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的文字最耐看

时间:2022-09-27 06:28:05

真挚的文字最耐看

年前,文友葛高远送给我一本他自己的新闻作品集《九皋鹤鸣》,一气读完,感慨颇多。很想与高远和像我这样所谓的新闻爱好者们谈一些看法。

大凡出书者,不外乎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专业作家,以出书为生;二是领导,用来装点门面;三是有钱的白领,用以附庸风雅;四是出版商,纯粹以赚钱为目的。高远则不然,他不是作家,也不是领导,更不是白领,出书也不为赚钱,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想把他从事新闻文学创作十三年来发表在中央、省市媒体上的作品汇集成册,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他的师长、同学、朋友和社会作一汇报。根据他多年独闯人生的坎坷经历,他自誉为一只孤独的鹤,独自一人鸣个不停。高远的家乡在伊川县九皋山下的鸣皋镇,诗经《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因而他将书名定为《九皋鹤鸣》。《九皋鹤鸣》虽是一部新闻作品集,但其作品却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以至于我在掩卷之后被深深地震撼了。

高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学历不高,高中毕业后就为生活所迫一个人到北京打工。在北京这个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高远不甘寂寞,凭着在高中时爱好文学的那么一点点基础,向着充满艰辛和坎坷的新闻写作之路勇敢地攀登。几年下来,他在《北京日报》、《农民日报》、《首都经济信息报》等几家媒体上发表了几百篇新闻和文学作品。这个在首都北京熠熠闪光的打工仔终于被家乡的伯乐发现。1993年高远从北京回到家乡,凭着手中的一支不倦的笔,从教学干起,一直干到县委新闻科长。从打工仔到新闻科科长,这在全省一百多个县的新闻科长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从高远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迄今已整整13年了。13年来,高远在中央和省市级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千余篇,并逐渐成为我省知名的新闻写作干事。如果不是他对新闻事业的执著,如果不是他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写作功底,要取得这样骄人的业绩怕是不行的。

高远的文字很干净、很真挚。其文章有着秋水一样的纯净、秋叶一样的静美。在他30多万字的作品里,没有一句花前月下的描写,是一部纯粹“干净”的个人作品集。这本书很耐看、很耐读。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出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我说从事新闻写作的人将他的书作为一本很好的工具书一点都不为过。他写的消息,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叙事详细不哕嗦,言简意赅寓意深。他写的通讯娓娓道来,人情味儿浓,读后使人有一种亲切感。他写得很真,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文章取材紧扣时代脉搏。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对投身伟大事业的弄潮儿予以赞美。

我看了他书里收录的几篇通讯,印象颇深。一篇是1996年9月13日《洛阳日报・星期刊》发表的头版头条仙、灵伟和他的“北京妈妈”》,记载了北京西城区某医院17名护士帮助伊川县鸣皋镇邢庄村失学儿童张灵伟重返校园的故事;一篇是2003年4月29日《洛阳日报・生活周刊》头版头条发表的《鲁荣芳和她的30个“女儿”》,记载了伊川县吕店乡妇联主任鲁荣芳历尽千辛万苦,四处奔波,筹资建起河南省第一个乡级自办春蕾班,使30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经过。两篇通讯读后,我确实为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感动了,正像有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想,文中主人公固然伟大,他们所做的事值得赞美,但是,如果离开了媒体的宣传,恐怕也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唤起更多富有同情心的人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效应吧?

高远的书出版后,伊川县文联为他开了研讨会。会上伊川县老干部局局长纪香婷手捧着高远的书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她说,高远的经历太坎坷了,他的人生阅历太丰富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她对高远的曲折经历表示同情,同时也为自己在文学上没有大的作为感到惭愧。伊川县书法协会主席苗幸旗在看完高远的书后,感慨良多,挥毫泼墨写下“九皋鹤鸣声闻天,字字珠玑二百篇,辛勤笔耕十二载,根植人民群众间”的诗句送给高远同志留念。在外工作的伊川籍老乡更是对高远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全国十大名记者纪希晨先生在八十三岁高龄之际,仍提笔为高远的《九皋鹤鸣》作序,并在给高远同志的信中称赞他是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开拓新闻文学写作新领域的自学成才者。

无需更多的炫耀,社会的认可即是对作者作品最好的评价。十多年来,葛高远的生活、工作经历了不少的坎坎坷坷,前些年为跑调动,四处奔波,后来又为生活忙得焦头烂额,他爱人没有工作,孩子又小,一家人靠他一个人维持生活。在经济上他确实是一个贫穷者,但在精神上,他又是一个富有者。《九皋鹤鸣》的出版,给了他最好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满足。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到现在的伊川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全是靠着他手中的笔,爬格子硬爬出来的。也许有人会说,新闻科长算个啥,又不在“级别”之列。高远自己也经常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新闻干事,媒体的一个通讯员,从没有认为自己是个什么科长。看到周围同龄的人提拔了、高升了、赚钱了,他总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他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干得好,自己起点太低,要想以后有大的发展,还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慢慢来,我觉得,这不仅是他人格的魅力,也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在为李学生感动的日子里 下一篇:旧瓶也能装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