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中学作文教学科学化立体化

时间:2022-09-27 06:18:04

如何使中学作文教学科学化立体化

摘要:当前作文教学效率偏低,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没有合理、科学序列的作文教学教材。 作文教学教材穿插在阅读教材中,难以进行作文序列化安排的研究探索, 也难以进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引导。因此,中学作文教学须有效整合教材,力求科学化,立体化。可根据实际,审视和重新拟订形成各年级各学期的写作教学目标,使写作训练内容科学化; 同时引领学生进入社会,利用生活资源,使写作教材立体化,让作文教学具有全程性和连贯性。

关键词:有效整合;科学化;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18-02

不少语文老师都会发现一个看似"有趣",其实又很无奈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初中三年里,不是"循序渐进",反而会呈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七年级还能写一些较为生动的记叙文,到了九年级写作水而下降了,呈现出了作文教学的无效性的现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合理、科学序列的作文教学教材。作文教学教材穿插在阅读教材中,难以进行作文序列化研究, 也难以进行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引导,建立不了初、高中一条龙式的作文训练体系。中学作文教学必须要有系统和整体的教学观,即应该有效整合教材,力求科学化,立体化,使作文教学具有全程性和连贯性。

有效整合教材,确立各年级各学期的写作教学目标,甚至可由此分解到一学期的每一课堂。这样老师就有章可循,有本可依,教有方向。

以初中为例,笔者认为,在构建一个写作训练序列时,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思考:

1.作文教学序列要能真正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就作文自身的内容与形式而言,作文教学训练应该充分体现层递性。即文体训练"由易到难",写法训练"从简到繁",内容广度"从局部到整体",内容深度"从浅显到深奥",形式广度"从单一到综合",形式深度"从简单到复杂"。七年级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少强调写作技巧,多引导观察积累。少给一些主题思想、思路结构的限制,让学生畅畅快快地说话,放开胆子写文章。在内容上,允许学生关注"小我",从自己身上、身边寻找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即可。写法训练可从片断入手,先做局部训练,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意识,在把话说清楚的基础上,争取慢慢把话说生动说具体,但不做过分的强调。八年级逐渐规范写作,文体训练应日趋完善,使学生既能完整的叙述事情,也能简明的阐述道理,准确的介绍事物特征。这一年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做深入的思考,能将生活提供的这块布,裁剪成一件得体的衣服,明白写作应该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就写作技巧而言,在七年级的基础上,可做适度的深化。九年级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对事物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自我写作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多做一些深度训练。比如写作内容可从关注"小我",拓展到关注"生活";从复述事件,到阐述观点。适当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作文形式也可以做多方面的尝试,戏剧、小小说等等,力争充分展示学生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依据上述思路去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教材。作文教学的教材,不应该是从属于语文课文的附属材料。应有自己独立、合理的编排。

操作时,教师首先要对作文的诸多要素了然于心,而后确立好年级目标,再细分为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乃至到单课时目标。力争"一课一得",循序渐进,形成写作能力链。这就要考虑到学情,万不可把初一视为初三,让初一的学生也做同样的作文专题训练。以至于初一至初三讲来讲去都是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表达。应体现出写作目标的难度与梯度的变化。如初一可注重训练学生的多种描写能力,多片段训练。初二则可注重如何把片段组合成文,能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初三则可进行考试技法指导,思维拓展,深度训练。这样,作文教学指导就呈现出序列化,可逐步分散作文中的难点,减少无谓的重复,注意了学生的学情,并能利于作文能力的前后衔接。训练步骤上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写作指导课也能切实做到一课一个目标,学生学习写作也有了针对性了。

2.有效整合教材可有机结合课本,充分利用好课本

"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要使学生试着揣摩它们,意会要怎样的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师给予帮助,从中让学生得到写作的知识。"(叶圣陶)

可先制定第一学期的写作总目标为会写一件事,学会一般的描写。而后结合教材内容分散写作知识点。如学习《往事依依》,让学生揣摩结构,掌握总分总的结构方法;学习《社戏》,穿插讲解叙事要注意扣中心安排详略,并学习掌握这种选材的处理,还可学习作者对社戏描写的正侧结合;学习《端午日》的场面描写技巧,写写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场面;学习《本命年的回想》,感知学习文中形象的动作描写;学习《十三岁的际遇》能掌握其中的描写加抒情的写法;学习《春》,让学生学会扣特征写景;学习《济南的冬天》的第三小段,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写景;学习《天上的街市》中的美妙的联想与想象让语言增彩;《蔚蓝的王国》中学习形容~的准确运用。而这些写作知识点都是有机渗透于教材学习中,结合在平时的片段写作练习中,读写结合,让学生可以在模仿中逐步掌握写作知识。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学到了写一件事,要注意扣中心安排详略,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运用一定的描写,把文章写详细,抒发自己的情感。也为下学期学习怎样通过几件事写好一个人作了准备。

综上可知,拟订形各年级各学期的写作教学目标,使写作训练内容科学化,教师就要能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统筹安排好作文知识点的落实,并兼顾教材中写法的渗透,从而实现一课一目标,层层相递,循序渐进,最终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实现优化。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了"写",而忽视了其他三个方面。现在我们的观念应该有一个大的变化,应引领学生进入社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写作教材立体化,在作文中进行全景式、立体式教学。

相信,只要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能有效整合教材,科学设计,多方引领,变无序应对为有序引导,变单一重"写"为听说读写多管齐下,一定能改变作文教学低效的现状,迎来作文教学姹紫嫣红的春天。

上一篇:让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绽放美丽 下一篇:浅析中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精彩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