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离真正的开放有多远

时间:2022-10-26 08:24:31

刚刚过去的这个6月,腾讯大张旗鼓的开放平台周年庆以及马化腾言辞恳切的的灰度法则在互联网上盛传。而就在近日,腾讯QQ浏览器宣布将通过新版本支持开发者使用HTML5语言进行开发,腾讯QQ商城开放平台将进行重大调整的呼喊也在互联网甚嚣尘上。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其结果是,腾讯开放平台的营销近日显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作为拥有7亿多QQ活跃用户,超过40万开发者的开放平台,众人对腾讯开放平台的质疑声也不曾断过。

怎一个乱字了得

有别于91移动应用平台、机锋论坛等单一的移动端开放平台,腾讯开放平台包括腾讯朋友、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搜搜等多个部分。如今手机QQ浏览器也加入开放平台大军,意图在占据用户PC端的同时也占据用户的手机桌面。如此规模宏大的布局,若非具有腾讯强大用户基础和复杂的产品线是不能完成的。

由目前形势来看,QQ空间开放平台就是类Facebook模式。而微博开放平台则是腾讯在以社交时代的表达方式重塑用户的关系链。早在去年的腾讯开放大会上,马化腾就曾对微博开放平台有过这样的的表示,希望能把QQ空间中的应用移植过去试一下,更多的创意留待开发者来发现。

而Q+无疑属于腾讯的概念产品。据了解Q+是整个腾讯开放平台的一个分支。一方面,Q+是QQ用户的应用程序商店,一方面也是QQ用户通讯、社交和共享内容的平台。腾讯的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将社交功能和关系链直接接入用户的桌面。新近消息频出的手机QQ浏览器,也正在成为腾讯开放平台的重要一部分,据了解,拥有X5内核的支持的手机QQ浏览器,为用户提供包括获取用户身份信息、批量获取用户信息、验证登录态&openkey 续期等在内的多种接口,意图帮助开发者通过HTML5成功运行大量Web App。从QQ空间的PC平台,到QQ浏览器的WEB平台,再到手机端的应用平台,腾讯的战线不可谓不长。而这么长的战线,也的确让开发者们眼花缭乱。

“腾讯的平台太多了,我们常常不知道一款产品放在哪里才最合适,甚至被告知要调整位置,有点乱。”移动开发者这样向记者表示。网友“忍野控”发微博称“我很疑惑,腾讯的开放平台那么多,互相竞争,不会造成内部资源消耗么?”与此同时,也有网友在微博发文表示,腾讯开放平台接口不严谨以及API问题重重等。

“应用宝的WEB端页面其实用起来不太好,感觉有点乱。”快速问医生的市场推广人员这样告诉记者。之后他又补充:“当然,那只是WEB1.0的体验,应用宝2.0升级之后,这个WEB首页就给力多了”。虽然称不得质疑,但是开发者的声音也从侧面反映了腾讯的开放平台还是太新,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

某新兴社交应用开发者也对记者表示:“与91平台、机锋网等这些专业应用平台相比,腾讯在审核机制上效率并不是很高。而在对开发者的维护和客服体验中,腾讯反应也相对滞后。”据悉。91移动开放平台、机锋网等应用平台有客服人员24小时值守,在对开发者产品调整之前都会提前进行沟通。而腾讯、新浪等大平台常常是下班就找不到人,让开发者颇为苦恼。“如果一定要给他们打分,91、机锋都能得90分,而腾讯可能只有80分” 他形象的比喻道。

对此,腾讯方面的回应是,由于平台正处于发展高速发展期,一些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中;腾讯的审核流程包括:提交审核——腾讯方对应用进行审核(1-2个工作日)——确认上线——应用上线——已上线应用运营管理。由于腾讯开放平台包括几大平台,资源丰富,因此对于一些新入开发者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才能发现其魅力所在。腾讯的优势在于多平台可以给开发者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多样化的用户群,其每个平台的规模都是亿万级。同时,腾讯也正在推进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目前已经可以实现一次接入Q+、QQ空间、朋友网、腾讯微博等平台的功能,未来平台之间可能打通,如PC 无线一体化。

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腾讯战线太长,未必有足够的精力顾及每一个开放平台,所以才会让开发者体验没有那么好,但是,开发者有自己的选择,为了推广产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开发者很有可能因为体验不佳而离开腾讯。

对于开发者的离开,腾讯方面认为:腾讯开放平台合作开发者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中,截止目前,腾讯开放平台上的注册开发者超过40万人次,超过20万款应用成功注册;第三方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总数突破2亿,日活跃用户超过千万的应用有3款。截至2012年5月,腾讯给到第三方的总分成收入累计超过10亿元,单个开发商最高月分成收入超过2000万元。个别的开发者在中途选择离开,这属于产品开发中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因为好的产品首先必须获得用户的认可才能走的更远。

40万开发者入驻,超过40,000款应用提交上线申请。这样的数额的确值得业内人士赞叹,而且,国外热门应用如 Zynga旗下游戏星佳城市、知名笔记软件公司Evernote中文版产品“印象笔记”等国际热门应用,在入驻中国市场之时,都优先选择接入腾讯Q+开放平台,国外产品对腾讯的认可和钟爱可见一斑。用马化腾在腾讯开放大会上的话说:开放,不是一种态度,而是能力。拥有十亿企鹅用户的腾讯显然是具备了开放的能力,那么,其态度又如何呢?

诚意不足

“我只能说对于开发者来说,新浪开放平台工作人员效率要比腾讯高,同时申请两个相同APP的微博应用,同时用QQ和相关BD打过招呼,新浪微博2小时之内帮忙解决所有问题,并审核通过。腾讯微博至今没有通过,让我稍等……感谢”。这是某移动从业者的微博内容。

在探讨腾讯的诚意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如下几条新闻。

2011年6月20日,腾讯的开放大会拉开帷幕,宣布彻底开放腾讯朋友、QQ空间、腾讯微博、财付通、电子商务、腾讯搜搜、彩贝以及QQ开放平台。会上腾讯还表示,截止2011年上半年,已有近2万个合作伙伴已经或正在准备接入腾讯开放平台,未来将扩充到10万,共同参与腾讯高达200亿元的合作分成。但是,之后爆出的新闻是,与腾讯平台合作,开发者只能拿到2~3成的分成比例。相比苹果的7成和Facebook的8~9成。腾讯的真诚态度的确在一段时间内引发公众质疑。我们可以理解为腾讯是唯一真能让开发者在国内赚到钱的平台,所以分成比例自然可以调低,但是却有互联网资深从业人员表示,腾讯此举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强权公司的施舍心态,而并非真正开放的心态。

上一篇:网络分析和营销利器 IBM Coremetrics中国落地 下一篇:“魔图”广告:网络营销新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