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柏林的金融距离

时间:2022-09-27 05:25:19

从北京到柏林的金融距离

7月6日,默克尔再次率领庞大的经贸团,开始了她作为德国总理的第七次中国之行。德国铁娘子上任八年七次访华,行程包括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天津和成都,整个世界都被这样的节奏与足迹所吸引,都在注视着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与亚洲第一大经济体正在发生着的近乎完美的共生与融合,从北京到柏林的经贸距离在日益缩短。

无独有偶,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是支撑一个经济体良好运行的血液,其彰显和昭示的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那么,从北京到柏林的金融距离又有多远呢?

笔者曾在德国金融部门和监管机构有过短暂的访问交流经历,有机会一窥德国金融体系的概貌。一叶知秋,管中窥豹,无论是感性的认识还是理性的思考,中国与德国,北京与柏林,仿佛被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共同与不同连接着、缠绕着……

相仿的经济结构

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拥有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的中国与只有36万平方公里、8200万人口的德国定不可同日而语;但如若加入科技与创新等要素因子的影响,一个依旧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一个已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后工业化国家是不能简单地以规模效应来区分高低的。

即使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却也始终改变不了中德之间相仿的经济结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且以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是中德两国留给世界的共同印象。所不同的是,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方便人类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德国制造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未来。这或许就是发展中的经济体与后工业化国家的显著区别。但相对于激辩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孰优孰劣,相对于是贸易保护还是深化合作的争论杂音,我们似乎更应该花些时间去总结与归纳中国与德国的相同与相通。

相同的经济特点

在同德国联邦财政部、联邦中央银行和联邦金融监管局等政府机构的交流中,他们都秉持、坚信和宣扬着一个同样的观点:德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其最大的资源就是德意志土地上的8200万人口。这种集体主义或者说团队精神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决赛上表现得酣畅淋漓,有人说是德意志战车的团队精神战胜了阿根廷以梅西为核心的精英主义。暂且不论此观点的对错与否,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个公民的价值创造能力,是德国取得巨大经济奇迹、众所周知的秘密武器,只是,这一切依旧难以掩盖德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残酷现实。

是的,同中国一样,德国也存在着巨额的养老金缺口,社会养老基金体制同样在走着中国式道路――老年人当前使用的正是年轻人上缴的养老基金,而当代年轻人的养老只能靠更年轻一代缴纳了。严谨勤俭的德国人向来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这种对未来生活保障的未雨绸缪或许是德国始终维持较高居民储蓄率的最好脚注,同样的解释也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国情。不足的是,德国建立起了发达的商业保险体系来有效填补社会养老体系的空白,这突出地表现在保险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始终维持着较高的比重,也许这可让方兴未艾的中国保险业感受到未来的曙光和希望。

相似的金融体系

由表及里、由外及内,透过相仿的经济结构与相同的经济特点,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是中德之间相似的金融体系。

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心脏,也是欧洲大陆的金融中心。这里不仅是欧洲央行总部的所在地,也伫立着欧洲大陆上最富盛名的证券交易所。但资本市场的作用在这座城市及整个国家的影响力并不能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名气所匹配。如同中国一样,以各类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是构成德国金融体系的主要架构。综合性全能银行在德国被认为是除公立法人、公司企业之外的第三类机构,其在经济体系中所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目共睹;而主办银行制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德国的经济金融体系中历经传承,充当着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剂和加速器。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汽车名牌,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品牌的名字却是源于创始人的姓氏呢?这原本是用以监督质量、保障诚信的尝试,不经意间却成为了银行服务企业、选择客户的重要依据。身为某家企业的主办银行,不仅要为其提供包括融资、投资、结算、咨询等所有金融产品在内的全方位服务,而且还要在其面临经营困境、陷入危机时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在中国,这些或许是应该被借鉴和学习的。

相通的监管理念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是集聚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行业,对其的监管理念、监管行为、监管措施也更能体现两国经济金融的相同与不同。

不同于中国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自2002年从联邦财政部脱离开来之后,成立了三个专业管理部门及众多交叉业务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监管银行、保险、证券业务,并负责处理交叉领域的问题。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确保经营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资产安全。在中国,虽然机构设置不同,但联邦金融监管局仿佛是中国金融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组织分工及联席会议的合体;而联邦央行同我们的人民银行一样,专司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我国一行三会的架构设置与德联邦央行和金融监管局的职能分工,所代表和反映的是中国与德国对金融风险监管的理念相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经济结构的相仿到经济特点的相同,不论是德国的难题还是中国的问题,不论是德国的成绩还是中国的奇迹,都有值得思考和相互借鉴之处;从金融体系的相似到监管理念的相通,在对方那里都可以听到前进的自信;不管是金融危机还是欧债危机,不管是积极救市还是发展转型,都要继续创新和推进发展,从北京到柏林的距离并不遥远。

“君子和而不同”,诚然,在诸多领域北京和柏林之间还有很多问题和话题需要去沟通和相互理解,但这种不可回避的金融相通无疑将为中国与德国之间发展合作注入一种经济黏合剂。在可预期的将来,金融将为中德之间近距离的经济往来提供基础、创造条件和演绎未来,亦或可说,我们所看到的两个国家之间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是二者之间近距离金融的表象与结果。

上一篇:“新特里芬难题”解读 下一篇:例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