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训练

时间:2022-09-27 07:52:51

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训练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教学包括写、读、说的能力训练;听课、评课、说课训练;模拟教学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才能够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能力训练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是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现象,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教学实践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实践教学训练,提高技能技巧才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读、说、写能力训练

写字、朗读、说讲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比如自选一首短诗,上讲台在5分钟内做到写清楚、读清楚、讲清楚。为了便于操作,可做如下要求:

1.选短诗(古今中外皆可,8句以内)。

2.在黑板上写清楚,做到书写规范(笔画、笔顺正确,间架结构合理),不写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字大小轻重适度,美观。

3.选好后,熟读、背诵,在读中理解,不要先看他人的参考资料。

4.用普通话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讲清楚,指诗的字词句落实,说明诗作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这些要从诗句本身中得出,不能穿靴戴帽,更不能转述他人的分析资料。

6.声音适度,面向全体同学,可带准备材料,不可念稿。

7.如板书应边说边板书。学生通过上台表演,展示自我,字写得差的应抓紧练字,普通话、朗读差的要补课,讲清楚不是念稿子,更不能背稿子,要从诗的字词句中理解、述说,要用自己的话归纳诗的内容和特点。要求不可过高,只要“清楚”即可。

二、听、评、说课训练

听课、评课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研究、评价的过程,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训练这两种能力的方法是案例评析法。所谓案例评析就是围绕学习目标向学生提供成功的具体教学实例,采取观看―评议―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真正领悟所学内容。“观看”是指看教材上选载的典型案例,看精选的录像片段,看印发的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评议”是依据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分析、评议,既可以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也可以是教师间的互相讨论;“总结”就是要求教师对这一过程的教学做出小结。查一查在“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安排了哪些内容?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是怎样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这样安排是否符合教学原则?提倡教师间相互交流,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评价教学案例。 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哪些识字方法?怎样体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哪些方法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小结,不仅直观感受到识字教学的教学方法,还真正理解了识字教学训练的规律和原则。“说课就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把自己对某一课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主要用口头语言(可以有相关的辅助手段)向领导、评委或同行进行阐述和演示的过程。”小学语文其实质是表现或评估教师理解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它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比听课评比(选拔)更省时高效,简便易行,并且是目前学校招聘教师常用的选拔方式。因此,应加强训练。具体训练要求:(1)提供一篇大家都没有参考资料的文章,自己阅读理解。(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3)编写说课稿。说课稿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样式。一般地说,说课稿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4)说课演练。每上课前教师要进行1 5分钟左右的说课演练。

三、教学模拟训练

案例评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还只是停留在“理解”层面,没有直接地亲身感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能形成从教技能。“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模拟教学训练就是尝教学的“滋味”。只有通过教学训练,才能衡量是否形成了教学技能,是否具有了灵活运用和创新教学水平。“模拟教学是在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模仿、创设一个教学环境,假定学生对象进行教学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它是限于条件为培养学生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能力而创设的活动,有助于训练掌握备课、编写教案、设计板书、施教(教学步骤、教学节奏、教学语言、应变能力、教态)等技能。教师之间每人设计后先在小组说课交流,不仅说出自己是怎样分析、设计的,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设计,即这样设计的目的和理论依据。经过讨论,修改教学设计后在班里试讲。每个同学既是执教者,又是“小学生”,既听讲,又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个人既是执教者,又是评议员,除完成本人的教学任务外,还必须对其他成员的教学进行如实、中肯的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四、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语文课中的“僵”化为“活”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注意力又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把学生不集中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呢?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营造一种再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抓“激趣”。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给学生。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制成连续的画面真实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全文朗读。活动的画面形成了现场气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高水平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最佳情绪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抓“创境”。在理解一段课文前,创设课文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的阅读课文,一般比较生动、有趣,情境再现十分容易。例如讲授《桂林山水》等一类写景抒情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能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语文课中的“难”化为“易”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多媒体电脑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贞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环节[J].咸宁学院学报,2 007,(7).

【2】武玉鹏.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7.

【3】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 003,(9)

上一篇:让高中政治课“活”起来 下一篇:注意观察 发掘孩子潜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