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27 07:56:09

东营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采用深入企业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东营职业学院2008-2011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为提高东营职业学院对行业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推动与行业企业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东营职业学院对东营市近千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同时发放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问卷》和《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学院近三年内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问卷》2130份,回收1280份,回收率为60.1%,调查的毕业生中男性占63%,女性占37%;发放《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2130份,回收份1325份,回收率为62.2%。用人单位被调查人中总经理占11%,副总经理占23%,部门经理占66%。

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1.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问卷。①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岗位。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学院近三年的毕业生,在1280例被调研毕业生中,现从事行政工作的毕业生有79人,比例为6.2%,生产管理工作的有220人,比例为17.2%,技术工作的有981人,比例为76.6%。②毕业生收入情况。从统计结果看,学院毕业生月薪在1000—1500元的占7%,1500—2000元的占33.4%,2000—4000元的占到了56.6%,4000元以上的占3%。③毕业生专业对口情况。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中专业与任职工作对口的达40.9%,基本对口的达27.8%,不对口的达31.3%。④毕业生就业流动性情况。学院毕业生从目前在岗情况来看,第一次择业的占63.9%,第二次择业的占29.4%,第三次择业的占5.4%,四次及四次以上的占1.3%。⑤毕业生对目前从事的职业及所在行业企业的整体评价情况。学院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及所在的行业企业评价很满意的占33.1%,比较满意的占52.3%,基本满意的占14.2%,不满意的占0.4%。

2.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①用人单位性质。在1325份回收问卷中,学院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为国有企业的65家,占所有调研企业的4.9%;股份制企业1065家,占80.4%;合资企业36家,占2.7%;外商独资企业12家,占0.9%;其他性质企业147家,占11.1%。②用人单位近三年所招毕业生中学院学生所占的比例。这次所调研的企业中近三年新进员工27463人,其中职业学院毕业生有3571人,占总人数的13%。③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所注重毕业生的素质情况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注重毕业生哪方面的素质”设计了十九个选项,其中所占比例前三名选项的依次是:敬业精神与责任心、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详细情况见下图:

④用人单位认为学院毕业生个人素质所存在的问题。本问题供企业选择的选项共有十九项,其中所占比例前三名选项的依次是:个人实践经历、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详细情况见下图:

⑤学院毕业生个人素质所具备的优势。本问题共有十九个选项,所占比例前三名选项的依次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责任心、适应能力。详细情况见下图:

⑥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整体评价。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较好,其中满意为59.8%,基本满意为39.3%,不满意为0.9%。

⑦从就业实际需求来看,用人单位认为学院在校生需要加强的方面。从选项结果来看,实践环节、专业知识需要我院在校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具体分布图如下:

三、调查结果与建议

1.学院毕业生目前在东营市的就业状况良好。从统计数据来看,近三年的毕业生中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比例较大,占76.6%,毕业生就业后专业对口率较高,完全对口和基本对口达到68.7%,就业对口率较高的有工程类、机械类、化工类、经济类、学前教育等专业,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整体评价较高,比较满意率达到90%以上,通过以上数据反映出学院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方向明确,教育教学方法有效。近三年的毕业生在东营市就业的工资待遇月薪2000元以上的占59.6%,相对于周边地市来说工资水平较高,毕业生对当前从事的职业及所在行业企业的满意度较高,较满意以上的占85.4%,说明多数企业能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事业留人”,反映了东营市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优越的就业环境。毕业生就业后流动性不高,毕业生三年来坚持在原岗位的占63.9%,反映了学院毕业生敬业精神与责任心较强,踏实肯干,吃苦耐劳,适应力强等优势,也反映了我们在毕业生就业中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指导思想得到较好落实。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在本次调查中部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写实行问题中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社会需求建设生产性实验实训车间,积极安排学院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在学生培养上应强调本专业的实用性、针对性,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另外,教学单位在组织学生实习实训时应加强组织管理,警惕实习时“放羊”现象,尽量多的建立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做到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把握学生实习时的专业对口性原则,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尽量做到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似,力求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充分了解本行业的特点,熟练掌握技术流程,为其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本次调查中有90%以上的企业愿意与学院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合作意向较强烈的是订单式培养、共建实习基地、科研项目攻关等。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根据企业需要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并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与企业联合建设“校中厂”或“厂中校”, 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研发、职工培训的参与度,通过各种合作途径,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这样既能够充分发挥学院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又能够提升学院办学的整体水平,更好的为“黄蓝”两大经济区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出的其他建议。在本次调研活动中,用人单位和学院毕业生也提出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一是努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加大专业建设力度,紧贴用人单位需求,创出学院自身的品牌专业,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创业培训——就业扶持——创业促就业”系列化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北京交通大学2006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综合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

[2]王世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青年探索,2008(1).

上一篇:浅议我国法律教育职业道德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