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研究

时间:2022-09-27 08:57:35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研究

[提要]实践的构成要素是主体、客体和中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中介是教学工具。从实践构成要素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和融入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

基金项目:黄河科技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研究”(项目编号:KYSK20122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研究――从实践主体、客体、中介的角度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5日

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内涵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这里的人不仅指大学生,也包括教师。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教师主导地位强调过多,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又对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过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教师一方或只强调学生一方都是片面的。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提高教师教学的热情,唤起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并在此过程中,增强教师个人成就感,实现教师自我价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离学生实际现象。这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关心的问题了解不够,教师讲的不是学生想听的。部分教师教学内容大而空,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因而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不想听,不愿听;而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大学生对老师讲什么都漠不关心的现象。这种双向作用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学生个性现象。表现在重整体轻个体。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出身、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知识结构等都不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能一刀切。但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一刀切的现象:体育、音乐、艺术类学生和普系学生一个样,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学生一个样,授课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人的现象。以学科、教材、党和国家的要求为本位,关注教师和大学生自身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某种程度上见物不见人,学生和教师没有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对教师尊重不够的现象。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公共教学部,没有自己的学生,要到各个学院去上课,学院从心理层面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要,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排的基本上是“边角料”时间,如下午的七至八节或是晚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给专业课让道。这种心理和行为打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能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依实践的类型不同,客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精神。中介是连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般来说是工具,还包括运用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所用的工具,因此要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以及中介的角度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体系。

(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从教师本身来讲,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开展了铸师魂、练师能、养师德、美师表活动。“铸师魂”,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练师能”,教师要提高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专业技能,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艺术。“养师德”,教师要爱岗敬业,要做好良心活,要关爱学生,要教书育人。 “美师表”,大学教师穿着要得体,不能艳,不能土,不能脏。在“美师表”方面,笔者的做法是,春夏秋冬每季的衣服都准备几套上档次的,每一周上课时和上一周穿得都不一样,这可以给学生以新鲜感。教师的修养和言谈举止等不仅代表了他的个人形象,还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堂无声的美学课。

1、课堂教学注重人文关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教师教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师,所谓“教学”,是又教又学,教和学是分不开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的言行也会影响教师。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听课认真,教师讲课就有激情;学生说话、玩手机等不认真听课则直接影响教师讲课的情绪。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认真;教师讲得不好,学生就会做其他事情或者睡觉。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关心学生一方,又要关心教师一方;既要强调教师尊重学生,又要强调学生尊重教师。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表现在,把学生当作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生命的原材料去灌输。案例式教学是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分四个步骤实施:第一步,教师提问题。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看书,对内容有一个基本把握;第二步,教师讲案例,创设情景;第三步,学生对案例思考讨论,把所学理论和案例结合起来;第四步,学生发言,把思考的结果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老师点评总结。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与规律”的教学中,笔者讲了“亚马孙的魔鬼花园”、“勾股定理的由来”等十个左右的案例,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老师的总结,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等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看书认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充分地进行发散思维,联系内容并不限于本节课,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调动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凡主动发言的同学,不管讲得如何,平时成绩一律加分,以示鼓励;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分层。那些积极发言的、抢先发言的同学不能超过两次;而那些性格较内向、不愿发言的教师要给他机会发言,如点名发言;再次,教师点评要恰当。对勇于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学生发言中的正确观点和思想闪光点应予以充分肯定;对发言中有失偏颇的思想观点应予以纠正等。

2、课间及课下人文关怀。在课间,可以放一些歌曲使学生愉悦轻松,而且一次课所放歌曲风格相似;还可结合所学内容放一个主题的歌曲,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到第二章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国家》、《大中国》等,还播放了《八荣八耻歌》,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在课下,在学期第一次上课时,把QQ号留给学生,方便学生与教师课下交流,学生可在QQ上与教师讨论问题,和老师交流思想。笔者有一学期被邀请加入了一个班级的QQ群,学生有什么动态,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后来又成为了这个班的班主任,这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虽然现在不代他们课了,学生有什么问题,还打电话与笔者联系,探讨交流。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了学生的兴趣所在,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喜欢听、愿意听。

(二)大学生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1、在课前,学生要做好准备工作。学习委员要提前把教室门打开,学生提前到教室,黑板擦好,把多媒体打开,等着老师来上课。笔者有一个班就是这样,令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如果不上好课就对不起他们。而有一个班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课铃响了才开教室门,老师再准备准备,上课时已经过了五分钟,这很影响老师的情绪。

2、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随便出入,耳朵里不能塞耳机,不能看其他书或者说话、玩手机,学生如果有这些行为,就会破坏课堂的氛围,教师就会觉得不被尊重,从而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3、在课下,学生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在校园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节假日时打电话或发短信问候等,这些会使教师感到受尊重,从而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三)从中介的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关怀

1、学院应经常维护多媒体。所用多媒体的电脑要经常杀毒,课件感染病毒就会影响正常使用,如U盘打不开、课件自己翻页不受控制、视频播放不出来等,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要保证投影仪的效果。

2、教师多媒体课件要保证效果。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背景不能太暗,字体大小要合适、字体要醒目、字体颜色要鲜亮,整张幻灯片布局要合理。从内容上来看,多媒体课件内容要丰富、生动、形象,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从兵.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探索,2010.12.

[2]刘书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应实现五个转变[J].教育探索,2012.9.

[3]巴文泽.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理教育的新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管理与定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