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供销社为核心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

时间:2022-09-27 07:10:38

打造以供销社为核心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

摘要:文章运用供应链基本原理,通过对目前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剖析,分析和探讨了供销社的资源优势,创新地提出了打造以供销社平台为核心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并探讨了供销社作为供应链核心主体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供销社;农产品;供应链

一、供应链基本理论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二、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安徽省农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目前农产品流通主要是通过各类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来实现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目前,安徽省70%-8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经由批发市场交易的,这种以批发市场为主要流通渠道的农产品供应模式可以简单表示为图1:

从现实来看,这种主要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流通过程成本较高

造成流通成本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现行模式中,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流通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同时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中,流通设施功能不齐全。据统计,我国农副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直接损失率高达25%―30%,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直接损失率一般不超过2%。

2.小规模而且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方式,经济实力较弱,农产品供应者在与批发商议价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同时小规模、分散式供应,使得运输、储存达不到规模效应,成本升高。

3.农户分散供应,难以实行品牌化,难以提高包装档次,难以进行产品的深加工,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利润低、附加值低。

(二)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农户的分散种植,批发市场流通环节过多、流通主体混杂,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流通和产品质量追溯性难度大。

(三)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不畅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从农户到批发市场的“生产一流通”环节;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的“流通一消费”环节。原则上,批发市场应该成为这两个环节信息的交汇点,应该成为两个市场的调节者,但是实际上,批发市场上实行的是以当日现货交易机制,这决定了批发市场只能成为以上两个环节的竞争点,不可能产生两个环节的合作与协调作用。批发市场的实际操作阻断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即阻断了从消费者到供应商的需求信息流和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供给信息流。这种阻断必然带来农产品的生产、供应、价格的无序和混乱。这种无序,最大的损害方就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即农户。

三、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产品供应链核心的必要性和优势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虽然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市场行为能力基本比较独立,但是这两者都无法发挥核心成员的作用。在农业供应链中还有一些成员就是广大分散的农业生产者,他们是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决定了产品的最终数量和质量。但是对于单个小农来说,其力量微弱,在整个供应链中没有丝毫的发言权,其行为也是盲目的。要克服这些弊端,就要将这些分散的农户组织联合起来。然而,中国目前还缺乏这样的农民组织。农民很难形成自己的联合组织。

供销合作社作为我国最大的以“三农”为服务对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挥核心作用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国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由基层供销合作社(2.6万个),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365个),地市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337个),省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31个)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成。有社员1.8亿户,职工430万,经营网点50多万个。

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供销合作社有其特有的优势,使其成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深厚的农村基础,农户接受程度高

供销合作社由于长期为三农服务,与农民形成了非同一般的关系,对于农村市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渗透性。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社员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地理上、心理上、利益上最接近农民。因此,由供销合作社牵头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就极易为农户接受。

(二)众多的网点分布,适应农村地理分散特点

供销社的网点遍布农村各个角落,这正适应农业生产分散性和农民居住分散的特点。供销合作社拥有遍布全国农村的市场网络,有一套现成的人员、机构、固定资产或设施,积累了丰富的从事农村商品流通的经验。这些都为供销合作社组织农户形成强有力的农产品供应链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三)新网工程,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畅通的农村物流平台

供销社系统开展的新网工程、农副产品购销、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本身拥有的城市连锁超市系统(如安徽供销社的永达连锁超市)初步形成完善的统一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一系统为农产品供应链奠定了物流基础。

四、以供销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产品的供应链并成为其核心,其基本原理就是将农户组织起来,以供销社平台代替产地批发商和部分销地批发商的功能,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体系、建立和强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服务信息网络、整合农产品连锁销售网络、重塑农产品物流系统,打造以供销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其结构如图2所示。

第一,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形式,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各地农业优势状况,通过供销社参股、牵头,并且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形成专业合作社,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商品基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

第二,利用在资金、管理、政策上的优势,有选择地形成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供销一条龙网络。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一方面解决了基础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供销社可以采取自建、合资、合作、扶持等不同形式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

第三,充分发挥供销社现有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功能。这些连锁经营网络不但成为面向农村市场的销售渠道,也成为农产品的收购渠道,逐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一体化的双向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图3是以农资销售与农产品收购为例的一体化流通体系模型。

第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和完善供销社系统的为农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以供销合作社为信息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由门户网站、订单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接口系统组成。门户网站是提供综合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生的场所,它的建设运营由供销合作社来承担,在服务农业生产者的同时适当赢利。以供销合作社为信息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如图4所示。

第五,城市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置身中心城市,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集散规模大等优势,整合城市大型百货商场、综合超市、仓储超市、大卖场等网络资源,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在更高层次上开展为农服务,要扩大农产品经营,为农产品进城创造便利通道。要把干家万户的农民生产与千家万户的城市居民消费联系起来,为农产品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促进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统一。

第六,综合利用供销社现有的针对农村市场的配送物流系统,使之也成为农产品的配送物流系统,同时还可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作补充,建立农产品综合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整合与建设,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快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周转,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七,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协调包括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两方面。内部协调主要包括协调规范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行为,包括农民、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各种层次的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外部协调主要是协调供应链和其他生产经营组织与消费者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行业协会、政府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梁连玉.基于供应链整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8).

2.赵洁,冯华.供应链管理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8).

3.孙黎宏.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经营模式研究[J].合肥学统学报,2009(4).

4.韦道菊,李传荣.浅谈供销社与农产供应链的构建[J].中国储运,2008(4).

5.邓才华,雷大鸣.创新农资和农产品产业供应链经营[J].中国合作经济,2008(1).

(作者单位:王伟浩,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陶爱萍,合肥工业大学;马兰燕,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上一篇:试论市场营销中的客户档案管理 下一篇:我国城市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中的行政程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