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园城市理念”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再发展

时间:2022-09-27 06:25:41

论“田园城市理念”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再发展

摘要:“田园城市”是霍华德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新都市主义规划中产生的许多城市发展先进理念是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是田园城市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再发展,并促进了“城中田园”,“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实践。

关键词:田园城市;反规划;时代都市;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对城市规划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它们在对待城市的态度上有时候是矛盾甚至是对立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两种典型的规划思想。一是分散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逐步发展和影响到卫星城理论,奈特的广亩城市,马塔的带形城市、沙里宁的有机分散理论等。分散主义认为城市的各种问题的产生是城市中心过分拥挤造成的,主张分散的城市结构,主张与大自然亲近,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二是集中主义,最早在1922年被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所提及,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后被其影响的雅典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图1霍华德“田园城市”结构模型图

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田园城市”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体现自然之美与社会公正;“田园城市”的概念最初在霍华德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得以描述,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其核心部分是城市周围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①他认为城市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因此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可使居民返回乡村;

②建设新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并很快被翻译成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文字。1903年,第一座田园城市在英国莱奇华斯,占地18平方公里,人口3万5千人,拉开了英国新城运动的序幕;1904年,第一届国际田园城市大会在伦敦召开,标志着田园城市理论已经国际化,田园城市理论产生了国际性的广泛影响;1923年,美国成立“美国区域规划协会”,是美国历史上主张田园城市思想的最重要的机构之一;1924年,“萨尼田园城”在纽约市破土兴建;1925年,国际城镇“城市和规划会议”在曼哈顿召开,霍华德参加了这个会议,并与美国同行们交换了意见。美国田园城市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在霍华德理论基础上的创新。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美国田园城市和区域规划运动”,尽管没有取得大的实践进展,但在理论上把田园城市的基本原则与更广泛意义上的区域规划结合了起来,这导致了“邻里单元”和瑞本模式两个新概念的出现。此外,“田园城市”的对西方、亚洲许多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田园城市思想不断发展改进的过程中,新时代都市设计中产生的许多城市发展先进理念是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的一个升华,也有些城市规划理念对田园城市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再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例如: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不同于自然保护主义的“绿色城市”,不是简单增加绿色空间,单纯追求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实现既能满足今世后代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核心内涵是“关系的和谐”。

反规划思想

“反规划”思想是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在2003年提出的一种新规划理念。“反规划”不是反对规划,而是与传统规划在思路上相反的规划方法。传统规划优先布置道路和建设用地,然后零散布置一些公园绿地;“反规划”主张优先建立生态绿地网络,用于为城市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然后在生态绿地之间布置道路和建设用地。传统规划的典型现象是“摊大饼”,不仅拥挤而且生态环境较差;“反规划”让城市在优先建立的生态绿地网络间有序发展、有机疏散,无论怎么扩张,都是生态的、宜居的。传统规划是“以路划地”;“反规划”是“以绿隔地”,所建生态绿地网络又称“生态基础设施”,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排蓄洪水、回补地下水、保护动植物、休闲游憩、教育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这些城市发展理念的理解及反思,我们总结出田园城市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再发展的一些思考。

田园城市的实质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符合当下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国情,霍华德在他的著作中公开提出他的目的是“非政治的社会主义”,忽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但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我国,适合发展田园城市,而新时代都市里的田园城市应该进一步改进城乡一体化,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

田园城市主张与大自然亲近,所以我们要把生态城市的概念引入到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田园城市。其应具有环境协调、和谐共生、高效、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田园城市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反对规划师站在建筑师的角度,以物质空间来改造整个社会,将人置于从属地位,沦为城市物质空间的附庸。所以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田园城市坚持“以人为本”来规划设计,富于人文关怀,空间人性化、生活化。

在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升值,潜力不断增长的的现代社会里,田园城市应该重视历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景观,维护和张扬城市的人文个性,强调保留城市记忆,珍惜“足下文化”。一棵老树、一口老井或一间旧厂房、一段旧铁轨,都是城市的记忆。

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田园城市可以将农作物、野草从城市引入到内圈,提倡在城市绿化中引入农作物、野草作为审美对象,提倡“野草之美”,为城市注入乡土气息,体现返璞归真之美。

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田园城市应打破原来低密度交通的格局,发展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建立低碳城市。所以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交通导向和步行可达,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田园城市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导向,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循环利用各种资源。

田园城市是有后工业化时代审美导向的城市。田园城市把普普通通、有生产功能的田园作为审美对象,体现的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审美导向。田园城市倡导自然、朴素、生态、和谐之美,从审美导向看,我们甚至可认为田园城市超越了纽约曼哈顿区及中央公园。

图2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效果图

当下社会已有部分成功举措为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田园城市的再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例如:“垂直农场”概念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市内农业技术,寻求将农业引入到城市内圈的路径,从而引发了“垂直农场”。

而在我国,也陆续的出现部分“城中田园”的实践,如浙江温岭农民在厂房屋顶种稻田,北京、河南市民屋顶种菜等。不仅如此,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已着手规划现代田园城市,如2009年12月21日成都市委工作会议综合分析宏观形势和成都实际,正式确立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

一种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而一次规划对城市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理念可能长久地造福于一座城市。田园城市规划理念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再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大的规划趋势。

参考文献:

[1]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作者: (英) 霍华德 ;译者: 金经元;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0-10-01

[2]《反规划途径》作者:俞孔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9月1日ISBN:9787112073979

[3] 论城市空间 图书编号:274864 ISBN:9787112048205 [十位:7112048206] 作/译者:陈之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

上一篇: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初探 下一篇:论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