传统的观念认为,基于有线网络发展起来的网络厂商对于无线技术的跟进会有一定的滞后性,率先企业级802.11ac标准的WLAN AP样机的华为,显然已经颠覆了这一观念。在会现场进行的打流演示中,记者发现其数据吞吐率可稳定地达到800Mbps,其性能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在本次会上,华为推出的WLAN解决方案也并非LAN的陪衬品。面向无线园区、无线OA、无线监控和无线城市等热门应用,华为都形成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据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WLAN 产品总监樊宏伟介绍,华为的WLAN解决方案不仅能将WLAN建网周期缩短30%,还能将后期网络运维问题减少20%。

对于无线射频技术的积累,华为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兵”,它在无线网络通信、移动终端及智能手机领域都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但是,为了打造新一代企业WLAN产品线,华为还是投入了超过300人的研发团队,历时三年为无线园区准备解决方案。对此,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王世宏坦言,移动网络解决方案是华为企业业务BG未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WLAN的应用规模和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国内的应用局面还远未打开,下一个十年将是WLAN开启规模化应用的十年,市场潜力巨大。

“从整体解决方案来看,华为的WLAN其实是以BYOD为发展目标的。实现WLAN组网只是一小部分,对有线、无线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认证,以及针对无线接入终端所做的网络优化,才是华为技术的真正发展方向。另外,在移动终端上为合作伙伴推出更好的销售工具、测试工具,以便推动移动应用的发展,也是华为要做的。”王世宏表示,企业出现的BYOD的需求让网络移动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目前,华为企业内部也在展开规模化的移动应用实践。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华为自身的实践也有助于移动网络解决方案的快速成熟。

链接

园区网的演进

企业信息化经历了解放劳动力的单机时代和信息共享的数据时代,发展到强调体验为主的多媒体、云和移动时代,追求业务信息交流过程的品质体验。

园区网发展和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是相辅相成的,企业信息化引领园区网,反之园区网发展也要支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园区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新业务,特别是要大量带宽的新型网络业务(如多媒体业务和云业务)的涌现,使得企业园区网络流量呈现高突发、大流量特征,这对网络带宽和可靠性提出极高的要求。根据信息周刊2011的评估,已经有65%的企业接受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移动办公,员工通过任意终端、在任意地点和任意时间都能接入企业网络,这要求园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无缝结合,有线无线体验要一致,对园区网的移动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数据大集中,业务迁移到云端,企业园区网络流量模型从横向为主转变成纵向为主,这要求网络设备上下行带宽收敛比要减小。根据Gartner的预测, 2012年接入层盒式交换机千兆端口的出货量将超越百兆端口,万兆汇聚上行已经成为园区网的演进趋势。

2002年中旬,以太网802.3ae 10GE标准的正式,2006年面向万兆以太网的10GBase-T标准的建立,再到2010年40G/100G标准的确定,标志着万兆以太网技术已经成熟;万兆模块和接口成本逐年降低,端口发货量逐年提升,标志着万兆产业链已经成熟,万兆以太网成为高可用网络的最佳选择。根据 Gartner的预测,未来五年10GE端口的出货量将保持45.2%的CAGR,万兆汇聚的网络是更好兼容未来业务的必然选择。

针对企业园区网络面临带宽不足、可靠性缺少保证、移动无线与有线体验相差较大等系列问题,华为公司推出了万兆园区网解决方案。万兆网络、移动性和云业务承载是华为万兆园区架构的核心,华为认为万兆网络是承载多媒体和移动等新业务的高速通道,是提升园区网带宽,给企业办公带来极速灵活体验的关键;园区网的移动性并不仅是搭建WLAN,而是实现园区网有线无线一体化,以满足企业移动办公需求为目标,让企业实现随时随地接入,感受业务随行的体验;园区网的云业务承载能力则体现在如何让网络为可靠可视的桌面云、云存储等业务服务。

上一篇:趋势科技:给APP的安全性打分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需“开发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